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线》2006,(7)
GDP总量占全国的3.7%,排第10位。2005年,全国GDP为18.2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北京市GDP为6814.5亿元,占全国的3.7%;增速为11.1%,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在全国30个省市中(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北京GDP总量居第10位。其中北京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616.3亿元,占全国的6.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7.7%,居全国最高。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占全国的3.5%,在全国居第10位。2005年,全国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5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北京市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开发)2595.4亿元,投资总量占全国的3.5%,排第10…  相似文献   

2.
最近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提醒人们全面认识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其中有这样一组数字:2009年,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8.1%、27.8%和34.1%。这表明,我国从事第一产业即农业的比重过高,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依然很低,其中从事第二产业的比重,仅相当于  相似文献   

3.
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权威人士透露,自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随着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的基本确立,我国从业人员的就业结构正在得到进一步改善。第三产业已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九十年代,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稳步增长,由1990年的18.5%提高到2001年的27.7%,增加8200万人。与此同时,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60%下降到50%,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减少了2400万人。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正在成为扩大就业的主要领域。1990年至2001年,城镇个体私营经…  相似文献   

4.
省委副书记、省长石秀诗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2003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左右,第二产业增长11.8%(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11.3%),第三产业增长1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相似文献   

5.
《前线》2006,(8)
一、经济运行在较高的增长平台上,人均GDP接近上中等国家平均水平。2005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8%,实现了自1999年开始的连续7年两位数增长。“十五”期间,全市GDP年均增长12%,超出“十五”计划目标3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2.7%、11.4%和12.7%。2005年,我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到5627美元,与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大体相当(2002年上中等国家人均GDP平均为5040美元)。二、“三、二、一”产业格局得到巩固,第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突出。自199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9%,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之后,北…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相似文献   

7.
2003年黔西南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83亿元,比2002年预计增长11%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5%;第二产业增长15%;第三产业增长16%。财政总收入9.8亿元,增长11.36%,力争突破1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亿元,增长  相似文献   

8.
据省统计局统计公报,1998年全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43亿元,比上年增长约8.6%,继1997年后再次超过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2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333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248亿元,增长10.4%。全省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继续呈现积极变化。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34.3%、37%和28.7%变为31.1%、39.5%。和29.4%。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结构转变呈加速趋势。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由1990年的27.1%逐年下降为1997年的18.7%,减幅达8.4个百分点,远高于1978—1989年12年期间3.1个百分点的降幅;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在由1978年的48.2%逐年下降为1990年的41.6%后,恢复上升趋势,并于1997年升为49.2%,升幅高达7.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上升5.5个百分点、建筑业上升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四化同步,本质上也是要求城镇化与产业变迁的规律相协调。从历史视角看,第一产业制度变革为劳动人口向城市转移提供了条件;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促进了沿海制造业的崛起,各类开发区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当前来看,三次产业就业占比相对接近,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容纳就业的第一大产业;省级数据显示,城镇化率与产业间就业结构之间初步呈现现代经济特征。实现有就业的城镇化其有利条件是,中国经济创造就业的能力持续提升,城镇化发展对城市就业压力相对减轻,服务业容纳就业人口的潜力巨大。面临的挑战是,农业对劳动力转移的推力显露疲态,第二产业中的重工业比重偏高、制造业升级不足,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非正式就业问题突出。为此,要大力推动产业价值链的提升,促进产业高级化;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城镇就业岗位;加快产城融合,促进产业发展和城市繁荣。  相似文献   

11.
赵金宝 《江淮》2011,(6):40-41
近年来,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增长速度较快,结构持续优化,为"十二五"积蓄了发展后劲。增长速度创历史新高。2005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连续6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十一五"年均增长38.8%,为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五年规划增长最快的时期,增幅比全国高13.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7%,位居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12.
20年来,铜仁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繁荣市场,解决劳动就业,方便人民生活,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现已成为经济建设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规模不断扩大。到1998年底,全区个体工商户37354户,从业人员48519人,注册资金23077万元,户均0.62万元。个体工商户从事第一产业的比重为1.2%,第二产业的比重为15.5%,第三产业的比重为83.1%。私营企业(含自然人公司)363户,投资者  相似文献   

13.
一、入世对就业的影响和压力(一)入世对就业总量的影响入世将全球经济与中国发展的趋势整合在一起,为我国加速改革提供了机制和资金方面的保证。从而大大加速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从长远看,入世可以加速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降低由于就业问题而造成的效率损失。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结构和劳动力供求总量的极不平衡,入世可能导致就业总量与结构矛盾的加剧。根据各行业入世后GDP和就业弹性变化预测,入世初期,失业率可能会提高。从结构看,入世头10年,第一产业会减少1000万个就业机会;第二产业就业机会有一定增加,但不能完全抵消第一产业就业机会的减少;第三产业就业机会总体上会有较大增加,但第三产业中的新兴行业如信息产业、金融、保险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比较高,从第一、第二产业调整出来的劳动力在  相似文献   

14.
一、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1.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思南县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9306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3204万元,增长2.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1453万元,增长27.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8403万元,增长22.8%。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54.7∶17.7∶27.6调整为2011年的  相似文献   

15.
2003年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第二产业增长12%,第三产业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进出口总额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2‰以内。  相似文献   

16.
一、我省投融资体制现状分析西部大开发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投资表现尤为突出,增量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867亿元,比2003年增长15%,净增113亿元。增量规模从1999年之前基本不超过50亿元,到每年超过100亿元,反映了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持力度,也反映了我省尚未形成内在的投资增长机制,融资渠道比较单一。我省投融资现状的特点:一是国有投资扮演着主角,2000-2003年,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年均达64.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明显高于周边省市水平。二是电力和交通领域的投资…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1990-2003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7%,超过同期GDP年均增速,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5.8%提高到35.3%。服务业对增长的拉动作用也不断增强:2003年服务业GDP的贡献率为35%,比第一产业高出24.2个百分点;2003年与1990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6.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7个百分点,服务业比重上升9.5个百分点。服务业为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2003年全省服务业从业人员达353.31万人,比1990年增加了162.96万人,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整个从业人数的比重由1990年的11.5%提高到16.5%;与第二产业比较,服务业从业人数是第二产业从业人数的两倍多。服务业成为全省税收增长的重要来源:2003年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九五”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力争更快一些,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4%,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0.7%,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3.3%;2001~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力争超过,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3.5%。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1.5%,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2%。今后五年的政府工作横跨“九五”和“十五”,经济的发展要努力实现“九五”计划,为“十五”的加快发展创造条件。为此,省计委提出今后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一、二、三产业分别年均增长3.9%、11.3%和12.8%。  相似文献   

19.
领导视窗     
在2004年12月17日召开的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宣布了2005年就业和再就业的主要目标:新增就业900万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郑斯林要求说,要把2005年就业再就业的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省、市、县,直到街道社区,加强指导和督查,加大再就业实效的考核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再就业补助资金的分配办法。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他说,各地要继续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进一步落实小额贷款政策,…  相似文献   

20.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服务业的形成并最终演变成大产业,既有赖于工农业的发展,又反过来对工农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近年来我省第三产业对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据统计,1992—2002年的10年间,全省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减少了2.9万人,第二产业减少了133.6万人,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