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后,农民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温饱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却出现了物质需求畸形发展与文化需求滞后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我们理念的理解和认识的偏差,不同步地发展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结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民生不仅指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更主要的是指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文化需求,对于全面自由发展的人来说,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是不可分割的需求整体。不能分裂地单纯发展物质生活,再发展文化生活,必须同步发展才能培养健全的人和健康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
雅文化与俗文化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理论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它们分别概括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审美文化类型。雅文化是指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文化,它讲求技巧与修饰,精雕细刻,它反映社会高层次的审美要求和情趣,没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人,很难欣赏。俗文化是指一种低层次的审美文化,它的特点是自然朴实无华,易被文化程度较低的人所接受,它反映社会大众的审美要求和情趣。  相似文献   

3.
周泉刘同舫 《探索》2022,(5):165-176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人的本质需要,是在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精神生产力和精神创造力,使人民群众在精神层面上达到积极进取的总体性状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丰富性受制于物质发展的整体状况,它既以物质生活繁荣为基础又能促进物质生活的发展,并在物质发展条件的制约下呈现出自身特性,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只有在人的本质需要及其历史发展的总体性状态中才能得到合理阐释。立足人的本质需要和现代化的实践发展,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要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推进什么样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以及怎样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等重大理论问题,为谋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循。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蕴含多层价值追求,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最低价值追求到解决人的理性和精神发展的高层次追求,都内在表征着中国共产党在物质和精神共同富裕中推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终价值追求,生动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实践品格与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4.
作为社会活动产物的人,基本的需求就是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而且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是同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密不可分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当今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物质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满足。但由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使得我们更多地关注了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对人  相似文献   

5.
人的素质是历史与文化的产物。所谓文化,就其广义来说,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分为精神的、行为的、物质的文化。精神文化是内层,是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本质所在,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是外层,它们都是精神文化的具体显现或物化形态,人的精神文化素质结构由四大要素组成:  相似文献   

6.
论对国企企业家的精神激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善庚 《唯实》2000,(1):29-33
现在有一些人常常将对企业家的激励机制与物质激励机制等同起来,认为只要实行年薪制,将企业家的报酬与经营业绩结合起来,便算是完善了企业家激励机制①。笔者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对于企业家而言,物质激励仅仅是满足了他们的低层次需要,而真正的企业家一般说来都具有较高的精神追求和较强的事业心,正如有的西方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商人,特别是企业家一经理人员怀有的成就激励相对地多于社会中其他可识别的群体。”②这种高层次的职业追求仅靠物质激励自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精神激励来激发企业家内在的积极性和创业的热情。…  相似文献   

7.
三、服务内容的高层次化到60年代后期,日本由于出口贸易的大发展,国民收入急剧上升,诱发了社会需求结构的大变化,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较高层次的需求,不仅有物质生活方面的,也有精神生活方面的。  相似文献   

8.
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要结合实际.针对特点,循序渐进。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建设家庭文化,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素质。要迎接挑战,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学习、充实自己、提高素质。长期订阅报刊,不断增加藏书是家庭文化的基本建设。藏书、读书、用书应该成为现代生活的一种时尚。培养家庭文化情趣的途径很多。要引导人们逐步从低层次的娱乐向高层次的文化活动发展,如绘画、书法、美术、舞蹈、集邮、收藏等等。其次,要树立健康意识,科学饮食,自觉保健,增强体质,提高生命质量。健康的体魄是一个人从事…  相似文献   

9.
确立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战略思想,把爱惜人,承认人的价值、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使企业从注意对物的管理,转向重视对人的管理的轨道上来。从而能使职工对企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近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客观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前两项低层次需要,可依靠物质激励的力量,后三项高层次的需要,则要靠精神激励的力量,激发其潜在能力。马斯洛的理论被国际心理学界所承认。1974年美国民意研究中心对“双激励”  相似文献   

10.
商品经济的扩张与膨胀,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还有观念的膻变和价值体系的离析,而且后者在个人的现实行为中又往往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人在现实生活中价值定位和个人文化精神的自我确认,决定着人的精神走向和人对现实的取舍态度。伴随着商品经济大潮涌动而出现的傍煌、观望、兴奋、失落和其它种种阵痛,莫不经由现实物质条件的变迁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而产生。不独中国,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社会物质的现代化几乎无一例外地伴随着精神文化的裂变。其中,最为显著的现象就是它的两极化发展。一方面,商品化和技术化日益…  相似文献   

11.
人的素质是历史与文化的产物。所谓文化,就其广义来说,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分为精神的、行为的、物质的文化。精神文化是内层,是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本质所在,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是外层,它们都是精神文化的具体显现或物化形态,人的精神文化素质结构由四大要素组成:1、知识素质。这种素质不单指人文知识,也包涵科学技术知识。知识素质是精神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重要基础。一方面,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人若缺乏参与经济活动的文化素质,那就不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不可能为社会创造高度的物质文明;另一方面,公民的知识素…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大众文化消费的异军突起。是大众文化消费健康、合理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大众文化消费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重要载体。大众文化消费是指普通民意使用大众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活动。它与高雅文化消费一起构成精神文化消费的整体。它区别于高雅文化消费的最明显的特征是消费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娱乐导消遣。大众文化消费的勃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折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直接相关。伴随着经济上个人自主性、…  相似文献   

13.
孙书敏 《实践》2010,(10):50-51
<正>草原文化是以草原为区域,以游牧生活为主要生活方式,以蒙古族精神为主要精神特征的文化形式。草原文化产生于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状态中。历史随着时间流逝,文化形态也生生不息地沉淀和更新,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才会出现文化形态的定格。流动的草原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只有物质文化作为历史遗留了下来,而不具有物质形态的流动的文化则消失在时间的隧道里。作为特定的历史流传物,文学作品是一种生命体验的记忆,它以完全的经验体验的方式,记忆下了草原文化在生生不息的生命状态中的产生和发展。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草原文学以文字符号的形式记忆下了一个完整的草原文化。因  相似文献   

14.
包英杰 《世纪桥》2008,(9):105-106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指向,因此,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从而促进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实现和谐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党员干部之友》2014,(1):58-58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的发展会对精神文明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精神文明的发展又会成为物质文明建设的动力,尤其是经济的多元化会带来文化生活的多样化,只有把精神文明建设好,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更进一步来说,要认清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GDP、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等是一些重要指标,但都不是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等。  相似文献   

16.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指向,因此,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从而促进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实现和谐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现代营销理论中的人文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溯近一个世纪以来营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 ,有一个脉络越来越清晰 ,即人在企业营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现。无论是风靡全球的整合营销、数据库营销 ,还是一对一营销和关系营销 ,从其深层次剖析则是人文价值提升的结果。因为当我们进入到网络时代 ,不仅人的价值的实现变得更加快捷 ,人的需求的满足也从纯粹的物质产品的需求转变到精神和心理需求方面 ,而且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使得全方位满足客户的这些需求变成现实。可以说 ,当代营销竞争的焦点是围绕如何去挖掘人的潜在需求价值 ,如何体现人的精神需求的人文价值的竞争。一、市场营销理论…  相似文献   

18.
艾元学 《学习月刊》2009,(22):75-75
税务文化是税务部门在长期的税务实践活动中积累的各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各种物质形式、行为规范、管理制度、价值观念、职业道德等等。它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特别是在现代人日益追求舒适、自然的物质生活.精神上也希望零压力的今天.作为地税部门而言.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实现税务文化与依法治税、信息管理、服务兴税工作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9.
程璇 《理论导报》2012,(10):41-42
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揭示了人的价值体系中存在着5个不同层次的需求,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主要观点是,人们最迫切的需要是激励其行为的原因和动力,这5种需求的次序是由低到高逐级上升的。需求是一种动态,它处于连续发展的变化中,行为是受不断变化的最迫切的需要支配的,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上升到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果人的基本生理需求满足之后,更高一级的需求将会起主导作用,作为主要动机支配人的行为。同一时期内往往存在几种需求,但是,每个时期总有一个需求占主导地位。一个好的领袖,能把人的需求从较低的层次引向较高的层次,从而发挥团队的最大效应。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当前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文化包含着"人化"和"化人"的含义,即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将自然界"人化";然后再用其经验和成果来哺育和教化人,提升人自己.通常我们将文化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大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二是中文化,是指人类的精神生活.相当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意识范畴,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道德等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即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其中精神文化可以分为: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理性文化、文学艺术文化和社会习俗文化等四个主要部分.三是小文化,这是专指文学艺术之类的文化,它是精神文化中的一部分."三个代表"中所讲的文化,主要是指中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