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节试验区是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经国务院批准,于1988年6月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这是中国在贫困地区建立的第一个以消除贫困、坚持可持续发展为突出特点的综合改革试验区。试验区的建立,旨在探索一条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杨威  秦涛 《当代贵州》2008,(19):I0004-I0004
1988年6月,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和定位,在中央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的参与和支持下,国务院批准建立“开发扶贫、生态建没”毕节试验区。20年来,毕节试验区为世界喀斯特地区如何破解贫困、生态和人口三大难题探索经验、试点示范,用实践证明了“科学发展”这一指导观。作为科学发展试验区的一块试验田,  相似文献   

3.
新起点,新毕节,新跨越。 2011年,是毕节试验区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国务院批准毕节撤地设市,拉开了建设富裕文明幸福新毕节的宏伟大幕;“同心工程”深入推进,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的“毕节模式”得到新的拓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4.
"5.21"会议以来,毕节市委、市政府及时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以贯彻落实推动大会精神为强大动力,把推进"双领先"、实现新跨越作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主旋律,把推动新一轮改革发展作为最紧迫、最重大的政治任务。2011年5月21日,省委、省政府在毕节隆重召开了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大会。这是毕节试验区发展历史上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出台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意见》,吹响了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试验的集结号和冲锋号。会上,省委书记、省人  相似文献   

5.
2月17日,《人民日报》刊发了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的署名文章《科学发展观在毕节试验区的探索与实践》。文章高度概括了毕节试验区建立23年来、在"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指引下取得的巨大成就,全面阐述了毕节试验区加快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具体内容,深刻总结了毕节试验区创造出的推动科学发展的新经验、新精  相似文献   

6.
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并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毕节试验区既有经济社会转型期各地普遍存在的共性矛盾,也有区情条件下的特殊矛盾.  相似文献   

7.
秦如培 《当代贵州》2011,(23):40-40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毕节试验区正在迈向跨越发展的征程。我们将按照“两年明显变化、五年大见成效、十年实现跨越”的目标要求,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推动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着力推行一场“效能革命”。  相似文献   

8.
正毕节试验区毕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在建立试验区之前是贵州省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毕节地区生态恶化、人口众多,严重遏制了毕节经济社会的发展。针对严峻的现实,1988年6月,经贵州省委、省政府上报,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试验区。  相似文献   

9.
晏青 《当代贵州》2010,(18):85-86
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自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勇于实践,不断创新,使试验区较好地发挥了“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的作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相似文献   

10.
张吉勇 《当代贵州》2013,(16):10-11
四大品牌树立形象,四大举措推动发展,四大融合提升实力,毕节市充分利用文化优势,高度重视文化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以极具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毕节文化",构筑了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精神高地。毕节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既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也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美丽山区。  相似文献   

11.
张波  黄锋  戴元明 《当代贵州》2011,(30):36-37
磅礴的乌蒙山,孕育了毕节试验区灿烂丰富的文化。毕节试验区结合实际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努力把毕节试验区打造成全省的文化强区。  相似文献   

12.
石宗源 《当代贵州》2008,(20):16-18
毕节和安顺两个试验区改革试验,是对符合贵州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的重大探索。在推进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伟大实践中,加快两个试验区改革发展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9年4月14日,由中央统战部牵头的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座谈会和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工作研讨会在京召开。贾庆林同志在会议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二十多年来,毕节试验区认真贯彻中央和贵州省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三大主题’,坚持开发与扶贫并举、生态恢复与建设并进、人口数量控制与质量提高并重,跳出了‘越生越垦—越垦越穷—越穷越生’的怪圈,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毕节试验区建立22年来,取得了怎样的重大成就,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在"4·14"会议过去一年的这个时候,本刊特邀毕节地委书记秦如培,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张吉勇对试验区的发展成就、经验、方向进行了梳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正01毕节试验区获批成立1988年6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亲自倡导,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毕节试验区,是川、滇、黔三省的交通要冲,也是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地方。31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下,毕节试验区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典型。  相似文献   

15.
张丽 《当代贵州》2011,(31):24-25
自今年5月省委、省政府召开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大会以来,毕节试验区紧紧围绕省委“两加一推”主基调,唱响“推进改革发展双领先、实现毕节试验区新跨越”主旋律,探索“一轴四轮一基石”(一轴:以“建设发展型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为轴心;四轮:培育发展型文化;凝聚发展型人才;务实发展型基层基础;健全发展型机制;一基石:通过探索开展“八学八增”活动,强化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干部推动发展的能力和素质,筑牢试验区跨越发展的“基石”)的思路,全面推进发展型党组织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引起了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16.
曾凡亚 《当代贵州》2012,(20):42-43
毕节试验区精神高地是试验区精神的凝结,是试验区精神文化的风向标,是站在毕节试验区文化之上的最鲜明的文化符号,是试验区24年来改革试验的生动实践的总结提炼。  相似文献   

17.
《当代贵州》2008,(7):18-18
通过20年探索实践,毕节试验区已经具备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条件。要巩固已有成果,并放大其对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示范效应。在全国两会上,参加两会的贵州省主要领导、一直积极支持和指导毕节试验区建设的政协委员和来自毕节地区的人大代表等,成为众多媒体采访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正毕节森林覆盖率从1988年的14.94%增长到2017年的52.8%,每年增加1.3个百分点,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毕节试验区位于贵州西北部,与川、滇两省接壤,是全国第一个喀斯特地区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毕节试验区建立以来,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在贵州历届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下,毕节人民艰苦创业、继续奋斗,逐步走出了经济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  相似文献   

19.
杨威  肖杰  徐如平 《当代贵州》2008,(23):64-65
2008年12月,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建立五周年,这五年是毕节地区农村信用社又好又快发展的五年。五年中,毕节地区农村信用社紧紧围绕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不断创新信贷支农机制,积极探索信贷扶贫模式,切实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全力推进改革试点及业务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毕节试验区是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经国务院批准,于1988年6月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这是中国在贫困地区建立的第一个以消除贫困、坚持可持续发展为突出特点的综合改革试验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