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攻坚阶段。不论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体系,还是实施财税、金融、计划、投资、外贸等重点领域的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改革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改革是社会利益格局和人们利益关系的调整,它不可能使每一个阶层、每一个人同时受到同等的利益和实惠,有一些人甚至还要失去部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拥有的既得利益。因此,倡导人们理性地对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对于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尽可能地减少改革的阻力和困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四个多样化”与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光辉 《湖湘论坛》2001,14(6):90-91
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逐步建立,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四个多样化”日趋明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的观念与社会的现实不断发生碰撞,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所面临的教育、管理手段也要相应地不断地进行调整,需要着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管理。一、认识新情况,增强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人事、劳动体制和用人制度的深化改革,出现“四个多样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对每个干部…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要进一步作出鼓励人们创造财富、保护财富和超越财富的制度安排。●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社会利益协调为着力点,使广大人民群众相对公平地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利益。●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强化不同利益群体和个人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分配、组织形式、就业方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显现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改革中利益关系的调整,这些使受教育者思想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变性、趋利性等丰富多彩、良莠掺杂的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使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笔者认为要从六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5.
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群众路线,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方法之一。长期以来,我们党运用这样的路线和方法,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取得了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但是,随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利益关系的调整,经济成份的多元化,经济利益关系的多层次,经济行为的市场化,逐渐使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淡忘了党的群众路线。农村中以农民负担为主要矛盾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城镇中以改革、下岗分流为主要矛盾的政府与群众的对立日益突出,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但与我们基层领导干部的工作方法不深入也密不可分。实践证明,大凡社会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转型期间,工人阶级承担了很大的改革风险,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工人阶级中出现了“弱势群体”,这是就业利益和劳动报酬利益没有得到保障的群体。一些工人的经济政治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直接影响到他们积极作用的发挥,成为影响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改革是必要的,也是必须付出成本的,但这些成本不应仅由工人阶级某一部分人承担,而应由全社会承担。工人阶级利益所受的影响,理应获得相应的补偿。  相似文献   

7.
改革代价分配不公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宾 《长江论坛》2006,(1):63-65
发生在中国改革进程中的代价分配不公,引发了社会种种不良反应,累积成今日无法回避的社会矛盾,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利益协调是关键。为此,就需要国家和政府通过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建立公正合理的改革代价分配机制,有效地协调由更深刻的利益格局调整所引发的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8.
深化改革,加快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当前的现实状况是:随着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各种利益格局、利益关系的调整,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人们的疑虑和困惑多,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多,处理不好就可能成为新的不安定因素,从而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我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意识等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各种利益群体纷纷形成,个人利益更趋多元化,群体意识有了新的变化,从而导致个人利益与群体意识的矛盾冲突更加突出。十分明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改革的年代,利益格局总是伴随着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变化,新的群体意识总是随着新事物的出现而不断涌现。面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重大调整与改组,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绝大多数的社会成员逐步认识到,改革确实是必要的,甚至过去的观望者、反对者也不得…  相似文献   

10.
议题六改革心态:抱怨还是建设随着贫富差距的扩大、利益获得的多寡、反腐形势严峻等,社会整体的改革心态出现了分化,批评、抱怨和不满改革的声音不绝于耳。改革开放使古老的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令人瞩目,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公众有一个好的改革心态,能够支持改革、包容试错。下一步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如何树立更好的改革心态?理性看待改革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也是稳定社会的主要力量。我国国有企业经过了十几年的改革从扩权让利、承包租赁经营到股份制 ,每一阶段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积累了大量保贵的经验 ,但总体上看效果不佳。目前企业改革正朝着更深层次的方向探索 ,进行战略调整。企业经营战略是搞活企业的重要关键。如何使企业从局部利益、短期利益走向与社会利益、长远利益相协调这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也是企业必须调整的战略行为。可持续发展要求 :企业作为微观生态的经济复合系统 ,必须以追求生态经济综合效益为基本目标。同时企业…  相似文献   

12.
如何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已经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亟待解决的课题。为此,面对利益关系协调这一牵涉到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复杂问题,我们可以从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均衡机制、利益诉求机制以及集体谈判机制这四个方面寻求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利益协调机制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3.
崔兵  徐彬 《理论月刊》2012,(7):110-113
国有企业职能定位的调整意味着必须将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政府大量创建的国有企业改革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企业组织。这就涉及政府、企业和个人利益关系的全面调整,必须对利益受损者提供补偿或者将隐性支出通过货币形式显性化,因而,国有企业必须有足够的实力负担改革成本。国有企业改革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包括经济成本、政治成本和社会成本在内的巨大改革成本,成本分摊不合理使得国有企业成为许多社会矛盾的集结点。在改革的攻坚阶段,有必要坚持社会公正原则,合理分摊改革成本,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负担的成本分摊机制。  相似文献   

14.
1、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的变化,意义最大的、最为根本的变化,莫过于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结构变迁的核心是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分层的本质是关于人们之间的利益或资源占有的关系。而改革的本质就是是关于人们利益关系的调整。这些变化一方面使阶级基础增强、群众基础扩大,另一方面,阶级、阶层之间在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的利益矛盾凸显。  相似文献   

15.
杨庆东 《创造》2014,(8):63-63
正全面深化改革也要在行业、部门和单位的改革中贯彻公平正义原则。当前,利益固化是阻碍改革的最大拦路虎。为何如此呢?利益调整曾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是推动改革的内驱力。我国经过30多年对各领域利益关系的调整,利益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但这种变化的结果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后,调整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成为各行业改革的一条主线,农村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党政机  相似文献   

16.
<正>正在推进的新一轮改革,是涉及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改革。一个从上到下已经形成的基本认知是:由于改革遭遇到"深水区",进入了"攻坚期",许多体制性改革光靠"摸着石头"肯定难以完成"过河",一些阻力障碍只有通过顶层设计才能实现最终突破。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顶层设计需要依靠集体智慧,而不是简单依赖领导决定。不可否认的是,新一轮改革的难度确实很大,既因为在此前的改革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利益格  相似文献   

17.
农村改革的深化,对农业产业结构、利益目标模式,以及改革的实践群体,从深层次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如何深化农村第二步改革,使湖北农业再上新台阶,是关系到我省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一个首要问题。面临新的农业经济形势的严峻挑战,提出开发性农业的思路与对策,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转型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利益关系的调整必将引起原有社会利益群体的分化,社会利益群体的分化是否合理有序又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尽管实现社会稳定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根本的还是理顺利益关系,使不同利益群体的分化朝着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一、社会利益群体分化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必然产物社会利益群体是不同经济利益。不同社会地位之间的宏观群体模式化的关系结构,它是社会成员利益分化而形成等级系列的差别格局。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生产力——牛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从传统状态向现代状态的转型时期。改革理论大突破,改革实践大发展,利益格局大调整,社会群体大分化成为当今中国的时代特征。各社会群体在物质利益的分配、生产资料的占有、社会地位的高下等多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别,并由此构成社会矛盾的基本源头。而社会个体在行为与观念、权利与义务、选择与责任、获得与失利等方面存在的不同甚至悬殊,则使矛盾变得尖锐、复杂,并随着激烈的交锋而发展和延伸。这种状态的矛盾运动在为社会发展提供源头动力的同时,彻底突破了一元经济、一元利益、一元思想的束  相似文献   

20.
做好信访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 加强领导, 增强做好信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也无疑是对各级党委政府的基本要求。但是, 将信访量作为考核干部的依据, 片面追求“零信访”, 以至于出现领导干部谈“信访”而“色变”的局面, 则有矫枉过正之嫌。当前,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社会各阶层利益结构呈现出开放性、多元性特点, 社会矛盾也趋于复杂化, 利益分配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 相当一部分利益分配问题流入信访渠道, 形成所谓的“信访潮”,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特定阶段的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