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一两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大公司不得不采取裁员等措施来紧缩银根,保证公司正常运转.裁员是一个非常得罪人的工作,因此,一个新的职业--专门被一些大公司雇来帮公司裁员的"职业丑人"在危机中兴起.这些"职业丑人"的任务是:被公司高薪聘请突然"空降"到公司,出面操刀裁员,事成之后,再被公司"开"掉以平"民愤",领一笔不菲的报酬走人.因此,他们也被称为"职场杀手".  相似文献   

2.
冀文海 《法人》2006,(9):66-68
如何把裁员这样一个敏感的问题处理得技巧而富于人性化,非常考验企业管理者的功夫“我是刚刚被裁掉的员工,是我主动跟老板说,第一个该裁的是我!”8月19日,中搜公司品牌部原主管檀红光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场内一阵寂静,20多  相似文献   

3.
姜恩青 《法人》2011,(10):52-53
经过了短暂的红火行情后,团购网站的日子从热辣的夏季,逐渐走入萧索的寒冬。 9月27日,号称投入数亿元人民币做广告、首个邀请明星代言的团购网站“团宝网”被曝裁员逾50%,其裁员幅度堪称近期团购企业最大规模。这是继今年高朋网、开心团购网被曝大规模裁员后,团购网站带给人们的又一个猛料。  相似文献   

4.
论公司CEO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EO在本土大公司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关注其法律地位。CEO既不是董事长,也不是经理。CEO应该是公司的职业“代理人”,其地位类似于我国公司经理,但其享有比经理更多的原属于董事会与董事长的一些权利。本土公司设置CEO与《公司法》有冲突,因此今后修改《公司法》时,可以在公司组织机构中的“董事会、经理”部分增加CEO的有关规定,这样其治理结构模式是“股东会———董事会(CEO)———监事会”。  相似文献   

5.
面对一个诱人的大项目,一些急于招商引资的地方官员被搞得晕头转向。利用这一点,5个无业人员假冒香港大公司管理人员,以投资为借口,诱骗内地党政领导、公司高管到香港等地考察洽谈,布下“天仙局”进行敲诈。(“天仙局”一词港剧中常有出理,指行骗者抛出虚无的诱饵,设下连“神仙都难识破”的骗局来骗取钱财)一年间,这伙人成功作案16起,敲诈勒索安徽等8个省市招商官员近千万元。  相似文献   

6.
一位来自中国的女留学生,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进入纽约一家化妆品公司做“香水模特”。可正是这看似风光的职业,让她痛不欲生,婚后,她生下了一个生殖器畸形的死婴,因而不得不与心爱的人挥泪作别。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偶然”事件,更是让她触目惊心、不寒而栗。经过一番分析,这一切,原来是香水在作祟!于是,这个美丽坚强的女子开始向香水宣战,将香水生产公司告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称作“公共市民”(Public Citizen)的非营利组织,在2005年发表了一份披露国会议员离职后转任说客的调查报告,名为《国会旋转门:从国会议员到K街的旅程》(C0nqressional Revolving Doors:The Journey from Congress to K Street)。K街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距离国会山不远,那条街上聚集了全美最著名的院外游说公司,因此“K街”这个词常被作为“游说公司”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8.
为过上风光无限的“新生活”,女儿冒充移动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招摇撞骗,父亲扮演“职业介绍所所长”四处兜揽“人才”求财进贡,渴求一份体面工作的善良市民,不惜节衣缩食多方筹钱“疏通关系”,不料在同城熟人社交圈,懵懵懂懂地过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愚人节”。  相似文献   

9.
2007年11月21日的《报刊文摘》摘载了《环球时报》一则有关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的一些大公司关于裁员做法的报道。其中介绍了德国电信公司裁员的做法.笔者很为我国将于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汗颜。  相似文献   

10.
多元化利益主体参与公司治理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本质上讲 ,公司无非是不同利益主体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所缔结的契约。其中 ,股东、职工、债权人被并称为公司的三大利益主体 ,由于自身的利益与公司利益的密切联系 ,决定了这些利益主体天然地具有参与公司治理的原始冲动。因此 ,本文认为 ,三大利益主体的介入是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的必由之路。本文为三大利益主体参与公司治理设计的路径是 :(1)通过小股东从“消极股东”向“积极股东”的回归避免公司治理中“股东大会空壳化”现象的出现 ;(2 )通过职工持股制度和职工监事制度的建立为职工有效参与公司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3)通过“刺破公司面纱”、银行主债权人及派生诉讼等制度的导入加大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盛翔 《江淮法治》2009,(2):21-21
在2009年的各项政府工作中,“保就业”被摆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保就业”就是“保增长”,就是“保稳定”。当此时刻,各地有影响力的企业纷纷响应政府部门的号召,带头承诺并倡议“不裁员不减薪”或者“少裁员少减薪”,当然是勇担社会责任的体现,是对企业员工的关心关爱。它一方面树立了企业对外的良好社会形象,另一方面更培养了企业内部的强大凝聚力:  相似文献   

12.
这是河南一例因“手机定位”引发的隐私权诉讼案。员工在一个周末被公司“手机定位”,认为是掠夺个人空间的侵权行为,即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而公司则认为,进行手机定位跟踪是知情权的需要,也是单位的权利,于是双方走上法庭。2007年12月,此案一审宣判:公司构不成侵权,员工表示上诉。  相似文献   

13.
一个是不起眼的河南民权神舟葡萄酒业有限公司(简称“民权酒业公司”),一个是在国内享有盛誉的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茅台公司”),因为“神舟”商标,两家实力悬殊的企业打起了官司。  相似文献   

14.
唐晓东,一个并不特别的名字。却因为向卫生部门举报公司职工用水不干净,并与公司展开了一场“斗争”.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也成为北京市首位被“开除”的工会主席.唐晓东在当选为该公司工会主席后.没有挂名敷差.没有一丝奴性.在雏护员工利益与“损害”公司利益之间。他不考虑个人的得失,勇敢地选择了前者。三年多时间过去了。唐晓东历经仲裁、一审和终审.法院判决撤销了公司的解职决定.但詹晓东拿着判决书要求上班时仍被拒绝.  相似文献   

15.
在整个公司存续期间支撑公司运行的机制是有效的股权治理结构,一旦这一机制遭到破坏并导致“公司僵局”且在股东冲突不能调和的情形下,则“解散之诉”将是消灭僵局的最终机制。解散之诉与清算制度的配套适用,是公司被实施“安乐死”的主要法律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大规模降薪裁员危机到越来越多的人,财源广进、招财进宝、财源滚滚等许多善意词汇,因为和“裁员”存在谐音部分,也被打入了冷宫,甚至一度成了禁语。  相似文献   

17.
海外硕士毕业,就职于德国大公司。福利优厚的令人难以想象——这喜剧怎么就成了悲剧呢? 本文主人公肖扬与高丽娜是在德国的留学生情侣,有感于好福利与机遇,毕业后肖扬立志扎根海外,用拼搏给女友一个稳定幸福的家。然而历尽艰辛,正当肖扬在职场上步步前行时,却意外遭遇德国公司的“性福利”。他努力的目标竞渐渐演化成一个个“性徽章”。一边是同事的认同与职场的升迁,一边是道德的谴责、女友的泪水,肖扬每天生活在良心的煎熬中……  相似文献   

18.
《法制与经济》2010,(15):47-47
问:我原在一家公司上班,因上半年公司裁员,我领回十多万元经济补偿金。现我与妻子正协议离婚,请问我的这些经济补偿金是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哪些财产应属于一方所有呢?  相似文献   

19.
张驰 《法人》2011,(8):40-41
2011年7月的一天,温州乐清柳市新光工业区,企业广告牌林立的新光大道尽头,新光大道153号,一栋五层的办公楼立在路边,办公楼前的围墙上依稀可见“浙江天石电子有限公司”(下称“天石公司”)十个大字,与其他公司的办公大楼不同的是,围墙上的金字已经早就被收破烂的给“抠走了”,而其身后的办公大楼,也成了光杆司令一个,空空如洗,连门窗上的一个钢质铆钉都不剩。  相似文献   

20.
观点     
《法人》2007,(1):72-73
公司治理面临“生态危机”从法律角度来说,投资银行家、审计师,会计师、律师等专业人员是证券市场上的一个坚固的“职业知识共同体”,他们有一套共同的互相理解的术语、概念、逻辑思维、推理规则、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对市场好与坏、良与劣的标准应该是一致的,并共同守护这个职业所赖以生存的基本信念和市场秩序。然而,目前的中国证券市场上却是上市公司造假横行肆虐。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在《法学评论》发表的《公司治理的生态危机》一文中指出:这些专业人员确确实实是一个“职业知识共同体”,不过,这个共同体的“职业知识”不是一套遵纪守法、诚实信用、勤勉尽贵的规矩和理念,不是担当中国证券市场的守护者,而是合谋造假、制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