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黎 《瞭望》1998,(27)
化解五项难题形成三位一体──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践中的“宁波模式”探析郑黎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事关稳定和发展的大局。这样一个大的改革,一定要有前瞻性和兼容性,尽力减少社会震荡,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一、代价调控:为什么 基于哲学角度的分析,所谓代价,是指人类在实现社会进步的实践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特别是所造成的一系列消极后果。在性质及功能上,代价可分为两类:必然性代价和人为性代价。必然性代价一般指发展的投入和人们为了实现某一发展目标而不得不承受的损失和牺牲,这是一种合理的必要性代价:人为性代价主要是因主观局限及失误和人对自身私欲及利益的极端而恶意的追求所造成的消极后果和负面影响.这是一种背理的非必要性代价。  相似文献   

3.
李芃 《求知》2009,(10):27-2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作为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条宝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人点和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4.
近期要论     
统一思想团结一致闯过改革这一关现在不是改革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问题,而是不改革要付出更大的代价的问题,所以,非改革不可,更不能错过时机。对此,不能有任何动摇情绪。苏东坡有一句话,“犯其至难,图其至远”,我们的改革就是这样一种形势。这一关闯过去了,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约束机制和风险机制,长治久安就有了基础。只要我们团结一致,统一认识,这一关完全能够闯过去。目前,主要风险并不在改革本身,而在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超过了国力能够承受的范围;农业问题依然突出,整体农业形势不容乐观。最大的危险还在于一些领…  相似文献   

5.
李月琴  黄明娣 《学理论》2012,(13):11-12
社会发展代价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凸显,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代价"是人类在社会发展和价值追求的活动中,为了实现一定的价值目标所作出的牺牲、付出,以及为此所承担的与价值取向相悖的消极后果,社会发展与代价具有辩证关系,它们既相互统一又相互对立,并且具有共长性。研究社会发展代价的目的是指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代价意识。  相似文献   

6.
《求知》2002,(1):8-10
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解决干部能上能下特别是“能下”的问题,是当前干部制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在改革实践中,必须大胆探索,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素娟 《求知》2013,(10):20-22
新中国的改革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并拉开序幕的.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和经济体制改革一样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整体改革的核心问题.我们所进行的所有改革.能否取得最终成功还是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当前政治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日益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8.
一、进步与代价:诠释社会历史进程的两重视角 “社会发展的代价”是在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场景下日益凸显其重要性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哲学的角度讲,“社会发展中的代价指社会变迁进程中人们在追求、创造价值的同时所产生的与价值取向相悖的负面价值,包括: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10)
发展成果的获取是以代价的支付为交换的。发展代价的支付是与发展过程共生的。发展代价观是对发展与发展代价之间关系及取舍的判断。发展代价观是改革的决策标准与重要原则。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其改革思想蕴含了深刻的发展代价观。邓小平的发展代价观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从发展代价观的含义、邓小平发展代价观的内容以及方法论意义三个方面分析,对正确评价邓小平改革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发展代价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过程中代价问题的凸现,人们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促使代价问题研究兴起。代价问题研究具有丰富的思想资源,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都对此作过有益的探索。当前,学术界对代价的内涵、代价产生的根源及分类、代价与发展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既取得了共识,也存在着分歧。构建健全的代价思维,有助于推进当代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应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代价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1.
道德的危机与重建乔真理近年来,道德滑坡现象已引起社会普遍忧虑。对产生道德滑坡现象的原因,人们的看法颇为不同。有的认为是违背了过去的政治路线造成的;或认为是市场经济诱发了人们对财富的贪欲造成的;或认为是改革的必要代价。而我认为当今的道德危机正是肇始于改...  相似文献   

12.
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并且全球化,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而且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社会生活方面,当紧闭的国门打开之后,人们惊奇地发现,我们搞了近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认识党是那样的肤浅。中国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了改革,别无他途。而当改革真的向深层次推进的时候,代价又是那样沉重:企业亏损破产,职工下岗失业,欺诈虚伪、贪污腐败滋生蔓延,社会风气不尽如人意。变化了的世界,变化了的社会生活,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表现为人心的浮躁和不稳定,缺乏对客…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代价问题日益突出。从哲学角度讲,我们不仅要关注发展中的进步,也要关注并研究发展中的代价。研究代价,从理论上是为了深化对发展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实践上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和进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哲学界就开始注重研究发展中的代价问题,对确立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哲学和学术基础。本期笔谈邀请中央党校两位学者,再就发展与代价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关于经营力商品化的思考刘恩嘉,杨文超,蒋立东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使其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力的竞争运行主体,保证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已成为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人们为此提出了诸多思路和方案,但在探索与实践中,至今尚未解决的...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处于深刻的迈向现代化的社会转型过程之中。勿庸置疑,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是一个全方位的、深层次的不断走向进步的过程,然而,伴随着进步其代价问题也愈益凸现出来、目前人们面对变革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歧见、混乱和冲突,无不折射出中国社会转型中的这一矛盾。我们这里所要分析的主题是,在发展与代价两难兼顾的状况下,我们应当如何选择?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就必须对这一问题有科学的认识和相应的对策。所谓代价,乃是与社会进步的价值取向相关联的、人类为实现社会进步而作出的付…  相似文献   

16.
谢武军 《理论视野》2009,(11):52-57
文化体制改革是一项正在进行中的重要制度革新,其目的是建立与文化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文化生产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文化体制改革实践中的若干问题.比如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划分、文化资产的评估和管理、政府的管理体制和党的领导方式等,尚须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化经济简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文化化与文化的经济化趋势日趋明显。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正逐渐孕育出一个新的经济形态——文化经济。     所谓文化经济就是以文化观念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为产业主体支柱的经济。文化经济是相对于物质经济而言的。物质经济是指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消费为核心的经济形态。它是人类社会在低级发展阶段的产物,其特点是:在生产上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主,以自然资源为原料,以具体的物质生活产品为产品终极对象,产业结构围绕着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进行组织和布局;在消费上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为主要目标。文…  相似文献   

18.
正确理解社会转型过程中凸现出来的弱势群体与改革的关系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认为改革中出现的弱势群体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社会转型和体制转换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现代化的必要代价;关注弱势群体就是对改革中利益受损者的补偿和对改革代价的扬弃;关注弱势群体不仅有利于弱势群体自身,而且有利于整个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就是关注改革和发展;改革在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应该把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作为党和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将社会公正作为党的重要执政理念,妥善解决弱势群体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央关于高校马列主义课程改革中提出要开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开设这门课程是适合高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需要的。我们认为,这门课程,不仅仅限于高校,对全国工矿企业、党政机关也是需要的。现在我们提出把它作为一门新学科来研究,是因为黑龙江省九所高等院校1985—1986年联合编写这门课程的教材时,碰到了很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大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新问题。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是一门新学科一门新学科的出现,不是人们能够预先计划和安排好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实践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出现新问题、新规律,而产生新的科学分支和新的具体科学。经济学是一门老学科,现在已经产生了许多新的分支学科。七十年代以来由于生产日益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人们又提出了如何有效地利用地球上的资源和防止空气、水流的污染问题,经济学不仅要研究这一代的经济生活,还必须研究子孙后代如  相似文献   

20.
坚持实事求是要在“求”字上下功夫魏大祥在贯彻"实事求是"的实践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承认事物的客观存在及其规律性,一般来讲人们是能够做到的.但是,由于受主客观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却不易做到如实地研究和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