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塘主     
塘主姓陈,其名不详。由于父母年迈,家境贫寒,他高中毕业后没有继续深造,便子承父业承包了家门口的鱼塘。他很有些经济头脑,接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银行贷款数万元,将鱼塘进行彻底改造。他先是将鱼塘分隔成一大一小,大塘养大鱼,小塘养鲫鱼。接着,不惜工本,将塘里塘外统统铺上厚厚的水泥,并在塘岸  相似文献   

2.
荒河滩     
<正>张二虎当了张村党支部书记。上任这天,他主持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开口就问:"村前面是什么?"多数班子成员回答:"一片荒河滩。"张二虎摇头说:"我看是一个鱼塘。"众人先是一愣,随即大悟。只有老会计摇了摇头:"荒河滩啥时候成鱼塘了?"张二虎不屑和老会计争辩,第二天就雇了挖掘机。一个月后,大鱼塘建成。荒河滩变鱼塘的事很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连云港市养鱼户老李有二十多年养鱼经验。近日,他养的鱼突然大量死亡。3月中旬,老李家周围6000多亩鱼塘,大约三分之一的鲤鱼都出  相似文献   

4.
高塘,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五年的变化是我料想不及的。在儿时记忆中,就是塘比较多,它与湘潭县毗邻,是株洲市天元区最偏僻的村庄。过去,村里道路泥泞破烂,土砖房很多,几口鱼塘脏乱不堪,臭水沟、垃圾堆到处可见。从2009年成为株洲市两型改革试点村起,高塘渐渐发生变化,这变化一年比一年大。"晴天灰满桌,雨天挽裤脚,垃圾堆墙角,污水门口泼"的高塘已成为历史。如今,社区处处呈现出和谐安康、积极乐观的城乡一体化景象。和自己最  相似文献   

5.
36岁的严克文1.72米的身材,炯炯的目光透着精明干练,整天开着一辆桑塔纳轿车四处奔忙。他在石总场一分场三连种着260亩地,养着28亩的鱼塘,喂着68头种澳牛和100多只湖羊,年收入百万元,拽得很呢!谈起创业的经历,小严娓娓道来:姊妹6个,小严排行老六,从  相似文献   

6.
“乡下好啊,空气好、水好、蔬菜好。”2003年,卸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毛致用,从北京直奔家乡湖南省岳阳西冲村,盖起3间瓦房做了一介农夫。到如今,他家的菜地、果园、鱼塘、猪栏、鸡舍,已像模像样。“种的养的自己吃不了那么多,就去送人。”他说。毛致用每天6时起床,先到鸡舍喂鸡,  相似文献   

7.
<正>走进四师七十团七连信义鹿场这个"鹿王国",映入眼帘的是一头头健壮的天山马鹿在觅食,鹿主人俞利义正在添加饲草,精心伺候着他的"鹿宝贝",幸福的微笑始终洋溢在他脸上。走进产品展示区,鹿血酒、鹿胎膏、鹿茸片等各种鹿产品琳琅满目。说起养鹿经过,俞利义滔滔不绝。1998年父亲开始养马鹿,规模较小,养一两头,多时三五头,老俞的主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13,(3):56-56
马德在2013年第一期(下)的《杂文选刊》上撰文说,有一个穷人,后来有了钱。有了钱之后,他就养狗,先是狼狗,后是藏獒。什么厉害,他就养什么,他要让它们看家护院,看守住他的钱财。后来有钱人当了官,他不养狗了,养人。  相似文献   

9.
宜宾兴文县同心村村民王学文常常望着家里的一口大鱼塘发呆,偌大的鱼塘里只有浅浅一点水,只够养活百十来斤鱼,"我们这一带缺水,不敢养多了,只能这样小打小闹."同心村总共2300多口人,干旱严重时全村只有4口井可以挑水,村民每天都要在家和几百米外的水井间往返数次,遇到水井干涸的时候,只得到两三公里外的小河去挑水,挑一担水往往要花一个多小时.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穷人,后来有了钱。有了钱之后,他就养狗,先是狼狗,后是藏獒。什么厉害,他就养什么,他要让它们看家护院,看守住他的钱财。后来有钱人当了官。他不养狗了,养人。拍马溜须的、凶神恶煞的、厚黑的、毒辣的,他都养。后来,他信不过人,开始信神。早晚一炷香,虔诚地敬拜。即使自己出了远门,最关心的,不是家里的人好不好,而是香烧没烧。这个人最后还是在自己的位置上挂了。也就是说,神也没保住他。  相似文献   

11.
莫文聪承包了村里的一口鱼塘.在他的精心照料下,鱼儿渐渐地由鱼苗成长为活蹦乱跳的大鱼.眼看一年的辛苦即将有收获,他整天洋溢着由衷的笑容.  相似文献   

12.
据 报 道 , 重 庆 某 公 司 于 2004年 7月 招 聘 了 21名 大 学 生 , 随 后 陆 续 开除 了 其 中 的 20名 本 科 生 ,仅 仅 留 下 了 一名大 专生 。报道 称 ,这 些大 学生 被 开除 的主 要 原 因 是 他 们 的 自 身 素 质 和 道 德 修 养不能 胜 任 公 司的 人 才 需 求 (详  相似文献   

13.
3年前,他卸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便从北京直奔家乡,盖起3间瓦房做了一介农夫车从长沙一路北行,个把小时就到了岳阳县境。下了高速,车子七拐八拐,很快就到了西冲村。77岁的毛致用,笑呵呵地快步走了过来,向我们伸出温暖的双手。他身后,是年龄比他还大两个月的老伴易银秋女士,同样也是满面笑容。“乡下好啊,空气好、水好、蔬菜好。”3年前,卸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毛致用,从北京直奔家乡,盖起3间瓦房做了一介农夫。到如今,他家的菜地、果园、鱼塘、猪栏、鸡舍,已像模像样。“种的养的自己吃不了那么多,就去送人。”他说。毛致用每天6时起床,先到鸡舍…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佛山市西樵镇有一片鱼塘,捞鱼苗是这里村民的主要工作,靠一缸一缸的往外捞,一年就能捞出几亿元的收入,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几亿元的大产业,居然是从一个村民的奇遇开始的。以杂鱼养鳜鱼上世纪90年代,西樵镇上一个叫陈少华的村民,有一天他来到村边的西江打鱼,一网下去捞起了20多条鳜鱼,要知道当时鳜鱼一斤能卖四五十元钱,也就是说这一网少说也值千八百块钱。  相似文献   

15.
郝敏  叶璨 《廉政瞭望》2010,(6):65-65
2月10日,江安县铁清镇杨狮村5岁的小女孩唐龙琼不慎掉入近两米深的鱼塘里。正在鱼塘边钓鱼的该县纪委监察局退休干部74岁的范成榜发现后,立即跑到出事地点,迅速跳入池塘。将小女孩救起。范成榜曾担任江安县纪委常委、审理室主任等职,从事纪检工作兢兢业业,多次被评为优秀。  相似文献   

16.
太谷县侯城乡惠安村村民郭全小靠着饲养无菌蛋鸡走上了富裕路。郭全小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养过几年肉鸡,积累了一部分资金,后来一段时间肉鸡市场不太景气,效益持续下滑。他多方寻找出路,与当地一家生药制品厂联系签订了无菌鸡蛋生产、收购合同。厂家提供种鸡,郭全小负责孵化、饲养,鸡蛋由厂家全部回收。无菌蛋鸡的饲养需要一个无公害污染的自然环境。郭全小多方联系,将地处山区的原浒泊乡供销社大院租赁下用于无菌蛋的生产。他养了2000多只无菌蛋鸡,每个无菌蛋以0.8元-1元的价格卖出,一年下来能收入2万余元。如今,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许多农…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年仅20岁的韩鸿在服完两年兵役后,退伍回到了生他养他的二师二十四团。韩鸿的父母看着儿子待在家里也很着急,就想着给他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当时被安排在团联防队,他同意父母的安排,勉强在联防队干了两年,但他有自己的打算。经过一番考察,韩鸿  相似文献   

18.
执意求学1882年6月,马寅初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以酿酒为业的小作坊主家庭。马寅初出生后不久,他的父亲为寻求更好的酿酒水质,将全家移居到地处黄泽江和剡江会合处的嵊县浦口镇。马寅初就在这乡风淳朴、风景秀美的小镇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  相似文献   

19.
在磐石市烟筒山镇鸡冠山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养鹿大王”,他就是农民党员赵金。16年前,不甘贫穷的赵金靠养鹿开始走上了致富路,现在已拥有资产上百万元。他富了不忘党员的义务,全屯72户人家,有68户在他的帮助下靠养鹿致富了。村民吴凯家中人口多,老伴经常有病,想养猪怕赔本,想养鸡又怕鸡瘟。赵金劝他养鹿,从自家拿出5000元钱,亲自到外地给他买回仔鹿,还帮他建起了鹿圈。经过几年的扶持,吴家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吴凯的岳父看到养鹿是个好门路,也来找赵金,赵金是个犹豫地把自家价值6000多元的6只仔鹿赊给他。如今吴凯的岳父…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神奇的乡村。徽商故里皖南歙县槐塘村有370人务工经商闯西欧,他们不仅学会了欧洲的简单用语,赚回了大量“洋钱”,还引入了异国他乡的生活风情,成为名震江南的“西欧村”。说起槐塘,人们可能有些陌生,但提到棠樾牌坊群,可就无人不晓了。现有1000多人口的槐塘村,就坐落在这群“徽商史碑”的朝霞斜影里。改革开放后,槐塘人开始闯荡欧洲。目前,全村已有60%的青壮年人在意大利、荷兰、法国、英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