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冯玉祥将军,作为中华民国重量级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颇多。比如,有人说他是“基督将军”,也有人说他是“爱国将军”,更有人说他是“倒戈将军”。纵观其一生,我认为,冯玉祥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读书将军”。“读书将军”冯玉祥,在读书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倒戈,有人认为“倒戈”意味着  相似文献   

2.
赵畅 《前线》2013,(4):88-88
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走了,但他留给人们诸多宝贵遗产。比如,他的酷爱读书。于是之出身贫寒,幼年辍学,可他后来竞成为一名受广大观众尊敬热爱的演员,还完成了从演员到学者的转变。靠的是什么?读书!于是之说过:“演员必须是一个刻苦读书并从中得到读书之乐的人。”他一生尊重那些有书生气的“学者化”的同行们。他知道,不读书,仅靠初中文化水平,怎么给自己所表演的人物“提供很好的营养”?不能深刻地理解、塑造人物,又怎能打动每一个观众。  相似文献   

3.
读书三到法     
《学习导报》2012,(9):44-44
宋入朱熹读书有“三到法”:“要口到、眼到、心到。”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恩。”他还说过:“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这些读书法,都是非常好的,是我们在读书学习中经常运用的。  相似文献   

4.
读书三到法     
宋入朱熹读书有“三到法”:“要口到、眼到、心到。”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恩。”他还说过:“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这些读书法,都是非常好的,是我们在读书学习中经常运用的。  相似文献   

5.
读书的定义 什么叫“读书”,动词还是名词,广义还是狭义,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读书,还是“学得好不如长得好,长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读书?看来,谈论“读书”,还真得先下个定义。  相似文献   

6.
《新湘评论》2013,(21):64-64
我经常接触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我也曾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二、“哪能不读书,一般都在晚上,但看不了两页就发困。”三、“只看一看上边发的书,那是为了工作需要,好多年没有自己买书读了。”四、“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要不给咱推荐几本。”  相似文献   

7.
蒋子龙 《学习导报》2012,(14):25-25
我经常接触中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为了准备这篇短文,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  相似文献   

8.
蒋子龙 《新湘评论》2012,(14):25-25
我经常接触中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为了准备这篇短文,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  相似文献   

9.
做官·读书     
江南尘 《奋斗》2006,(6):57-57
读书才能做官,即便在旧官场上,不识之无的人。也往往被冷遇。现在,想做官,读书是必要的硬件.没有文化连村长也难以当选。我想,现在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做官后,是不是还在读书?现在有“读书做官论”,为什么没有“做官读书论”?  相似文献   

10.
“读书明理”。 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每个人的体会和感受各不相同。我认为,读书的过程是一个吸收知识、增长本领、体会乐趣、铸造思想,最后提升为人生信念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明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读书明理”。 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每个人的体会和感受各不相同。我认为,读书的过程是一个吸收知识、增长本领、体会乐趣、铸造思想,最后提升为人生信念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明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文化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是一种实力,一种品位,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更是一种力量和能力,一种人格和魅力。市委书记汪洋同志殷切希望广大领导干部要在读书活动中养成阅读习惯,通过带头示范形成全社会自觉读书、热爱学习的风气。面对汪洋书记的厚望,每个领导干部都必须自觉行动起来,做到“愿读”、“真读”、“勤读”和“读好”、“读懂”、“读会”,  相似文献   

13.
人生感悟     
读书的好处,可以增知,可以明理,可以长技,可以养德,一句话,可以使人的生活和生命切实地有意义。读书,原则上不可以搞“运动”。真正的读书,是孤灯一盏,坐在“冷板凳”上,埋头辛苦之事。大轰大嗡据说也能读进书去,那恐怕只能是瞎话!  相似文献   

14.
王波 《湖北政协》2021,(2):39-40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读书学习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政协、省政协领导关于读书活动的有关要求,自2020年7月上旬以来,湖北省政协机关广泛开展以“我品书香·创先争优”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引导机关干部职工“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着力打造“学习型机关”,努力建设“书香政协”。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在省政协网站“书香政协”专栏分享了一批读书心得体会,营造了以读书凝聚力量、以读书推进工作的浓厚氛围,展现了政协机关干部职工的良好精神风貌。现摘编部分读书心得,分次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郝安 《新湘评论》2010,(8):12-14
读书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比如古人读书,意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责任就不可谓不大,大到使命如山。  相似文献   

16.
郝安 《学习导报》2010,(8):12-14
读书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比如古人读书,意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责任就不可谓不大,大到使命如山。  相似文献   

17.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宋朝才子、书法家、文学家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座右铭是“一日不读书,我就不能活下去”。但凡名人无论读书还是做事都有一种大手笔、大气概。我也喜欢读书,也喜欢在闲暇无聊时像鲁迅先生那样“随便翻翻”,但却真不敢自诩为“知识分子”。有时,坐在书卷成堆的“惠涵书屋”里,手捧书香郁郁的书籍,顿时忘却了世事的喧嚣。仔细想想,我何尝不是把身心都托付给了读书呢?于是,想起我和读书有个约定……  相似文献   

19.
於常勇 《当代党员》2008,(10):60-61
这座火炉城市,在炎炎八月迎来一场及时雨——重庆首届读书月。 “重庆正处于爬坡上坎阶段,要加油、充电、吸氧。”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雷平说,“经济要上去,文化很关键,读书月就是这样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20.
钱达理 《世纪桥》2012,(11):19-20
中国古代有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中国古代典籍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其主要是“述而不作”“理念想通”,作为古代的读书人只要基本上掌握九部经典的思想,就能够掌握中国文化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