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丁刚在4月15日的《东方早报》上撰文指出:城市贫困研究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出现的学科,在许多国家,该研究已成为城市化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不过,中国学术  相似文献   

2.
赵立雄 《求是》2012,(12):58
由于自然、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曲靖市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近年来,我们把解决贫困问题作为"三农"工作的主攻点,以"产业培植"推动"造血扶贫",实施"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的"866"  相似文献   

3.
怒江州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典型代表,是我国和云南深度、连片、特殊贫困地区的典型和缩影。正视新形势下怒江州深度贫困的现状,总结多年来扶贫开发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重新看待和认识怒江州的脱贫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试图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视角探究怒江州深度贫困的现状和特征,认为应着眼于调整反贫困运行机制,实现扶贫机制上的政策创新,才有可能使怒江州和全省、全国人民一道摆脱贫困奔向小康。  相似文献   

4.
《求实》2021,(3)
贫困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一个"持续—波动"的连续谱系。伴随着贫困状态在平缓与波动之间的循环演变,贫困治理也在以社会救助为主体的常规性治理和以反贫困运动为主体的突击性治理之间不断转化。基于"对象—需求—目标—体系—机制"的贫困治理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变迁和贫困治理的系统开展,中国贫困对象及其需求已经发生了质的转换,贫困对象从绝对贫困群体向相对贫困群体扩展,贫困对象的需求则从基本生存需求向多维发展需求延伸。随着贫困治理背景的全方位转换,社会救助作为"后扶贫开发"时代贫困治理的主要措施,也需要实现制度转型:确立保障生存与促进发展相结合的目标定位;在补齐社会救助制度短板的基础上,构建保障生存型和促进发展型救助制度体系,并加强二者的联动;在对象识别、分类救助、管理协调和业务经办等方面改进和创新社会救助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相对贫困治理是中国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果稳步迈向共同富裕、扎实推进现代化进程中亟须研究的时代命题。治理相对贫困必须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时序目标,需要嵌入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布局,逐步扩展和丰富相对贫困治理内涵。设置和构建与共同富裕目标衔接贯通的方法体系,尝试从治理理念、治理空间、治理行为、治理标准等核心内容进行转向建构,提升相对贫困治理体系包容协同性。聚焦后扶贫时代相对贫困治理重点,文章着眼从方法论、宏观、中观、微观分层研究结构,将前提、起点、过程、结果的归正贯穿于高质量发展、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志智双扶机制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措施的细化设计中,更为清晰和系统地展现相对贫困治理进路。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城市贫困治理中的社会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工作与城市贫困治理具有共源性,反贫困是社会工作的起点,也是其核心理念.我国政府对城市贫困高度重视,但在贫困治理中缺乏对社会工作的有效运用,这极大地影响了反贫困工作的成效.结合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现状,笔者提出了"设岗、搭台、培育、购买"等一系列在城市贫困治理领域引入社会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宏观视角下贫困理论的演进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宏观视角下贫困理论的演进经历了结构主义贫困理论、新古典主义贫困理论和激进主义贫困理论.处于不同经济阶段和不同流派的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原因、反贫困理念以及反贫困策略主张上存在较大的分歧,对这一理论进行梳理、比较和分析,有利于对贫困理论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国为背景,通过对贫困内涵的重新界定,以及农村妇女贫困现状的理论描述,概括出导致农村妇女贫困的三重因素:制度因素、社会习俗和权利缺失。在此基础上,提出提供机会、完善土地所有制以及其他制度性规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教育和转变自我边缘化的观念等一系列中国农村妇女的减贫对策。  相似文献   

9.
失地农民经济贫困与治理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调查来看,我国的失地农民经济贫困可以分为延续型、人力资本缺乏型、意外型和好逸恶劳型,并具有继发性和被动性、同质性和群体性、积累性、脆弱性和双重感受性等特征。因此,必须通过消除失地农民制度贫困解决经济贫困,对失地农民经济贫困的不同类型制定不同的帮扶策略,让贫困的失地农民"双向得利"等途径综合解决失地农民的经济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的类型划分及治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实》2021,(2)
随着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我国进入以相对贫困治理为重点的后脱贫时代。依据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关系,以及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的新表现,知识贫困、精神贫困、隐性贫困和代际贫困是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的主要类型。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促进相对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亟需树立相对贫困治理理念、制定相对贫困治理标准、整合相对贫困治理路径、完善相对贫困治理制度,确保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治理按理办事、有据可循、有路可行和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1.
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呈现出自身的特点.本研究使用个案研究中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某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访谈,发现贫困大学生具有自尊与自卑并存的特点.这种特点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支持的获取.研究认为,人格特征、社会支持方式与思维方式是影响贫困大学生自尊状况的主要因素,必须积极采取措施来更好地为贫困大学生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一、贫困与城市贫困贫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按照经济学的一般理论,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贫困落后现象的总称,但首先是指经济范畴的贫困,即物质生活贫困,可定义为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贫困的存在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原因,因而,贫困又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贫困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区域型贫困和个体型贫困,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城市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家庭经济贫困、大学生活环境的变化、学习因素的影响、主体认识不当、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足等是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产生的主要原因。加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物质、精神的双重解困和心理咨询辅导及心理教育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后小康时期,贫困治理的关键已经由消除显性的、单维的、农村地区为主的绝对贫困转向缓解隐性的、多维的、城乡两地兼顾的相对贫困,而农业转移人口作为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特殊群体,现已成为城市相对贫困问题的主要群体,其贫困问题也愈发受到国内学者的普遍关注。本研究通过对农业转移人口相对贫困研究的文献梳理,重点对我国农业转移人口贫困研究的重要转向、农业转移人口相对贫困的多维度呈现、农业转移人口致贫机理的理论探讨等方面进行系统性阐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随着绝对贫困现象大规模减少乃至基本消失,我国贫困形态和贫困治理任务发生了重要变化,相对贫困问题逐渐进入议事日程。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的理论视角转换,对于如何界定和看待贫困、如何开展贫困治理均有重要影响。相对贫困具有程度的层次性、领域的多维性、人群的边缘性、分布的空间差异性、转化的时间动态性等五个方面特征,给贫困治理带来了不同的启示。在相对贫困阶段,社会救助仍然是贫困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但这一制度需要关注新的贫困现象、贫困人群、贫困目标,并据此对制度本身进行相应调整,确定科学合理的相对贫困标准、实现制度的城乡统筹、提升施助的精准程度、协调主体的多元参与,从而更为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6.
贫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议题,它不仅表现为经济问题,同时也构成了一个持续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贫困总是以经济收入来衡量的,扶贫政策也大多是有经济取向的。文章讨论了从经济贫困到权利贫困的认识与政策转向,强调经济贫困只是表征,权利贫困才是农村贫困问题的根源。基于连片特困地区开发式扶贫实践的案例,文章深入探讨了当前我国开发式扶贫政策实践的困境,并阐释了以教育差距为代表的公共服务不平等如何导致了贫困的再生产。最后,我们强调扶贫政策应该致力于改善农村人口的权利状况,以消灭权利贫困、实现权利平等为主要政策取向。在权利贫困的框架下认识农村贫困问题,就是意味着在扶贫实践中经济与社会并重,或者说将扶贫开发与社会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兑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消除贫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河南作为人口大省,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城镇贫困问题。伴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了解贫困、治理贫困、预防贫困,是河南省防治贫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潘新 《当代贵州》2010,(15):26-27
对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贵州来说,如何深化对扶贫开发工作规律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既有一个坚定信心和决心的问题,更有转变观念、创新模式、提高水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当代》2004,(11):47-48
童大焕在2004年10月14日的《新京报》上撰文指出:是制度贫困导致国家和社会贫困,还是国家和社会贫困加剧了制度贫困。有一点很清楚:消除国家、地区的社会贫困,必须从消除制度贫困开始。在这里,“制度贫困”并不是指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缺少制度,而是说不合理的制度容易导致贫困。而合理的制度安排才有可能通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0.
2012年5月26日,贵州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正式启动。一个规模宏大的移民搬迁工程就此拉开帷幕,一条解决民生与生态问题的双赢之路初现端倪,一场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的攻坚战在今夏打响。从今年起,历时9年,贵州35万户150万贫困群众,将从不具备"就地扶贫"条件的地方搬迁出来,迁入小城镇和工业园区。这一工程的实施,是人们与"吃粮饮水行路难,入学就医发展慢"困境的对决,更是对安居乐业幸福新生活的拥抱。它迁走的,是贫困;移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