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21,(4):20-22
正一、红军长征时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探索时期红军长征时期是我党建党以后第一次大规模地与少数民族发生联系的开始。红军长征历时两年,三大主力经过十多个省份,途中经过少数民族聚居区和杂居区,与瑶、苗、壮、侗、布依、土家、彝、白、纳西、藏、羌、回、裕固、蒙古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发生过联系,播下了革命火种,开启了党的民族政策的探索。长征过程中,红军逐步深入到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地接触少数民族。处理好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红军长征历时两年,经过西北、西南的许多少数民族聚居地,与大量少数民族频繁接触,同时也遇到了许多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中国共产党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来处理红军长征中的民族问题,这些民族政策的制定也为后来民族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证明少数民族对红军长征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红军长征历时两年,经过西北、西南的许多少数民族聚居地,与大量少数民族频繁接触,同时也遇到了许多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中国共产党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来处理红军长征中的民族问题,这些民族政策的制定也为后来民族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证明少数民族对红军长征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红军长征途经十多个省区,其中有50%以上区域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各方面条件都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党和红军创造性地开展了少数民族工作。通过分析红军长征中少数民族工作的特殊性,阐述了红军对少数民族的思想宣传教育工作、对少数民族的团结工作,特别是对少数民族首领的团结工作。党和红军通过广泛宣传党的少数民族政策和主张,争取到了少数民族首领的信任,赢得了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的支持和帮助,这是党和红军少数民族工作的伟大胜利,是红军长征胜利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7,(11)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进行长征,长征不仅仅是红军的战略大转移,更是对于党民族政策的完善。长征途中,红军转战14个省份,途径苗、瑶、侗、白、彝、回等少数民族地区,没有得到少数民族人民的广泛、大力支持,红军很难实现战略的大转移。研究红军长征时期党为何高度重视民族政策,开展少数民族工作,总结红军长征时期民族政策的内容、特点及制定民族政策、开展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继承、发扬红军的长征精神,开展民族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61年前,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曾经过了西南、西北的苗、瑶、壮、藏、彝、回等10余个少数民族居住区.所到之处,红军不但以严格的纪律、良好的形象、实际的行动展示出红军是少数民族群众自己的队伍,是为人民谋利益的队伍,是一支人民的军队,而且积极宣传党的民族平等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保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利益,组织发动少数民族群众求解放,在少数民族地区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为此,红军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深深怀念,他们留下了歌颂红军、怀念红军的大量生动诗篇.  相似文献   

7.
长征中,红军转战11省(区),经过了苗、瑶、侗、壮、土家、布依、纳西、彝、羌、藏、回等13个少数民族杂居和聚居地区。民族问题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为此,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做了大量的工作,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胜利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回顾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对做好当前的民族工作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红军长征过彝区“彝海结盟”琐谈中共冕宁县委党史研究室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第一次在广阔的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党的民族政策,“彝海结盟”.便是红军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典范。对其记述,30年代出版的书刊和红军日记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同时,由于当时四...  相似文献   

9.
红军长征在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所经受的磨炼多,战胜的困难多,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巨大。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开启了正确开展党内路线斗争的又一新起点;二是促进了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及实践的创新;三是感召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大力支援红军;四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出一批少数民族干部;五是磨炼出了大批党和红军的各级干部;六是对后来四川的抗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红军长征,走了二万五千里,也走过许许多多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为例,共走了371天,路经少数民族地区就达125天。红二、四方面军在那里停留的时间更长,红四方面军仅在川康藏的时间就达一年以上。当时,少数民族与汉族存在不同程度的隔阂和对立,尤其对汉人军队充满疑惧和敌视,要他们一下子分清红军与“白军”的区  相似文献   

11.
赵建明  吴桐 《党史文苑》2012,(16):68-70
长征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少数民族地区为红军长征时期提供了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环境。我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民族风俗习惯的宣传教育;坚持民族、宗教统战工作并积极做白军中少数民族士兵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为红军顺利通过少数民族地区,完成长征的伟大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2.
正历史上,由于剥削阶级实行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政策,汉族与一些少数民族之间形成了不平等关系,严重影响了民族团结。长征途中,红军经过了苗、瑶、壮、侗、布依、土家、白、纳西、彝、藏、羌、回、裕固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红军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帮助民族同胞反对压迫、争取解放,赢得了各少数民族同胞的支持和拥护。他们以各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解放战争时期,我们这个骑兵团是蒙汉兄弟并肩战斗的一个模范集体。记得,成立之初,党派来了红军、八路军的几位同志担任领导干部。他们在少数民族地区不畏艰难困苦、坚定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真心实意对待少数民族兄弟的动人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有一次,  相似文献   

14.
甘南藏区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南藏区以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甘南藏区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改变了中国共产党先前缺乏实践经验的民族与宗教政策。在甘南藏区实施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压迫,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争取上层人士,建立统一战线,民族自治"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政策;与此同时,适时改变了党的宗教政策,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贯彻政教分离的方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赢得了甘南藏区群众的普遍拥护和支持,为甘南藏区全面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民族问题历来是关系到社会安定国家兴衰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初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并在逐步探索完善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政策。早在长征时期,党就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为工农红军长征顺利通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奠定基础,同时也为革命播下了火种,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更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关系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红军先后三次经过回族聚居区宁夏固原单家集时,  相似文献   

16.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新时期统战理论的发展创新主要体现为:1、在多党合作方面提出衡量政党制度的标准。2、在民族工作方面,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荣,作为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3、在宗教工作方面,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科学命题。4、在非公有制经济工作方面,拓展新的统战对象,阐明开展工作的基本方针。5、在知识分子工作方面,明确党外知识分子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6、在人民政协工作方面,把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纳入国家扣地方的决策程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长征在四川期间,主要是战斗在四川盆地周围的少数民族地区。红军以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为指导,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了正确有效的民族政策,顺利地解决了民族问题,胜利地完成了战略大转移。一、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以解放各族人民为宗旨处理民族问题 1935年5月,中央红军一踏上四川凉山彝区的土地,立即以朱德总司令的名义颁发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布告以通俗生动的语言解释了“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的各项政策。红军在德昌附近遭到被反动势力煽动的傈僳族人持枪堵截时,为红军带路的傈僳人用本民族语言进行“红军是自己人,自己人不打自己”的解释,使“干戈”化为“玉帛”。红军一进入冕宁和越西两县城,立即打开监狱,释放了数百被关押的彝、汉族“换班作质,轮流坐监”的  相似文献   

18.
李安葆 《党史文汇》2008,(11):38-39
长征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同藏族人民(包括上层宗教人士)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我国民族发展史上一道靓丽的风号线。1936年夏天,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四川甘孜地区,坚决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规定红军不得擅自进入寺庙,不准毁坏寺庙经典,不准强借乱没收;积极团结各界人民,帮助少数民族建立人民政权和民族武装,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  相似文献   

19.
孙国林 《党史博采》2009,(12):29-31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处理好各民族间的关系,是革命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红军长征之前,党的工作中民族问题并不突出,也没有制定过相关政策。长征开始后,因为要穿越许多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这就必须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以保证顺利前进。正是血与火的长征,催生和孕育了党的少数民族政策,并伴随长征始终,成为长征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红军长征与宗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军长征与宗教李安葆,胡本志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坚定地执行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认真地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从而得到了所经地区的苗、瑶、壮、纳西、布依、白、侗、土家、彝、羌、回、藏等少数民族的拥护和支持。正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