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当前现实需要提振精神而精神又面临疲软失落的现状,迫切需要把构筑"精神高地"作为贵州走出"经济洼地"的"核动力"。当前,贵州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抢抓机遇、建设新贵州的精神动力。但目前贵州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2.
正贵州巨变的背后,跃动着"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的激越音符。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时代贵州精神将继续成为多彩贵州再出发的重要力量源泉。干事创业,需要精神,也贵在精神。从"十二五"到"十三五",贵州经济增速连续10年居全国前三,交通建设、民生福祉等大踏步前进,经济社会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变化,创造了赶超进位的"黄金十年"。  相似文献   

3.
正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地域也都有每个地域的精神。新时代贵州精神作为新时代贵州省的精神,具有明显的时代和地域特征,既不同于以往贵州的精神,也有别于其他省市的精神。精神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新时代贵州精神吸收借鉴了贵州精神文化传统,又是贵州干部群众在新时代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最新精神成果。一个地域的最新精神成果需要高度凝练,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贵州培育和弘扬的"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精神就是高度凝练形成的新时代贵州精神。  相似文献   

4.
贵州风度     
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贵州传递出自己的声音,向全国全世界发出了"我们不想总是垫底,也想奋力爬高"的铮铮誓言。经过一年的奋力拼搏,在2012年全国"两会"这个"大舞台"上,贵州开放自信,展示出了特有的"贵州风度"。风度是内在实力的自然流露,是精神气质的外在展现。贵州风度,就是贵州经济强行起飞、努力创造出贵州速度的实践过程中,贵州人民"奋进崛起、后发赶超"展现出的精神魅力、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正>"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征程中备受重视。从2016—2019年全国召开的两会来看,"工匠精神"一直出现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内化于从业者心灵"的要求被反复提及。在贵州,"工匠精神"氛围愈发浓厚。从2016年起,贵州相继开展"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寻找身边的贵州工匠"系列网络文化宣传活动和万名"农民工匠"培育、十大"贵州工匠"和"金牌工人"评选等活动,展示、发掘了一批又一批"贵州工匠""农民工匠","工匠精神"在贵州愈加"根深叶茂"。职业院校是专职培养技能人才的  相似文献   

6.
正5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北京举行庆祝建党100周年贵州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贵州新时代的长征路"为主题,回顾了贵州百年沧桑巨变,展示了多彩贵州精彩蝶变。贵州是中国革命的圣地、福地,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是贵州巨变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7.
扶贫先扶智。有了"智","志"便应运而生。贵州的"两欠"省情,说明了贵州之"贫"境,同时也决定了贵州要摘"贫"帽,贵州人就应有"自强自信、开放创新、能快则快、团结和谐"的新时期贵州精神。贵刊在2008年第1期浓墨重彩地推出"贵州精神"的"特别策划"报道,读后着实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这对增强全省人民"热爱贵州、鼓舞贵州、  相似文献   

8.
我们正在努力创造一个高于过去、高于西部、高于全国的"贵州速度"。"贵州速度"是开放创新、团结奋进这一贵州时代精神的结晶,是精神变物质的见证。精神变物质,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我们党建党90年来走过的历程充分证明: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9.
张天明 《当代贵州》2012,(11):48-51
时代精神助贵州腾飞2010年4月,持续干旱了8个月的贵州,进入抗旱最为关键的时期;4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赶赴贵州旱灾最严重的黔西南州。在旱情重灾区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干部群众通过"滴灌"抢救金银花,进行生产自救,他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被温家宝总理称为"贵州精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开放创新、团结奋进"的贵州时代精神,是新历史条件下对"贵州精神"的继承和创新,是贵州历史性跨越的现实需求,被誉为"贵州当代文化  相似文献   

10.
正新时代贵州精神,与新时代贵州发展要求相契合,与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工作总纲相适应,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缘由和扎实深厚的现实依据。"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与新时代贵州发展要求相契合,与"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工作总纲相适应,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缘由和扎实深厚的现实依据。团结奋进是贵州历代先民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1.
正新时代贵州精神,是人们在贵州大地上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生动体现,反映了贵州人民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和价值准则,是贵州不断前进的力量之源。2017年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代表团讨论时指出:"希望大家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培育和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精神。"由此,"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成为新时代贵州精神的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12.
高层声音     
《当代贵州》2012,(7):8
温家宝:发扬"贵州精神"抓住机遇发展"我很想到贵州代表团来看看,由于时间安排太紧,只好抽晚上的时间来看望大家,耽误了大家休息,很过意不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7日夜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贵州代表团,与代表座谈交流。温家宝表示,贵州要进一步坚定发展的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发扬"艰苦奋斗、不怕困难、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  相似文献   

13.
<正>中共贵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在全省大力培育和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新时代贵州精神,既是这些年来我省各项事业取得成绩的经验总结,也是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的根本动力,是全省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精神支柱和宝贵财富,党员干部要带头弘扬和践行"新时代贵州精神"。  相似文献   

14.
正这个春天,继续传递着贵州发展的好声音:贵州崛起的历史机遇、贵州精神的凝心聚力、贵州前行的路径创新,汇聚成强大的贵州发展劲头。3月,出席全国两会的贵州代表、委员齐聚北京,认真履职,共商国是。团组开放日热议"小康如何奔得更快"、代表团审议聚焦如何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走前列,代表、委员畅谈如何率先乘"云"追梦……这个春天,继续传递着贵州发展的好声音:贵州崛起的历史机遇、贵州精神的凝心聚力、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贵州作为三线建设的重要省份之一,在三线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形成了国防工业体系,极大促进了贵州工业化发展。"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历久弥新,成为贵州人民一直以来艰苦奋斗、奋力攀高、赶超跨越的真实写照。立足新发展阶段,面对下一阶段的总目标,贵州正把"三线精神"融入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以具体实践不断丰富充实"三线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2月13日,由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主办的"培育和弘扬贵州精神"研讨会在贵阳召开.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就会议的召开致信指出,"新时期的贵州精神是全省3900万各族人民的总体特征,共同理念,是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我们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期贵州精神的内涵,各级宣传文化系统要大力宣传弘扬新时期的贵州精神,各级党政干部和共产党员要成为贵州精神的推动者和践行者.  相似文献   

17.
百炼成钢     
正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在百年接续奋斗中,我们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贵州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福地和转折地,红军长征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遵义会议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为贵州积淀了厚重的红色文化,形成了贵州特有的红色血脉。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勤劳勇毅的贵州人民不断弘扬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战胜艰难险阻,夺取伟大胜利,绘就了"三线精神"的贵州图谱,书写了改革开放精神的贵州实践,演奏了脱贫攻坚精神的贵州交响,铸就了"团结奋斗、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这些宝贵精神财富,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为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18.
阔步新长征     
正5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北京举行庆祝建党100周年贵州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贵州新时代的长征路"为主题,回顾了贵州百年沧桑巨变,展示了多彩贵州精彩蝶变。贵州是中国革命的圣地、福地,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是贵州巨变的力量源泉。当年红军长征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特别是遵义会议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为我们留下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正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践行"学鲁班精神,做大国工匠"的育人理念,不断探索形成具有贵州职教特色的"13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立足贵州、辐射西南、服务建设行业,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凝练并践行"学鲁班精神,做大国工匠"的育人理念,深耕建设行业,服务贵州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为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先后获得"国家建筑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黄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改变贵州"经济洼地"的面貌,必须首先构筑贵州人民的"精神高地"。根据这一重要论述并结合贵州发展实际,构筑"精神高地"无疑成了未来五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最为急迫的任务。如何构筑文化的"精神高地"?地处黔北腹地的湄潭将做怎样的思考和回应成为全县人民尤其是文化工作者需要破解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