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飞燕 《世纪桥》2009,(24):9-11
“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领导干部的“官德”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且在党内和社会上具有重要的示范性、影响力和辐射力。青年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裁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素质,特别是“官德”素质如何,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一般来说,青年干部应具备的“官德”素质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大公无私,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勤政为民;品行端正,形象良好;依法行政,文明施政;开拓创新,勇于拼搏。  相似文献   

2.
领导干部的风范与言行,会对民众构成最直接的影响,正如古人所说,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因此,官德问题直接关乎国运民生。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谈到官德问题时,曾严正指出:“党员干部的道德好坏绝不是‘细节问题’,而是关系着党的整体形象,关系着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道德败坏的人如果拥有了权力,对党、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就会造成重大损害。”可以说官德建设关系到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关系民族之生存,国家之昌运。能不能掌好权、用好权,官员的道德操守、道德觉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官德与民风     
领导干部的品德高下,直接影响着民风的好坏。近些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有的领导干部经不起改革开放的考验,思想扭曲、信念动摇、认识偏颇、品行不端、德性不好。有的见利忘义,搞权钱交易,要钱不要脸;有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搞歪门邪道;也有的贪图享受,吃喝玩乐,腐化堕落。古人云:“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德性不好的干部是当不好领导的,他们分管部门,部门会变得干群关系不融洽,群众意见多,工作拖拉;他们管辖地区,地区会变得社会秩序混乱,民风日下,歪风邪气屡禁不止。 领导干部的官德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官德,不仅仅是领导干部个人的品质问题,由于处于领导地位,领导干部的德性直接  相似文献   

4.
要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抓好官德是重心。官德修养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它关乎党风、民风和国计民生。目前,总的看,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官德主流是好的,但仍然存在自律性差、表率作用差、道德品质差、政策水平差等问题。因此,必须强化官德教育,强化爱岗敬业意识,强化自律意识。坚持“德”、“位”统一的用人原则、建立行之有效的“官德”惩戒机制。  相似文献   

5.
"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领导干部的"官德"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且在党内和社会上具有重要的示范性、影响力和辐射力.青年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素质,特别是"官德"素质如何,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一般来说,青年干部应具备的"官德"素质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大公无私,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勤政为民;品行端正,形象良好;依法行政,文明施政;开拓创新,勇于拼搏.  相似文献   

6.
领导干部家风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党风和政风,而且关系到整个社风和民风。新时代,我们在对领导干部加强党纪国法教育培训的同时,还应倡导其形成良好的家风,不仅要把教育培训的重点放在领导干部对自身的要求上,而且要加大领导干部"家风与官德"的培训力度,同时也要把家风建设情况作为对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常修"官德"。自古以来",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官德"影响民德",官风"影响民风。因此,每个领导干部必须讲操守、重品行,修"官德"、正人品,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8.
为官重德是我国政治文明的一大传统。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官德建设问题,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领导干部从立德、修德、行德三个维度加强官德修养,这既是加强官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更是涵养官德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以德治国重在“官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对承担着治理国家任务的各级领导干部即人们常说的“官”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为“官”者,必须有“德”,且不断提升其自身道德修养,才能通过言传身教,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因此,以德治国重在“官德”。 领导干部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官德”建设对以德治国进程的影响和导向。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曾经指出,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a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官”为民之表率,“官风”决定着民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是从群众中产生的,他们的…  相似文献   

10.
王长艳 《世纪桥》2013,(5):26-26,38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内涵丰富,其具体内容有忠君爱国、以民为本、清正廉洁、温恭让学、勤勉谨慎等方面,当前,我国的官德建设对领导干部提出了修为"忠"之德、修为"诚"之德、修为"公"之德、修为"廉"之德、修为"学"之德、修为"勤"之德等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与古代的官德思想一脉相承。因此,坚持古为今用,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官德思想,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养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官者,德为先。官德如何,不仅仅是个人修养的事,也是检验党员干部先进性的一面镜子。领导干部要把常修为官之德作为当官先做人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叶再春 《前线》2012,(7):116-117
对领导干部而言,道德更集中的表现是“为官之德”,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官德”。6月18日,北京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社科院联合组织专家编著的《中国古今官德研究》丛书面世。来自中央党史研究室、北京大学、解放军后勤学院、中国纪检监察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出席该书出版发行座谈会,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对官德建设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3.
官德即为官从政的德行标准。当前,官德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个别官员的腐败、路人的冷漠容易引起民怨。人们疾呼:“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进行道德重建。”用官德引领民德,是每个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军队领导干部更应走在前列。胡主席反复强调,“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  相似文献   

14.
“官德”是社会道德的核心 ,是有效行政的基础 ,是遏制权力腐败的内在屏障。加强“官德”建设 ,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实施“以德治国”的关键。加强“官德”建设 ,当务之急 ,是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官德”体系 ,激活领导干部的道德自律机制 ,建立健全权力约束机制 ,实现领导干部“有德可依 ,有德必依 ,失德必纠” ,并以此推进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5.
刘德伟 《党课》2012,(12):78-79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党员干部做人、做事、从政的基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德尚德,千年传承中,形成了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为绳墨的道德准则。老百姓历来十分看重为官者的道德素养,“自古人正千夫敬,从来官清万民服”“官德正,则民风淳;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决不能容许有“德”的缺失。新的用人导向表明,加强官德建设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论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干部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是由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特征和领导干部在道德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和导向示范作用所决定的,他们的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民心向背、国家兴衰。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官德建设,“从政以德”是我国吏治文化的精髓;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我党三代领导集体历来极端重视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面对改革开放、体制转变的新形势和道德现状,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已刻不容缓。强化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要从基础道德建设着手,即联系实际抓好领导干部的四德——私德、职业道德(官德)、社会公德、政治品德的修养。要继续坚持把德放在首位的用人路线,倡导领导干部学哲学,了解伦理知识,注重在实践中进行道德磨练;要抓紧制定领导干部四德修养规范,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准,使他们成为道德建设的楷模,把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曾经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可见,道德是做人、为官的根本。领导干部要把提升自身道德品质、加强道德修养融汇到自身职业活动和官德建设的全过程中去。在新时代,领导干部的官德建设是历史使命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良好党风、政风、家风、民风的建设起着示  相似文献   

19.
叶再春 《前线》2012,(Z1):116-117
对领导干部而言,道德更集中的表现是"为官之德",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官德"。6月18日,北京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社科院联合组织专家编著的《中国古今官德研究》丛书面世。来自中央党史研究室、北京大学、解放军后勤学院、中国纪检监  相似文献   

20.
家风建设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抓手和重要着力点。领导干部家风事关党的作风,也深刻影响着政风和民风。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全覆盖和抓"关键少数"的战略安排;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家风促作风、以家风涵养官德、培养领导干部道德自律精神、发挥领导干部榜样示范效应、完善党的监督体系的政治自觉和伦理认同,具有鲜明的政治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