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 ,全球化时代人类灾难具有了全新的特质 ,SARS疫灾是现代灾难的一个典例。全球化时代 ,人类将向何处去 ,中国将向何处去 ?本文以全球化宏观视域扫描SARS灾难 ,提出了面向未来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影。灾难,始终是人类在文明旅途中如影随形的阴影。灾难,也是一面可以折射人性和制度的透镜,人性的勇敢与怯懦、坚忍与恐惧、互助与自私,制度的完善与缺损,等等,都可以在灾难的透镜下一览无余。灾难,让人性感受到锤炼的力量,也为制度提供了创新的契机。SARS 就是这样一种拷问和考验人性与制度的灾难。作为从事法学研究的学者,我更想从法治的视角探讨 SARS 与法治的关系,关注后 SARS 时代中国的法治进程问题。诚然,为了应对和处置 SARS 之类突发灾难,有必要超乎常规地将社会秩序和政府行为纳入非常时期的“快车道”,不过,这种“快车道”应当是紧急  相似文献   

3.
不停的脚步     
我们春天撒下希望希望春天的成熟春天到了却有严冬般的恐怖——SARS病毒在肆虐灾难归灾难痛苦归痛苦不能因为SARS的来到就停止前进的脚步  相似文献   

4.
去年11月发生,继而蔓延到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的“非典型肺炎”,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SARS,考验了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政治文明;SARS,考验了一个城市政府的“应激反应”能力;SARS,更考验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完整性。面对SARS灾害,作为一位城市安全防灾科技工作者,我以为国家应抓住时机,启动紧急预案,建立社会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在生物学上,人有一种能力叫“应激反应”,指人的身体在突然受到外界强烈刺激或巨大伤害时,会自动调动起身体各部分所有的能力,使各器官协调一致,保持最佳状态,以对抗来自外界的打击,这是自我保护的本能。…  相似文献   

5.
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SARS是一场灾难,但它更像是一把尺子,一面镜子,衡量和折射出我们在卫生状况、卫生习惯、社会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洗手其实是一件非常简单而且容易的事,洗手的重要性是  相似文献   

6.
SARS斯疫情逐渐稳定下来以后,人们开始深思:凭什么来征服类似的灾难?  相似文献   

7.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袭来,让人们防不胜防。SARS考验中国。在灾难面前,中华民族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无比的凝聚力和昂扬的精神状态,这让我们自豪。SARS也让我们反思:在突发的疫情面前,我们的公共问题预警机制、突发危机处理机制显得软弱,国民的非理性恐慌让人汗颜,少数官员的渎职行为令人可恶,更有传播谣言、制假贩假、发SARS灾难财者让人愤恨……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尤其令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这就是农村,这就是农民。因为中国农村地域辽阔,卫生设施落后,医疗体系十分薄弱,防疫系统极端脆弱!一旦SARS在农村蔓延开来,后果将不堪设想。5月6日,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安排严防SARS向农村扩散,并拨出专款20亿元,千方百计确保农村不发生大规模疫情。 SARS促使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农村,让我们体味农民看病难的现状,探讨农村医疗改革的良方。愚昧时代,人们有病祈求巫神;文明时期,人们有病看医生。时下,都说农民看病难,农民到底是怎样看病的,农民看病难在何处呢?  相似文献   

8.
没有了真善美,没有精神和文化,只有功利和贪欲,物质再丰富,文明再发展,不过是空壳。SARS危机提醒我们,在这个急遽变化的时代,人文精神弥足珍贵。 文化,记录的不仅是繁华的浮世绘影,更记录灾难中人类心灵的一瞬和人在灾难前的心理负重极限。文化责任的缺位必然导致精神大厦的坍塌。面对SARS,我们才知道,一个成熟、理性的社会离我们还很远,需要构建的太多太多  相似文献   

9.
相信科学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SARS灾难,原本属于“科技新闻”范畴的对SARS病毒的研究进展,引起了社会的深切关注。通过这些新闻,人们知道,科学家正在和疫病赛跑,人们祈祷,科学的利剑终将降服疫病。而心理学家的指导让人们懂得:过度紧张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因此,人们面对SARS选择了理性的态度,既不掉以轻心,也不过度恐慌,而是加强了身体锻炼,以科学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立法的科学性在疫病灾难中也充分得以体现。目前,我国政府已宣布将SARS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这部法律对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疫…  相似文献   

10.
走出SARS     
赵启正 《人权》2003,(4):2-5
正当我们进入新世纪第三个春天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灾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了中国大地。 它来得如此迅猛,在很多人还不知SARS为何物的时候,它就在我国的广东、香港、北京和其它地区肆虐起来。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数据,短  相似文献   

11.
盈竹  张志 《小康》2005,(8):14-16
最近几年,灾难事故多发,民众的安全感屡被挑战。SARS的爆发,禽流感的流行,矿难频频,不期而遇的洪水猛兽,有毒奶粉的致人死亡。9·11的灾难,刚发生的伦敦地铁爆炸案。大众目光一次次汇聚这些焦点。  相似文献   

12.
心灵对话     
有人说:灾难是一个恶魔,它可以在一瞬间夺去无数人的生命;也有人说:灾难是一个魔术师,可以让枯萎的灵魂复活。还有人说:灾难像一条无形的索,可以连接无数的你和无数的我。可我想说:灾难无论是什么,人们都必须面对它继续生活。 SARS。一个看似普通的英文缩写,在此时一下子被世人共知。也成了最令人恐怖的灾难的同义词。那原本只存在于微观世界中的小小病毒,成了人类最危险的敌人。因为人类的眼睛无法看到微观世界中的东西,所以这场灾难使强大的人类身处弱势。这  相似文献   

13.
在SARS灾难中,中国公民的知情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每个人都可以从新闻媒体上知道每天的疫情,一直具体到全感染人、疑似人、出院人群体的个位数。中国公民已经知道这次SARS疲情了。但是,人们似乎忽略了另一种情况。这种情况,我姑且称之为误情吧!  相似文献   

14.
张闳 《中国减灾》2011,(22):50-52
西方叙事:以生命激情穿透一切灾难最早的灾难叙事,应该是关于史前"大洪水"的记忆。远古时代的巨大灾难以神话的方式深深地刻印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之中,经历灾难的痛苦经验穿越时空,在后世的文献里不断地复现。在古代人看来,灾难,主要是自然灾害和大规模突发性的致死疾病,  相似文献   

15.
社区的觉醒     
每次巨大的灾难后,总会产生一些新的思想,新的文化,新的观念,新的文明……近几年发生的一些灾难,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但灾难同时也颠覆着人们头脑中的一些固有的观念,成为社会更加文明的推手。  相似文献   

16.
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使传统的政府形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近年来,无线技术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许多可能只是局部的恐慌演化为全国性的危机情绪。一场突如其来的 SARS 危机,打破了社会的正常生活秩序。它的到来极大地考验了我们社会的理性程度,同时对政府的危机应对能力也提出了考验。我们传统的机制虽然有足够的力量去战胜任何一场灾难,但也暴露了我们过分依赖行政力量与政治动员解决突发事件的缺点。因为,它的功能往往体现在事后补救方面,而不是预防,它的启动是建立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开始的。  相似文献   

17.
亲爱的台湾乡亲:一场想不到的灾难SARS降临人间,造成了重大的人员死亡和经济损失。我们这些生活在大陆的台湾乡亲,虽身处SARS的威胁之中,但心里更加牵挂着我们台湾乡亲的安危。这些天来,大陆的疫情已有所缓解,但台湾的疫情却更加严重,为此我们忧心如焚!抗SARS如救火!争取时间,战胜疫情,尽量减少伤亡,已是迫在眉睫,不能再拖延下去了。海峡两岸同遭此难,所受损害和痛苦,感同身受。由于大陆受到SARS冲击较早,在与SARS的斗争中,以鲜血和生命付出的代价,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当前,大陆已经准备了大量的防疫物资(如口罩、防护服等)和一批有…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9·11"事件、中国的 SARS、印度洋的海啸……,这些人为的或自然的灾害造成的伤害我们至今记忆犹新。在城市中,由于人口密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往往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目前国内防灾减灾形势严峻,特别是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日趋紧迫。2005年5月25-26日,"首届中国城市防灾减灾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对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城市防灾减灾的体制、机制、法制及国际合作等众多焦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本刊现予摘登。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9·11"事件、中国的 SARS、印度洋的海啸……,这些人为的或自然的灾害造成的伤害我们至今记忆犹新。在城市中,由于人口密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往往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目前国内防灾减灾形势严峻,特别是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日趋紧迫。2005年5月25-26日,"首届中国城市防灾减灾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对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城市防灾减灾的体制、机制、法制及国际合作等众多焦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本刊现予摘登。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9·11"事件、中国的 SARS、印度洋的海啸……,这些人为的或自然的灾害造成的伤害我们至今记忆犹新。在城市中,由于人口密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往往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目前国内防灾减灾形势严峻,特别是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日趋紧迫。2005年5月25-26日,"首届中国城市防灾减灾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对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城市防灾减灾的体制、机制、法制及国际合作等众多焦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本刊现予摘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