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治是依法治权和依法管理的有机结合。法律不仅与民族精神间有联系,而且在当代中国寻求民族精神转换过程中以现代法律为基础的法治是它的主导价值取向。法治确定统一的法律化的民族道德,确立统一的民族行为模式。所谓中华民族精神的转型是指它从以弹性为特征的重情感的内心操作的伦理精神向以刚性为特征的重理性的行为操作的法律(法治)精神的转化。中华民族精神的转型是要使中华民族成为更加理性化的精神实体。中国法治精神的长足发展,为中华民族朝法治价值取向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以法治为价值取向的民族精神的转型要实现这样的机制,即:法律要成为民族正义实现的权成准则,成为民族全体人员的共同心理需求和信仰对象。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法律文化历经数千年,深深地根植于中国文化的深层,融化进中华民族的性格之中。儒家法律思想被公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法律思想,在传统法律文化中居主导地位,这一点毋庸置疑。问题是,人们往往忽略道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视道家文化为法律文化的异端,视  相似文献   

3.
《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法律,一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法律,一部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法律。  相似文献   

4.
李晶  杨震 《法制与社会》2013,(10):223-224
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生力军。大学生法律素养如何,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目前我国大学生法律素养教育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法律素养偏低、近年来犯罪率上升的现状。为此,我们应当改进教学方法、改进考试方案、增设选修课、提高教师法律授课素养和坚持依法治校。  相似文献   

5.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大力提倡。然而,做好事也要尽心尽职,努力避免给帮助对象带来损失,否则也要承担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6.
调解作为中国特色的纠纷解决机制,具有悠久的传统,是中华民族亘贯古今、最具活力的法律传统。  相似文献   

7.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继承和发扬.本文从法律角度重新对见义勇为进行了分析,鼓励人们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实施见义勇为.  相似文献   

8.
孔子法律思想已受到法史学界和社会的重视。前不久,从事中国法律思想史教学和研究的同志专门召开了一次“孔子法律思想讨论会”。这在国内外“孔子学”研究方面是空前的。孔子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律思想史和中华法系中的地位应该得到这样的重视,孔子法律思想对中华民族法律文化、法律意识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正作用和负作用,也使我们有必要给以足够的重视。管见以为,孔子的法律思想是伦理法律化、法律伦理化,熔伦理和法律于一炉的法律思想。正是在这  相似文献   

9.
无讼,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它蕴含了我国古代对和谐社会的一种价值追求,最终成为中华民族在法律文化上的最高追求,也最终成为历代统治者和儒生们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传统无讼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及历代社会统治正统法律思想的一部分,对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周辉 《法制与社会》2010,(32):227-228
大学生承担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参加法律实践等途径,构建起以法律事实、证据意识、程序意识和法理基础为基本要素的法律思维方式,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国家法治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化的开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化的开端张晋藩一、中国古代法律的传统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很早的国家之一,法律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三千年左右,而且没有中断过,因此沿革清晰,内容丰富,资料浩瀚,在世界文明古国中是仅有的,显示了中华民族对于世界法文化宝库的重大贡献。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律文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法律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东亚各国产生了长期的深远的影响。中国法律文化提倡“礼乐刑政”,综合为治;追求法律统治的和谐性与整体性;主张“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抽象出适用刑事法律的共同规律。诸如此类,还有很多,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法律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为此,我们有必要深入加以研究探讨,通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加工过程,使那些体现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精神的传统法律文化内容,为当前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所用,为现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用。  相似文献   

13.
敦煌文化是"人类文化珍藏"和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敦煌法律文献是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古时期我国法律文化传统的集中展示,是极其珍贵的法史资料,至今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仍有重大认识价值和古为今用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敦煌法律文献中的国家制定法、契约文书、婚姻家庭制度、经济商贸制度、诉讼法律制度作了一次试探性的整合和解读,以期揭示出敦煌法律文献对我国法律文化传承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亲情难舍是一个千古不争的事实,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然而,为了亲情而去冲破法律和道德的规范,就必然会步入一条令人遗憾的歧路,付出惨痛的代价.  相似文献   

15.
三十年的评说——“阶级本位·政策法”时代的法律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的近30年间,是中华民族在法律实践活动方面既有辉煌业绩又有众多教训的不可避免的历史阶段。由于种种原因,此阶段的法律实践活动常常给人以一种含混模糊、节奏不明、临时过渡性的感觉。这样,就给概括当时法律实践活动的基本精神和宏观样式造成极大的困难。尽管如此,我还是试图用简洁  相似文献   

16.
架设了解和研究香港法律的桥梁——《香港法律丛书》评介许崇德香港已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耻辱历史一朝得以洗雪。然而,香港毕竟是被英国人按照其自身需要和治理模式统治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已形成了其特定的社会形态、政治架构、法律制度和...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法律文化自古有之,博大精深。它不仅影响了中华民族,而且还走出国门,对亚洲其他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世界法律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当代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文化。因此,传统法律文化必须在新的环境下融合与发展,进行现代化转变。  相似文献   

18.
弘善抑恶、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以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主义精神,在中华民族心灵深处打上了不可磨灭的烙印。然而,从古至今,也有一些人面对邪恶势力及危害社会安全的现象,无动于衷,或缩手缩脚,如今更是屡见不鲜。现今法律,无法将这些冷漠的旁观者绳之以法,人们只能在道义上对他们进行谴责。  相似文献   

19.
《法治与社会》2004,(2):62-62
岐山——因为她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而闻名于世。在岐山县,提起扶济律师事务所,人们都会赞口不绝。人大代表、扶济律师事务所主任徐更新以他诚信敬业的精神,精熟的法律业务知识,在法律服务中为当事人博得了公正,为一方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混合法”作为基本特征使中国法律文化标新立异于世界法律文化之林。揭示“混合法”的特征,并运用“混合法”的观念或方法来研究中国法律文化,对于探索中国法律实践活动的历史规律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重新划分世界主要“法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一、“混合法”的四个基本特征中国的“混合法”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法律实践活动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立法、司法的工作方式,构成了与世界其他文明民族风格迥异的法律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