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占荣 《河北法学》2006,24(9):9-13
政治文明与经济法之间有着共同的社会公正理念、共同的经济人权理念和共同的和谐理念.经济法的产生带来了崭新的法律理念--社会公正,而社会公正也是文明的政治理念的基本内涵.经济法意义上的经济人权更多地体现为一种集体性的人权,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具体形态来看,几乎所有经济法律关系都包含着经济人权的基本内容,这些权利的实现状况也是一国政治文明实现程度的标志.作为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败"缺陷的现代法,经济法的和谐理念是政治文明的和谐理念的法律表现和最终保障.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几千年都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20世纪80年代,国家的国民经济计划改称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2002年党中央发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号召,2003年又提出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关系,现在倡导的"和谐社会",我认为这里的"和谐"两个字不仅仅是指社会的一种状态,更主要的是提示人们从和谐这个角度对社会进行分类.生活在"和谐社会"的人最能体会"和谐社会"的幸福,经历过社会冲突的人更能懂得"和谐社会"的可贵.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几千年都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20世纪80年代,国家的国民经济计划改称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2002年党中央发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号召,2003年又提出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关系,现在倡导的"和谐社会",我认为这里的"和谐"两个字不仅仅是指社会的一种状态,更主要的是提示人们从和谐这个角度对社会进行分类.生活在"和谐社会"的人最能体会"和谐社会"的幸福,经历过社会冲突的人更能懂得"和谐社会"的可贵.  相似文献   

4.
2012年,面对疲软的世界经济大环、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稳中求进"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成为明年经济工作基调.在"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2012年六大经济工作目标任务之中,除稳增长外,控物价、促和谐等目标任务也透露出"稳"的信号: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提高机关办事效率、优化政务环境、确保依法治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检察风云》2008,(8):11-14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   恩格斯曾如是感叹:"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作为"轴心"的劳动关系,决定着"全部现代社会体系",劳动关系 紧张则整个社会体系就紧张,劳动关系和谐则意味着,整个社会和谐就有了重要基础. ……  相似文献   

7.
追求和谐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老真理和基本理念,其核心价值是"和为贵"、"和谐共生"与"和而不同"的"贵和"思想.当今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是建设和谐婚姻家庭,目前我们正处于新的、快速的社会转型期,婚姻家庭钡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已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究其主要原因有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的家庭伦理关系的解构与重建、个体的人格因素、传统家族伦理道德的沦丧与传统家庭代际关系的破坏、经济理性对家庭核心价值的入侵、过度强调以权利理论全面建构家庭制度及婚姻家庭法律环境的不完善等.对此我们应力倡并践行"贵和"理念,崇尚并培育宽容与多元主义的人文精神,树立与弘扬尊重人性尊严及包容他人的理念,重构婚姻家庭关系的伦理价值体系,重申与坚守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建构与完善婚姻家庭的法律环境,真正实现婚姻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健康.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民商事审判领域探索一种新的审判思维模式,即整体化、全方位的思维模式。以"和谐文化"为核心,关注当事双方经济、工作,关注婚姻、居住、心理等一系列因素,使当事双方都能够"精神愉快、生活幸福、自由发展"的整体和谐的裁判思维,从而达到"胜败皆服,案结事了"之最终目的。本文从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特殊背景出发,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基本矛盾为主线,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构建社会主义裁判哲学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9.
黄硕 《法制与经济》2013,(3):116-118
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经济法。经济法通过"平衡协调"的手段,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予人以发展的活力和机会。同时,经济法对社会财富作出合理的分配"协调",使社会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北方法学》2018,(3):5-20
法理是法律据以建构或所取向之价值,从价值或功能的实质角度而言,法律概念常常负荷根本性或一般性的价值。法理存在于法律明文、存在于法律基础、存在于法律上面。从法理具体化下来的内容主要有平等原则、立法意旨、法理念、事务之性质——事理。法理之现代内容由公平扩展至效率与和谐,《民法总则》第1条关于立法目的以"和谐"概括社会主义之最终价值,扼要地将社会"和谐"与法律"公平"、经济"效率"相对应,充实现代法理的价值内容,以之为目标,逐步在实践中予以具体化成为现行实证的价值与内容。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是处理好社会中的各种关系,使人们和谐相处,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实现社会的安定团结。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是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经济利益关系。经济利益关系不和谐,社会关系是难以和谐的。经济关系与社会关系、利益和谐与社会和谐的这一内在联系,客观上要求我们以促进经济和谐为基点,进而构建和谐社会。这应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条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稳定劳资关系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建立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非常重要,为此,要正视问题,树立"合作双赢"的理念,从法律的规定着手,规范劳动关系,政府、企业、劳动者、工会各方努力,共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从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今年检察工作的第一位政治任务。做好今年检察工作,必须坚持融入全局、服务大局,更加突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充分发挥法律职能调节经济社会关系、促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作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更加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  相似文献   

14.
论和谐有序的市场经济与中国“三农”的出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论是早期的经济学家还是古典经济学派,以及奥地利经济学派,他们倡导的和谐的经济秩序,是一种自发的市场秩序.这一和谐有序的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会促成社会总利益的实现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发挥及发展.这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就是市场.这是一种和谐的自发秩序,任何对这一秩序的干预不免会破坏和谐.当前中国"三农"方面存在市场未能对农村社会资源起基础性配置作用、农民在经济上长期受到非国民待遇等六个主要问题.要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加快在农村建立和谐有序的市场经济,让市场经济主导中国农村,引导和主宰农民,让农民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地发展市场经济.农村竞争越自由,越普遍,就越有利于农民个人和社会,越有利于发展一个和谐有序的农村市场.要达到这一目标,当务之急必须下决心改革现行的农村经济、政治、行政体制和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5.
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履行检察职能的应有之义;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能的重要举措.通过发挥检察机关职能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完善社会管理的多元化体系,由内而外为"和谐稳定,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方式和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33处提到和谐一词,可见和谐对于当今这个高速发展、关注民生的时代是多么重要。和谐有宏观、微观之分。宏观的和谐是指社会的和谐,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微观的和谐则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家庭、一个单位所具有的一种内在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开启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公安机关经侦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新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领会,而且要自觉贯彻落实,认真履行"打击、服务、参谋"三大职能,努力在保障民生,促进和谐,服务经济建设上,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立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的提出不仅有着深刻的哲学前提,也是迫切的现实诉求,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我们以辩证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和谐",避免理解"和谐"的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9.
经济连着民生,关系千家万户,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周永康2008年12月17日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讲话要求,政法机关要"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积极主动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陕西目前正处于经济上升的关键时期,抓住时机发展经济,才能实现拐弯超车。如何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是省司法厅党组一直以来研究、探索和工作的重点。为此,我们深入西安、宝鸡、商洛等市的20余个县区司法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等基层单位,对陕西省创新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