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仰阿莎     
听着苗族古老的歌<仰阿莎>,那旋律间跃动的意韵,会让即使听不懂唱词的你也能感受到苗族最深厚的文化底蕴.<仰阿莎>千百年传承至今妇孺皆能吟唱,真是一件幸事.这是没有文字记载的纯民间传承,所以它的"版本"众多,内容极为丰富;书面版本的汉译名称有三种:仰阿莎、仰婀莎、仰阿瑟.  相似文献   

2.
实施"三三"工程 建设三个旅游枢纽:一是以苗族文化为主体的凯里旅游集散枢纽;二是以侗族文化为主体的黎平旅游集散枢纽;三是以仰阿莎湖为主体的剑河旅游集散枢纽.  相似文献   

3.
《当代贵州》2010,(12):F0004-F0004
龙文化在苗族装饰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份量,而破线绣则是苗族百余种刺绣手法中的佼佼者之一。 破线绣大花龙是精美苗族刺绣中的一件代表作,其图案造型完整饱满,  相似文献   

4.
肖杰  傅泊霖 《当代贵州》2011,(13):41-41
6月18日,记者从在贵阳召开的有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0贵州·剑河仰阿莎文化节”将于7月17日至19日在剑河县举行,属时将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间活动来全面展示剑河县丰富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并将倾力打造“活力剑河、和谐剑河、魅力剑河”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5.
肖杰  傅泊霖 《当代贵州》2010,(13):41-41
6月18日,记者从在贵阳召开的有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0贵州·剑河仰阿莎文化节”将于7月17日至19日在剑河县举行,届时将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间活动来全面展示剑河县丰富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并将倾力打造“活力剑河、和谐剑河、魅力剑河”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6.
<正>苗族锡绣是我国苗族文化的瑰宝,在全国仅存于贵州省剑河县境内的南寨、敏洞、观么等乡镇。苗族锡绣别具一格,以藏青色棉织布为载体,先用棉纺线在布上按传统图案穿线挑花,然后将金属锡丝条绣缀于图案中,再用黑、红、蓝、绿四色蚕丝线在图案空隙处绣成彩色的花朵。苗族锡绣与其他刺绣不同,工艺独特、手工精细、图案清晰、做工复杂、用料特殊、质感强烈。银白色的锡丝绣在藏青色布料上,对比分明、闪光明亮、光泽度好,酷似银衣。与银耳  相似文献   

7.
《当代贵州》2008,(14):F0004-F0004
《后汉书》描绘西汉时期生活在西南地区苗族、瑶族先民“知五彩,文绣……织成文章如绫锦”,说明了2000年前苗族先民已初步掌握了刺绣、染织等技术,苗族刺绣世代传承,种类众多,苗族服饰上的刺绣符号表达着苗族少女对先祖的追思,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苗族打籽绣分布于贵州黔东南地区台江县革一、大塘,凯里凯棠、地午等地。打籽绣绣法通常用一根白色梗线勾出刺绣所需外围轮廓图案,  相似文献   

8.
《当代贵州》2008,(5):F0004-F0004
破线绣苗绣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绣种,同苏、湘、粤、蜀四大名绣同入《辞海》。苗绣品种众多,因分支而异。邰老新获得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一等奖的二幅作品,系台江施洞苗族破线绣。破线绣或称平绣,即将丝线分拆成丝,垫以剪纸,逐针绣成,以构图饱满、绣工精细、  相似文献   

9.
正每年的农历八月初八,是兴仁等地苗族同胞的民族传统节日。"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是"吃新节"的延续,现已发展为以苗族为主各民族共同参与的节日活动。"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有苗族村寨节日的祭祀仪式,有苗族精湛的传统工艺、剌绣、包绣、编织、银饰、蜡染等表演,有服饰、银饰、头饰、裙、背带、童帽等展示,有民族民间歌舞表演,有群众广泛参与的体育活动,有丰富的民族节日饮食文化,有篝火晚会……"八月八"苗族风情节展现了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彰显了原生态各民族民间  相似文献   

10.
正破线绣是台江县施洞镇的主要传统技艺之一,是苗族刺绣12种技法中较为精巧、细致的一种绣法,常常被学者们称为"放大镜下的艺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地苗族同胞只是依靠这门技艺装点衣服和换取生活用品,未曾走出大山。1988年春天,施洞镇偏寨村的绣娘杨仰九,不甘心这门世代相传的手艺藏在深山无人识,开始收集村寨周边绣娘的绣  相似文献   

11.
正贵州苗族刺绣于2006年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门古老的技艺代表了我国少数民族刺绣的最高水平。近年来,苗绣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苗绣产品在市场上走俏。贵州苗族刺绣(以下简称苗绣)于2006年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门古老的技艺代表了我国少数民族刺绣的最高水平。绣面上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图案源于自然,取自苗族上古传说,一幅幅绣作演绎了苗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故事。  相似文献   

12.
<正>每逢周四、周五上午,商户们带上绣片、银饰、蜡染等作品,在凯里市苗侗风情园的长廊或者空地上支起一个个小摊,热闹的“绣里淘”非遗集市便开始了。“每一件绣品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我们都会一针一线绣上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刺绣传承人潘玉珍捧着手里的苗绣向游客介绍。  相似文献   

13.
剑河结合自身的资源特性和优势,把旅游发展定位为"民族原生态、休闲度假游",以新县城为中心,以温泉为引爆点,以仰阿莎湖为重点,以原生态民族文化为核心,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全面整合各类资源,着力打造一个集苗侗民族文化特色为一体的山水园林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4.
<正>苗族剪纸俗称"苗花纸""剪花""绣花纸",是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清水江沿岸及苗族村寨的一种民间传统文化的剪纸艺术。其构图反映了苗族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心理,反映了远古文化和原始艺术的特征,对了解苗族历史、经济和文化发展过程具有"文字史书"的作用,被外界誉为苗族服饰、刺绣、挑花的蓝本和苗族服  相似文献   

15.
正杨丽创作的"叶脉苗绣",不仅让世界看到了苗族刺绣技艺的精妙绝伦,也为贵州民族手工艺再添一张新名片。"我建议省委、省政府能从省级层面,出台一个‘黔绣’技艺标准,推动黔绣技艺传承发展,并带动更多妇女就业增收。"在2018年全省两会上,来自铜  相似文献   

16.
胡玉珍 《当代贵州》2011,(5):F0004-F0004
胡玉珍设计的家居系列作品既有现代、高品位的设计理念,时尚、大气,又独具鲜明的民族特征,传统味浓,韵味足。将刺绣、蜡染、银饰等贵州民族文化元素巧妙地运用在色泽明快的家居用品上,显得古朴凝重,贴近自然。该系列作品制作精美、考究。一个家居用品,光绣法就有破线绣、皱绣、角角绣、打籽绣等多种手法,堪称现代和原生态完美结合的现代民族工艺精品,这种既精致又华贵、民族特色浓郁的服饰及家居用品深受现代都市人喜爱,因此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王金花,2007年"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能工巧匠造拔大赛三等奖获得者。点评/杨成勇贵州民族学院客座研究员,"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簿一套评审组专家。打籽绣《后汉书》描绘西汉时期生活在西南地区苗族、瑶族先民"知五  相似文献   

18.
台江苗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7%以上,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美誉。生活在这里的16万苗族同胞至今保留着古老的文化样式,苗族传统文化中的特质要素齐全,堪称为活态的不可多得的苗族文化博物馆。  相似文献   

19.
徐志贵 《当代贵州》2011,(3):F0004-F0004
银饰在贵州不仅是饰品,同时也是贵州山区生活的必需品。贵州各民族皆有喜爱银饰的习俗,其中尤以苗族为最。苗族制作的银饰在演绎苗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展示着苗族的个性美和时尚美,使苗族银饰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公司绣娘年龄大多在30岁至60岁,一个人绣一天能拿到100多元钱,既解决了经济来源,又能在家安心照顾家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绣娘加入到队伍中来。"雷山县阿妮绣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阿妮说。家住雷山县望丰乡青山村的杨阿妮从小跟随母亲学习苗族刺绣,凭借着从骨子里对苗绣的热爱,她参加了各种刺绣培训班,更是外出前往广东佛山一家专门做双面绣的公司学习,不断钻研和思考让她的刺绣技艺不断提升,她决定自己创业把传统的刺绣和双面绣结合起来,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