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省的滁县地区一直是全国出名的穷困地区之一。这个地区的凤阳县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谣唱道:「说凤阳,道凤阳,十年倒有九年荒。我家没有儿郎卖,身揹着花鼓走四方!」解放以后,情况有了好转,但由于自然条件差,以及农村工作中的缺点,农民没有完全  相似文献   

2.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饥寒交迫难度日.身背花鼓走四方……”这首曾经记录小岗人苦涩生活的《凤阳花鼓》,是过去小岗村乃至全国农村百姓穷苦生活的真实写照。穷则思变的小岗人敢为人先,闯出了“大包干”的惊人之举:1978年.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不堪贫困挨饿、冒着“坐牢”的危险.在“包产到户”的“密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  相似文献   

3.
张志 《小康》2006,(10):62-64
2006年,以率先实行“大包干”闻名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又尝试着走“集体化”的道路,但这“试水”之路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4.
《小康》2004,(1):44-45,46-53
21世纪的阳光,晒得安徽凤阳小岗村颇有些不自在:这个当年掀开全国土地大包干历史序幕的村落,并没有在随后的25年发展中扬起顺风的帆;而近来尤其令小岗村难堪的是,连周边的一个叫赵庄的穷村子都公然举起了“反叛”的旗帜。  相似文献   

5.
<正> 在我国农村经济第一阶段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后,逐步转入了以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步改革。由于改革正处在新旧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利益关系比较复杂,并且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阻碍,致使农村经济第二步改革步伐沉重。当务之急是认清难点,理顺关系,搞准思路,调整步骤,推动农村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一)在当前农村经济改革中,存在着三大难点难点之一:农村经济改革进程的地区性不平衡。一般说来,我国农村经济的第一步改革是从落后地区首先兴起的。例如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大包干的发展,就是以贫困著名的安徽省滁县地区率先兴起,进而逐步扩  相似文献   

6.
18人的25年     
《小康》2004,(1)
21世纪的阳光,晒得安徽凤阳小 岗村颇有些不自在:这个当年掀开全 国土地大包干历史序幕的村落,并没 有在随后的25年发展中扬起顺风的 帆;而近来尤其令小岗村难堪的是, 连周边的一个叫赵庄的穷村子都公然 举起了"反叛"的旗帜。  相似文献   

7.
任超 《重庆行政》2014,(2):83-84
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也由“小包干”(包产到户)逐渐过渡到“大包干”(包干到户)。重庆当时作为四川的重要地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一直走在前列。但是学界多从比较宏观的角度(包括时间和空间维度)来研究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而专论1978-1984年重庆农村第一阶段改革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拟对之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皖视察时,在凤阳小岗村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做好农村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2016年农业大包干发源地的滁州干部群众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滁州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和小岗村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滁州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9.
大包干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也是农村改革的标志性事件。3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鲜红手印,以分田到户的方式迈出了土地大包干的第一步,随后大包干之风席卷全国。万元户改革开放初期,当大多数人还在为填饱肚子忙碌时,极少数农民通过勤劳致富,使家庭年  相似文献   

10.
农村税费问题,既是个经济问题,又是个政治问题,它是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着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今年,中央确定在安徽省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广大农民普遍拥护。在农村大包干发源地的安徽凤阳,继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农村第三次伟大变革——税费改革,再一次激发了农民种田的热情。凤阳小岗村106户人家共计420人,村党支部  相似文献   

11.
一、实行包干到户前的凤阳凤阳历史上以“十年倒有九年荒”闻名。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办起了互助组;一九五五年大部分地方成立了初级社。这个时期生产关系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生产有了较大发展、粮食总产量  相似文献   

12.
徐李送 《今日浙江》2011,(11):54-55
提起当年中国农村实行的“包产到户”,人们第一印象恐怕就是30多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十八个农户,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的血手印。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二年八月二十二日、十月十六日请示悉。同意你省:一、设立滁州市,撤销滁县。以原滁县的行政区域为滁州市的行政区域。滁州市由滁县地区行政公署领导。二、设立巢湖市。以巢县的城关镇及其附近的东方红、半汤、环城、亚父四个公社为巢湖市的行政区域。巢湖市由巢湖地区行政公署领导。  相似文献   

14.
正改革,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定向——全面深化改革是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必然要求江淮四月,生机盎然。在全面深化改革进入第三个年头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包干发源地安徽凤阳小岗村考察调研,释放出"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的强烈信号。  相似文献   

15.
在农村的贫穷落后地区实行大包干农业生产责任制,人们经历了一个由不习惯到习惯的过程,怀疑和非难的言论越来越少,谈“包”色变的情形确实没有了。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因此,就如何正确对待大包干农业生产责任制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以便同大家一起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古称钟离,是淮河流域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但朱元璋的发迹使凤阳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国不久,朱元璋提出一个令大臣们十分震惊的计划:以老家凤阳为中都。理由是南京“去中原颇远,控制(北方)良难”,而“有天下者非都中原不能控制奸顽”。凤阳则离中原很近,而且“前江后淮,以险可恃,以水可漕”,以之作为中都.可以补救定都南京的不足。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乡僻壤小地方定为中都,这实在有点太匪夷所思了吧?凤阳经济落后.又“平旷无险可守”.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不是定都之地。在朱元璋的设想中,自己的故乡将成为未来的正式首都,南京将降为陪都。朱元璋一贯做事节俭.这一次却倾全国之力,高标准严要求.凋集百万民夫,选取最好的材料,要求把中都建造得异常雄壮华丽。  相似文献   

17.
<正> 方集乡大坡村现有人口697人,耕地3368亩,人均耕地4.8亩。1992年秋,该村对耕地和荒坡、荒场、荒水资源全部进行了租赁承包,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使农村生产力得到继大包干之后又一次大解放、大发展,被誉为“大坡模式。”一、“大坡模式”出现的背景和动因1978年大坡村开始偷偷地搞起了大包干,这一承包方式使  相似文献   

18.
旧凤阳新乞丐复旦大学副教授王振忠博士晚明时期编纂的一部方志叫《凤阳新书》,其中保存有洪武十六年(1383年)的一份圣旨:“凤阳实朕乡里陵寝在焉。……朕起自临濠,以全乡曲凤阳府:有福的来做父母官,那老的们生在我这块土上,永不课征,每日间雍雍熙熙吃酒,逢...  相似文献   

19.
(一)随着大包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研究它的性质问题了。其性质究竟如何呢?马克思指出:“私有制作为公共的、集体的对立物,只是在劳动资料和劳动的外部条件属于私人的地方才存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265页)这就是说,一定的经济形式内部劳动资料所有权和劳动的外部条件的归属规定着它的性质。要确定大包干的性质,就有必要对其中这两方面的归属状况作一番考察。土地。初级社时期,采取的是“入股分红”的办法,土地私有制的性质没有发生根  相似文献   

20.
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华 《人权》2002,(3):30-35
对于许多外国人来说,中国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它的神秘除源于传统的东方神秘感外,还在于它不断发生的令人眼花镣乱的变化。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占中国人口绝对多数的农民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引发了影响深远的改革运动。先是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了“生死手印”,掀起了农村改革的序幕,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