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良 《北京观察》2013,(8):60-63
通观汪良先生的书法作品,可以用"动静变化,带燥方润"来形容。他在艺术上不随俗,以书为画,用枯笔焦墨流动的线条增加书法的厚度和力量感的同时,又放大飞白笔法的功效,从而达到了"带燥方润,将浓逐枯"的艺术效果。汪良先生书法艺术的生命意味是从传统文化的源头和历代书道大家那里悟到的,他在研习书法时,将古人书法中"气""韵""神""骨""筋""肉""血"巧妙地注入了现代人的审美情结,  相似文献   

2.
潘凯 《黄埔》2013,(1):95-96
一位学者在论说文人书画的关系时说:画者,书之余。颇类有人认为词为"诗人之余事"。文人画恰以书家苏轼为权舆,发轫于遣兴自娱。刘铁平先生以真草隶篆皆擅而独步书坛,偶为遣兴抒怀之丹青,亦不亚于书法之笔墨。他在无锡市书画院从事专业书法创作。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对朱耷、金农、潘天寿、  相似文献   

3.
不得糊涂     
据观察,市面上临摩的古代书法大师名言警语大作,莫过于清代大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所书的“难得糊涂”最抢手。有书法爱好者云:“墨酣势足,风骨铮铮”,更有“思想家”曰:“人生哲学,处世良方”。前者欣赏艺术,是对大师的景仰;后者对之顶礼膜拜,实在有些偏颇,至少是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对郑板桥的美学思想勾勒粗略的轮廓,以期引起更多的注意和深入的研讨。 〈一〉无古无今 并复无我 别林斯基指出:“要着手研究一个诗人,首先就要在他许多种不同形式的作品中,抓住他的个人性格的秘密,这就是他才有的那种精神特点。”(《论普希金》)郑板桥的这种精神特点就是他“借徐渭以自道”的:“只有文章书画笔,无古无今独逞,并无复自家门径。”(《板桥词钞·贺新郎——徐青藤草书一卷》)这是冲决一切网罗,打破一切束缚,敢于独立创造,不断前进的艺术家的伟大勇气和可贵精神,也就是把艺术的独创性作为审美理想的第一位的要求。正象清代诗论家叶燮所说的:“天地万物皆递开  相似文献   

5.
启功先生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还写得一手好诗词、画得一手好画,他还精通语言文字学和训诂学,同时还是我国知名的古书画鉴定家,对碑帖学深有研究。“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这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画家和书法家启功先生砚台上刻下的铭文,但是,6月30日凌晨,这位大师永远地离开我们了。很多市民认识启功书法,可能都是从许多挂在室外的题字认识的,其实启功先生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还做得一手好诗词、画得一手好画,他还精通语言文字学和训诂学,同时还是我国知名的古书画鉴定家,对碑帖学深有研究。“启功体”独树一帜启功先生的书法艺术与他…  相似文献   

6.
清代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居官七载。他为人笑傲尘俗,清正廉明;为诗为文,直摅血性,格高思远。挥毫为书,熔铸古今;丹青巧绘,潇洒自如。其诗、文、书画、印艺术达到造谐精湛、炉火纯青的地步。300多年后的今天,在郑板桥曾经留下闪光足迹和廉惠政风的潍坊,出现了一位政界官员兼书法家的“两栖人才”。他既从  相似文献   

7.
翰墨苑     
《协商论坛》2014,(9):59-61
位于豫南大别山的固始县是河南第一人口大县、省直管县,全省五个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县名拜东汉光武帝刘秀以“欲善其终,先固其始”之意涵命名一古称“蓼城”,又因方言词汇“俏巴”最具特色,有“俏巴县”之称固始是赫赫有名的书画大县——中国书法之乡从固始走出的书法名家灿若群星,如当代名家王玉、李乾山、李强、西中文等,为展示其书法大县之底蕴,本期“翰墨苑”特遴选数位书法名家的书画力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郑板桥 (1693— 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是我国清乾隆年间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和诗人,做官前后均居扬州卖画,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书画驰名中外,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为我国的艺术宝库增添了不少的珍贵遗产。 综观郑板桥的一生,虽为官时间不久,却廉正爱民,颇有风骨,堪称为官者楷模。 郑板桥出生于书香门弟,一生经历三个帝王。在科举道路上,他经历三个阶段:康熙时的秀才,雍正时的举人,乾隆时的进士。 1743年, 50岁的郑板桥进入仕途,出任范县知县。 1745年,潍县发生了水灾、旱灾和虫灾,…  相似文献   

9.
清朝著名画家郑板桥傲骨铮铮,曾发誓不为达官贵人作画,但郑板桥爱吃狗肉。一富人为求得郑板桥字画,便心生一计。他在郑经常出入的修竹院附近干起了宰狗烹肉生意,在店内他假扮伙计。一日郏板桥寻肉香而来,富人则热情款待,坚持分文不取,并恭敬地说:“久仰先生大名,只求先生赐画,乃小人之万幸。“刚享了口福的郑板桥兴致颇高,便送一幅修竹山水画相赠。后来富人在众人前大肆炫耀,郑板桥得知  相似文献   

10.
李皓 《世纪行》2011,(1):35-37
荆州自古为文物鼎盛之邦、人文荟萃之地。张濂希先生是荆州现代一位异军突起、风格独特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诸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书法自成一家.尤为出类拔萃。先生虽以书画饮誉江汉数十年,桃李遍荆楚,  相似文献   

11.
建君 《今日中国论坛》2007,(11):127-128
马约先生1937年生于山东郓城,曾辗转于沂蒙山里的中学、师范从事语文教学43年。教学之余还喜欢玩玩书画。 “玩”书画不同于“干”书画。“玩”不必追求什么目标,成就什么大业,玩好玩不好无所谓,玩玩而已。自然以此玩“事”不恭的态度玩书画肯定玩不出什么名堂。他评价自己的语文教学是60分,及格:至于书画,是尚待努力,争取及格。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先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1879—1964年),是一代书法大师。他曾说:“有志者应以造福人类为己任,诗文书法,皆余事耳。然余事亦须卓然自立,学古人而不为古人所限。”他中年专攻草书,参以魏碑笔意,自成一家。到了晚年,他的草书更是达到出神人化的境界,熔章草、今草、狂草于一炉,时而呈平稳拖长之形,时而作险绝之势,雄浑奇伟,  相似文献   

13.
《今日中国论坛》2009,(2):175-177
赵世君,世界杰出华商书画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华慈善爱心大使,北京涉外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华夏画院常务副院长。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赵世君,在京城闯荡数年,精研书法,同时画艺斐然,善画梅、兰、竹、菊,尤喜画墨梅、秀菊。三十几度春秋的砥砺,现年四十六岁的他已是颇具大家风范、名动京城的书画大家了。“书中有画,画中有书”,是欣赏赵世君先生书画的一大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4.
尚仁义,1951年生于开封市,回族,字若水,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协山水画艺委员会委员、河南印社副社长、宣和印社社长、开封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开封书画院副院长。作为书法家、美术家、篆刻家,尚仁义的艺术道路充满了艰辛。著名书法家桑凡先生曾这样评价尚仁义:“工书法,善绘画,精篆刻,余尝以书画印,三精三绝,三三称之,当非虚誉。”从桑先生对尚仁义的评价中,足以看出尚仁义达到的艺术境界。尚仁义的书法、绘画与篆刻作品不断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的比赛,并多次获奖。随着岁月的更迭,他的书画技艺风格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15.
《春秋》1995,(1)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一六九三年),卒于清乾隆三十年(一七六五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诗书画三绝」。郑氏于乾隆七年(一七四二年)至乾隆十一年(一七四六年)任范县知县后调潍县。是清代有名的清官,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近年来研究郑板桥的人日益增多,由于论述郑板桥的专著陆续出版和报刊上有关文章的大量问世,人们对郑板桥的了解越来越多。但是,郑板桥任范县令期间兼署朝城县,一人同时理二县的政事却鲜为人知。笔者在莘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任职期间,查阅过《朝城县续志》,并对官吏部分郑燮的名字产生了兴趣,决心弄清此处所录之部燮是不是板桥其人。因为同姓名者,古今有之,而且本人也只知郑板桥曾任范县知县,未听到其任朝城县令之说,更没有见到过有关的文字记载。  相似文献   

16.
工作之暇,随手翻阅有关资料。一段郑板桥吃狗肉上当受骗的文字,令人颇有感触。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擅长书画,人们视其手迹为珍宝。在馈书赠画方面,郑板桥坚持信守:平民百姓,有求必赐;达官富豪,一概拒绝。但郑板桥有个爱吃狗肉的习惯,且十分放纵。一盐商为骗取...  相似文献   

17.
《春秋》1998,(2)
近几年,梁立华之名已为济南市和山东省的书坛、画坛所熟知,求书求画者络绎不绝,有人甚至赠之以“泉城郑板桥”的美誉。对此,他仅以“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的谦逊待之。出生于1954年的梁立华已经有30年的从艺历程。早在中学时代就尤爱写写画画的他因受到了一位老先生独具慧眼的鼓励与点拨,便义无返顾地走上了他  相似文献   

18.
张爱斌 《台声》2003,(3):44-46
上世纪90年代初,安庆还没有电脑刻字,大街小巷的店招牌都由安庆书法家挥毫写之,其中有不少招牌落款“生源书”,此人便就是年近花甲的高山族台胞,市政协委员、市台联理事陈生源先生。陈先生曾受家庭历史牵连,初一未读完就被迫休学做小工,14岁就挑起了全家6口人的生活重担。在困境中,他奋力拼搏,自学成才,在省内外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数十篇,后因身体原因,改攻书法。其书法作品多次在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或协办的书画大赛中入选获奖,并入编《中国书画家选集》。2000年7月,他被中国文联艺术指导委员会和世界…  相似文献   

19.
按照中国传统艺术观点,诗、书、画、印是互通的。当今中国,在这四个方面均有造诣的艺术家已经不多了,现居住在吉林省吉林市的金意庵先生是一个。他勤于诗、书、画、印创作,特别精于书法。 金先生1915年出生在北京,原名是爱新觉罗·启族,系清朝乾隆皇帝第八代世孙。年轻的时候,金先生曾只身一人赴上海从事经济活动,以此来提高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适应能力,加深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 金先生自童年时期开始从师清末大学士杨忠义习诗文,拜师于"南张北溥"的溥儒学习书画,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磨练了过硬的功底。金先生的楷…  相似文献   

20.
李静 《小康》2006,(1):100-101
看到这个题目,您是否有点惊诧?想起了黑道白道?以如此江湖字眼形容一位艺术家,您一定觉得不妥,别急,听我细细道来。徐谷庆,原名徐国庆,1963年生,19岁从沙孟海先生学习书法,20岁毕业于杭州大学法律系,之后曾在金华、衢州两地中级人民法院工作。1990年弃政从艺,弘扬沙孟海书法艺术,倡导艺术创作产业化。2003年,外交部长李肇星亲自发函邀他来京创作书法作品。2004年移居北京,现为北京拉拉美术馆馆长,全国书画院书画创作交流协会研究鉴定中心副主任。作为已故书法大师沙孟海先生的关门弟子,徐谷庆秉承了大师的书法神韵,造诣很深,中国兰亭笔会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