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泛假心理"是时下不容忽视的一种畸形心态。其特征是,以消极悲观的态度看待虚假现象的存在,并接受关于虚假现象的炒作与张扬,把属于某一领域、某一局部的虚假问题泛化为社会的普遍现象,进而用怀疑一切的思维定势去研究市场、评估同志、观察生活、游戏政治,使社会管理领域迷散着一种诚信缺失和信任危机。由于在商品经济的活跃期,假冒伪劣产品的不断出现,使一些社会成员产生了"泛假"的认知定势,在心理上表现为一种积重难返、无力回天的忧虑和默认;在行动上表现为一种无为而治、任其自然的妥协和放纵。  相似文献   

2.
“泛假心理”是时下流行的一种畸形心态。其特征是,以消极悲观的态度看待虚假现象的存在,并接受关于虚假现象的炒作与张扬,把属于某一领域、某一局部的虚假问题泛化为社会的普遍现象,进而用怀疑一切的思维定势去研究市场、评估同志、观察生活、游戏政治,使社会管理领域迷散着一种诚信缺失和信任危机。“泛假心理”作祟的范围很广,表现林林总总,危害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社会政治领域,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现象对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具有巨大的心理和精神支配作用,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生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政治认同是一种政治实践活动,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政治关系的核心范畴。政治认同是政治稳定和政治有序的基础,与政治发展互动进行。整合社会的政治认同资源,是政治体系形成、巩固和提高政治认同的关键。政治认同资源整合的路径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和政治心理。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社会生活过程的有机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不断受到来自社会其他方面的影响作用,其中心理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探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有机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里程碑.中国的政治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瓶颈之一.本文给出了目前中国政治发展的两种路径:一是自上而下推行政治改革,二是自下而上推动政治发展,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重新解读之后,作者从制度、体制层面和文化心理层面论述了公民基层政治参与作为第二种路径的巨大作用,并对基层政治参与实践的示范效应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7.
政治哲学是探讨人类社会政治现象起源,反思既存政治关系和为政治发展提供价值指向的理论体系.黄宗羲从寻找宇宙万物的本体转向寻找现实生活世界中的政治现象的本体,这一政治本体的寻找就为黄氏建构政治哲学提供了哲学基础.人性论是黄宗羲政治哲学的理论前提.黄宗羲的政治哲学可以概括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法"与"一家之法"、"公其非是于学校".  相似文献   

8.
"政治文化"是伴随着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而来的一个概念。结合西方学者的研究结论以及中国国情,我们认为,政治文化这一概念基本是指对于政治主体在社会化运动的过程所展现的政治态度、心理习惯、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价值判断。因此,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在自然、社会、历史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不同地域的国家和民族间的政治文化呈现出多元不统一的特性。对于20多年的渐进式变革的中国,在市场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下,社会生产方式、人们生活方式及观念形态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此政治文化作为一个分析的视角,对全面认识社会变革中国政治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秦德君 《理论文萃》2001,(2):35-39,30
在政治发展中,有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就是人类对社会发展乃至历史进程表现出一种参与意识和历史主动精神,追求正义、合理、秩序和合乎人性要求,借助于已有的历史经验和政治传统,以某种理想的政治目标为依归,以政治构想、政治方案、社会蓝图的种种方式对社会发展进行理性筹划和安排,而这种政治行为方式的实践与理论,在积极意义上同时也在消极意义上不同程度地干预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行政管理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机制会产生小组政治现象.在中国政治活动中,小组现象尤其突出.从路径依赖的视角看来,其社会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政治自然要部分地承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及人治观念;二是中国共产党在非民主的政治环境中从事社会主义革命运动所遵循的"政治的逻辑"的延续."小组"现象对中国政治运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一定程度上阻滞行政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它的存在也会提高政府工作绩效,减少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11.
赵春丽 《探索》2011,(4):135-139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一种消极的政治心理状态,对思想政治课有着固有的思维定势、心理偏见、心理排斥等现象,这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课教育的重要障碍。要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既满足大学生对于关注自身成长的心理需要,又立足于改变大学生政治心理认知的偏见、盲从乃至拒斥的状态,矫正思维的褊狭,激发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唤醒大学生的政治和历史的敏感度与关注度,提升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政治文化的巨大作用是通过政治社会化方式来实现的。我国的传统政治文化最基本的特征是政治伦理观。建立在以"礼"、"仁"结合为本体的政治哲学基础之上的伦理政治观,不仅包含着政治意识、政治价值、政治心理等方面的内容,而且其本身就是政治的最高原则。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政治社会化过程集中体现为儒家学说的传播、延续、变化和发展。传统政治社会化的深远影响启示我们,文化的因素对于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云 《求实》2007,(7):55-57
“政治人”是指处于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之中,具有一定政治意识的人。中国“政治人”的政治心理对于党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决策的形成与发展,对于我国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的成败,对于社会政治秩序的和谐与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些消极政治心理的存在已是不争的客观事实。只有通过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政治关系的深入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力加强,才能促进我国社会政治心理的优化。  相似文献   

14.
一段时间,权力裸奔、官员腐败似乎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令人不安的是社会公众对待腐败现象既深恶痛绝又感叹自己没有腐败的机会,这种矛盾心态背后隐藏的是深层的政治文化因素。腐败滋生的根源貌似是急速转型期中国各种制度缺陷和漏洞造成的结果,实为现代公民文化缺位使然,从政治文化视角剖析腐败,主要通过"腐败井喷"的表象,寻找廉政建设的政治法律制度难以充分供给背后的深层根源,从而使民众认识培育公民文化的重要意义,自觉实现政治心理的角色转化,即从传统政治文化转变为现代公民文化。所以,在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过程中,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加强公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政治仪式是从心理和情感的维度将个人与群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结在一起的一种间接的交流方式,它能够将社会和政治上的理性矛盾转变为情感上的一致、为人们提供一种理解社会的重要工具.在传统和现代社会中,政治仪式多是强化社群和国家认同的工具,尽管它有时也会成为国家内部社群之间利益争夺和反对国家认同的工具;而在后现代化过程中,由于社会价值系统是以价值多元而不是价值一致为特征的,它是一个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变迁以及与此相关的内部冲突持续不断的过程,因此,政治仪式也越来越成为表现这种价值观多样化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社会政治领域,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现象对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具有巨大的心理和精神支配作用,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生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和谐文化是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传播、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和普遍性的社会现象,作为一种创造价值的活动,不仅是一种因果性活动,也是一种目的性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关系上产生的,也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关系作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首先体现为人本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人本向度,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的个人之间的需要与满足的对应关系,坚持"人本"的价值取向,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使思想政治教育朝着更有利于人存在和发展的方向转变,从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增殖。  相似文献   

18.
叶方兴  孙其昂 《探索》2011,(1):134-138
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教育是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政治社会化手段。理论界存在一种用公民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的呼声(即"替代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揭示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辨析"替代论"的一个合理、可行的视角。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是两种不同社会结构下的产物:公民教育建立在"国家——社会"二分的社会结构之上,并完全地依凭社会公共空间;而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发育于整体性的社会结构之中。当前,我国社会发育不充分、公民社会不成熟,不存在全盘接纳公民教育的社会结构。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需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既适应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又需要相互之间在教育内容、方式上相互借鉴,而非用一方替代另一方。  相似文献   

19.
政治认同困境的起源和基础是物质利益矛盾,经过"不公平感"社会心理的中间环节和变量,导致以制度和价值为核心内容认同危机的产生。改革开放后中国政治认同困境产生的起点、演变路径和环节并不相同,主要来源于三个路径:一是从物质利益矛盾的起点经过利益表达受阻的双重因素间接导致的政治认同困境;二是利益相对受损群体产生的"相对剥夺感"导致的政治认同困境;三是部分公共权力异化直接导致民众产生的政治认同困境。不同路径产生的政治认同困境具有若干共同特征,社会公平公正问题成为不同政治认同困境产生的共同冲突源,政治认同困境正在由政治心理层面向潜在的政治冲突行为转变。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的政治心态反映着整个社会的政治风向标,是其政治取向和行为的驱动力,也是他们形成正确"三观"的心理基础。探讨大学生政治心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从实证角度出发,调查与分析当代大学生政治心态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