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的发展靠农民,农业经济的腾飞靠农民,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实现离不开农民,农民是农业发展的生力军.为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把农民的教育放在农业发展的首位,使农民从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成为新时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创新,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将家庭生产经营单位有效地组织起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近期,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组织有关专家,紧紧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情况到濮阳和鹤壁两市进行了深入调研。  相似文献   

3.
在辽西一户农民的日光温室里,挂着一副对联:冬也春天,夏也春天,温室四季皆春景;种也由俺,收也由俺,丰收靠人不靠天。对联是对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天来教授发明的节能日光温室蔬菜高产优质生产技术的最好注解。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辽宁省领军人才、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从农村蔬菜大棚的栽培技术推广,到农业科技最高端的创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农业合作化道路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急速而顺利地完成,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也留下一些教训:必须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实际出发:必须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的实际出发;必须从农民文化素质低的实际出发;必须把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冬天的辽沈大地,天寒地冻,风吹雪飘,“猫冬”是这里农民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而这两年冬天,沈阳市委组织开展的“百名专家带千名徒弟帮万家致富工程”,打破了冬日农村的沉寂,活跃在广大农民群众中间的农业科技专家,真像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把个沈阳农村折腾得轰轰烈烈、热火朝天。沈阳市委开展“百名专家带千名徒弟帮万家致富工程”的具体做法是:从全市科技、农业部门,大中专院校及科研院所抽调100名农业科技专家,再从农村选择1000名有一定文化基础和致富技能、有一定培养前途的农民,每一名专家同10名农民结成师徒,对…  相似文献   

6.
赵丽丽 《新长征》2013,(12):27-27
<正>梨树县为加快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步伐,利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资源,铺设了一条"网上淘金路",让越来越多的党员群众感受到了增收致富的喜悦。淘先进技术,为增收找出路。利用梨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搭建农民群众学习实用技术新平台。从农业、畜牧、水产等部门聘请14名农业技术专家,组建了"远程教育专家资源库"。淘致富信息,为致富找门路。积极联系涉农部门、专家协会、龙头企业和示  相似文献   

7.
《实践》2021,(8)
正扎赉特旗全力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将"智慧"赋能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从春耕、春播到秋收,从播种、田管到收获,从靠经验到看数据,实现了由传统农业"看天"向智慧农业看"屏幕"的转变。许宏岩是扎赉特旗好力保镇古庙村农民,2021年种植水稻93亩,在往年的水稻拔节期、分蘖后期,他要隔三差五到田间地头靠肉眼查看作物生长情况,但今年他通过遥感技术和专家开出的"良方",远程就可以了解稻田长势,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如火如荼的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繁荣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是中国共产党农村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为此,冲破各种错误思想的束缚,放宽农村政策,与民休养生息,对于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至关重要.改革开放过程中,农村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正是从纠正对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片面认识,放宽农业政策,给农村放权,给农民松绑开始的,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当代》2010,(1):63-64
<正>近日,新华社记者赴农业大省河南,走村串户,倾听民声。带着农民反映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我国"三农"问题专家、知名经济学家温铁军,从经济学角度回答普通农民的增收困惑。对话农民:农民刘大华,河南省上蔡县蔡沟乡东陈村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框架下的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子荣  刘鸿渊 《求实》2006,(9):81-84
传统农业的生产组织和经营方式在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存在着诸多的市场不适应性,制约着农业的增长,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因此,如何从农业生产的内在规律和市场机制出发,改变现有的农业生产组织模式,不仅有利于农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和农民收入的长期性增长。  相似文献   

11.
《新长征》2007,(15)
松原市政协部分委员反映:近年来,我省农民科技素质有所提高,科技意识明显增强。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被农民所掌握,并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高了农业效益。科技对农业的贡献越来越大,农民靠科技进步所获得的收入也在逐年增长。但目前农民的科技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文化素质低。调查表明: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占30%,初中占29%,高中占5%,不具备小学文化的占36%。由于文化低,农民听专家讲课做不了记录,时间一长就忘了。文化素质低,已成为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2.
刘登科 《世纪桥》2010,(1):18-19
邓子恢是党内卓越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专家。他一贯主张必须靠农民的积极性吃饭。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必须要实行责任制,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给农民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农户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承担着接受和使用农业科技的任务。从农业发展和农民实际需要出发,推动农业科技入户,对于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技应用水平,加速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省以“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为抓手,着力推进科技长入农户,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正"科技套餐"团队是邯郸响亮的服务三农品牌项目,来自邯郸市农业科学院的专家直接服务到田间地头,帮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受到了众多农民的欢迎,李俊玲就是这个团队的带头人。李俊玲,1965年生人,河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专业2003年7月进修本科毕业,中共党员,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推广研究员。参加工作30年来,她一直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从2015年至今,连续三年被省科技厅选派为  相似文献   

15.
农民增收问题,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也是各级党委、政府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任务重大而艰巨。一、解决好农民增收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农民收入问题直接关系农产品的生产。当前,农业特别是种植业仍是农民收入的基础来源,种植业也是农业的主要载体,是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生产的基本价值所在。从全社会来讲,为了确保粮食安全,确保农产品  相似文献   

16.
健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控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业生产资料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其价格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成本,影响到农民的收入。最近几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尤其是化肥、农药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益,抵消了支农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健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控体系,对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农业生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一、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波动的基本情况自2003年上半年开始,全国各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全…  相似文献   

17.
加快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采取发展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等重大措施,农民收入增长很快,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超过6%,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这只是恢复性增长,农民增收的基础依然薄弱。要保持农民收入增长的好势头,关键是要在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现阶段我国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业生产,农业效益如何直接决定着农民收入的高低。与工业生产不同,农业生产受到自然条件与市场变化的双重制约。从自然方面讲,由于我国农业的物质技术装备程度低,农户经营规模小,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求实》2021,(1):87-98
土地流转现象正普遍发生于当前乡村社会。受劳动能力分化和务工市场发展的影响,青壮年农民率先脱离农业生产,农民家庭农业劳动力出现断层,高龄老人不得不依靠流转的方式完成"土地—养老资源"的转换。而具有农业生产优势的中老年农民则在农业资本化、涉农政策的负外部性、土地细碎化的多重影响下,被迫逃离收益日渐减少的生产环节。由此,农民开始重新调整生计模式、土地预期和不同类型土地的使用方式,并形成了对稳定地租的强烈依赖。普遍发生的土地流转虽然是农民主体的自发性选择,但却包含着现今农业生产条件下"小农被迫终结"的必然性。因而,需要重新审视现今小农生产的外部环境,并对农业生产领域的相关政策作出适当的修正。  相似文献   

19.
正本溪满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本溪市优秀专家李玉德,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普及工作,为当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他的心里,除了土地,还是土地。躬身奉献的农户贴心人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30年之久的李玉德,坚持以农民的需要为己任,针对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理解农业新技术能力差异大、从事的农业生产项目相异等问题,科学地提出了"订单式专业培训模式"。每当"科普之冬"活动开始之前,李玉德就组织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在全县98个行政村进行走访调研,根据各村产业发展结构和农业生产实际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为了搞好培训,李玉德和他的团队成员们起早贪黑地工作着。一年冬天,李玉德与同事们去草河掌镇套峪村,乘坐的面包车在冰天雪地里抛锚了,距离套峪村还有20里的路程,李玉德和同事们背着几十斤重的教材,翻山越岭走  相似文献   

20.
正李强在5月14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近来,学界、政界、传媒界以至社会各界,越来越认同一个观点,即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怎样认识人的城镇化呢?城镇化意味着,人们进入到现代产业就业体系中来。当然,这种转变包括农民、农民工进入城镇,从农业生产转为工业、服务业等非农生产。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它也包括农业产业运营方式的现代化,即农民从传统小农生产方式转变为按照现代产业运营方式经营,这样传统农民就改变为现代职业分工体系中的新型农民或者农业经营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