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展眉 《世纪桥》2009,(3):141-142
礼仪作为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属于社会制度非正式规则中的意识形态。礼仪是经济活动赖以进行的一种社会形式,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规范、凝聚、激励、节约和补充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正在开展的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不但对实现人文奥运承诺、向世人展示古老礼仪之邦的现代礼仪风采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首善之区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程。要有效地推进这项活动,首先要在全社会普及礼仪知识,使人们懂得礼仪规范的形成、特征和社会作用,从而增强实践礼仪规范的自觉性。要正确把握和实践礼仪规范,就要对礼仪规范有一个科学的认识礼仪规范是在社会生活中基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行为规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一定的社会阶层在长期交往中约定俗成、共同遵守的有关“礼”的仪式。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  相似文献   

3.
公民礼仪规范建设,是公民整体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社会人际交往关系更加频繁和更加文明的大好形势下,公民礼仪规范建设显得无比重要和紧迫。它既是维系人们亲情与友情关系、引领社会风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实公民道德规范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养的迫切需要,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和谐世界的迫切需要。因此,以攺革创新的精神,创建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型礼仪规范,是历史付予我们这代人的光荣使命,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努力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4.
陈莹婷 《学习月刊》2012,(12):97-98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社会进步的尺度,它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举止,从而使人类脱离纯粹的自然状况。我国自古享有"礼仪之邦"之美誉,"礼"是中华文化的标志之一。开展礼仪教育对塑造学生高尚人格,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人际关系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礼仪教育是提升自我修养和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1、礼仪是塑造高尚人格的途径礼仪是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的文明程度、社会风尚和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一、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特别是党中央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文明礼仪建设愈益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遵循礼仪规范,树立文明新风,开创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继承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吸收西方礼仪精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礼仪文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正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把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道德问题是人的问题,要实现道德建设的目标就必须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去培养和养成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而要把内在和外在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的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道德礼仪规范的养成和培养。  相似文献   

8.
彭林 《新湘评论》2014,(20):42-42
"礼仪"一词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在使用,如"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在《礼记·中庸》等典籍中,礼仪一般指礼节、礼貌或礼仪活动、礼仪形式。此后历代典籍中广泛使用这个词,其含义无大的变化。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义之邦,历来重视礼仪对言行举止的导向和规范作用。我国传统礼仪对维系中华民族的和谐延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我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礼”为思想灵魂、以“仪”为行为规范的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强调文质统一、礼德统一、仁义礼智信统一,是当代中国公共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通过中西礼仪文化综合创新、古今礼仪文化创造性转化等途径实现弘扬传统礼仪文化与公共道德建设的良性互动,是加强现代公共道德建设的文化之路。  相似文献   

10.
李岩峰 《世纪桥》2011,(3):152-153
众所周知,世界上每个国家请客人吃饭都有自己的传统和习俗。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宴客现在都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方式,同时也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在自然环境,历史渊源和哲学理念等方面有所不同,所以他们之间的的文化差异也很大。透过中西方不同的宴会礼仪和习俗,可以清楚的看出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理念。本文旨在通过对比不同场合下中国和西方国家不同的宴客习俗和礼仪,以中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理论来剖析其背后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探讨中西方文化理念差异。通过了解中西方不同的宴客习俗和礼仪,人们可以更好的理解不同的中西方文化,并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更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礼仪文化是社会认同的主要依托,教育是传承礼仪文化的重要路径。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寻求和谐社会认同之际,礼仪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它可以缓解社会转型给人们带来的不安全感,帮助人们树立社会认同;另一方面,它能够帮助人们正确看待文化民族化与全球化的关系,并在开放中最终实现和谐社会认同。借助涵盖社会生活各层面的礼仪文化教育模式,即家庭、学校及社会相互配合、共同用力,将礼仪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与动态发展有机结合,是实现和谐社会认同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章永俊 《前线》2023,(6):86-88
<正>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南北经济交流的一条大动脉。由于气候、物产以及人们生活习俗的差异,中国南北各地产生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大运河横贯南北,串联起沿线不同地域的饮食,在食物结构、烹饪方法、餐饮习惯、饮食礼仪等方面,都显示出各自的独特性。特别是汇集到北京的各地饮食,经过长时间的融合与发展,最终演化成别具特色的京味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3.
找准位置     
杉杯 《学习导报》2012,(10):44-45
在中华传统礼仪当中,方位是一个十分重要,也十分敏感的领域。无论是大大小小的建筑,还是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方位,都有不少讲究。如今,社会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方位与身份、角色的联系依然存在,空间上的定位与我们在内心世界对外在世界的判断仍息息相关。因此我们不妨借助传统礼仪规范,寻找我们今天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找准位置     
杉杯 《新湘评论》2012,(10):44-45
在中华传统礼仪当中,方位是一个十分重要,也十分敏感的领域。无论是大大小小的建筑,还是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方位,都有不少讲究。如今,社会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方位与身份、角色的联系依然存在,空间上的定位与我们在内心世界对外在世界的判断仍息息相关。因此我们不妨借助传统礼仪规范,寻找我们今天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徐元红 《求实》2005,(7):30-31
讲究“礼仪”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作为领导干部是否讲究“礼仪”不但关乎自身的形象,而且关系到政府形象、党的形象的确立。目前党政干部礼仪风范尚不乐观,通过礼仪知识的学习和礼仪规范的训练,既能提高礼仪修养,也使党政干部执政为民的使命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1.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普及活动。开展“百万市民学礼仪和文明言行承诺”活动,组成“文明礼仪普及宣讲团”,深入机关、社区、乡村、学校、企事业单位,宣传普及社会礼仪、生活礼仪、涉外礼仪等。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举办“迎国庆、讲文明、树新凤”礼仪知识竞赛。开展形式多样的迎国庆、学礼仪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7.
使用名片     
宾主相见,互换名片,早已成为人们在现代社会中互做介绍并建立联系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社交活动中,新结识的朋友彼此之间交换名片,更是当今的一种时尚。可是令人多少有些遗憾的是,不少人,包括一些名片的持有者,对名片的礼仪规范知之甚少。其实,作为现代社会中通用的自我介绍信和社交的联谊卡,名片的“门道”颇多。  相似文献   

18.
论礼仪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国际人际交往的频繁,各种场合的礼仪对人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礼仪日益成为个人修养和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礼仪教育也被逐渐提到议事日程,开始纳入我国基础教育的轨道上来,成为学校德育教育不容忽视的一项基础工作。为使礼仪教育深入、  相似文献   

19.
礼仪是特定阶级中的个体处理人际关系的言行规范。礼仪教育可以促进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提升,提高党员干部的个人素质和行政能力,从而助力党员干部培训工作,但目前党员干部接受礼仪教育的机会较少,同时,已有的礼仪教育促进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提升的效果不明显,缺少符合党员干部培训需要的教材,且教学形式相对单一。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礼仪教育的内容、推动专用教材编写并积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从而在党员干部培训中强化礼仪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天津支部生活》2008,(3):25-26
2007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的部署要求,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以“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以倡导社交礼仪,赛场礼仪,职业礼仪、涉外礼泌为重点,在全市广泛开展了“人文奥运、礼仪天津”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