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05年秋冬,泸州市纳溪区法院对泸州火炬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火炬集团)涉案“窝贪”20人先后分别以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私分国有资产等罪名将其推上了审判台。要拿下这群贪官污吏,关键是要锁定罪证。在与群贪较量的战斗中,泸州市检察院技术处采用司法会计这把“法刀”,剖开了“固若金汤”的“贪网”,为反贪干警拿下群贪扫清了障碍。让我们沿着司法会计这把“法剑”出鞘的轨迹,看看——新闻背景:近年国家投资8亿元资金对火炬集团进行技改——“801工程”,引起了火炬集团内外的一些有职有权人物的贪欲。他们在各自的“权力”上大显神通…  相似文献   

2.
拒绝"庸官"     
庸官与贪官并不是毫无关联的两群人,很多官员就是从平庸一步步滑向腐败的深渊,有些庸官的危害可能更甚于贪官。因此,必须像治贪那样治“庸”。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划入“庸”的范畴“,庸”根据其严重程度大致可以分为哪些层次,对于不同程度的“庸”该如何处罚?这些应当有比较明确的规定,惟其如此,官员才会有敬畏之心。  相似文献   

3.
眼下.在少数干部群众中出现了对腐败现象听之任之的麻木现象,甚至发展到“笑贫不笑贪”的地步。领导干部真心拒贿,有人却讥为“太呆板”、“假正经”、“不合群”:一些既善于走“上层路线”又敢于“傍大款”的领导干部.则又会被人羡称为“有能力”、“有门路”、“有眼光”:而当这些无良官员一旦落入法网,人们在背后的议论多是“后台不硬”、“赶上他倒霉”。  相似文献   

4.
说贪官     
贪官都贪什么 目前被揪出来的大小贪官,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事发前可能有一些荣誉称号,有的是“全省十佳公仆”、有的是“全市人民满意公务员”、有的是“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标兵”……可见,贪官除了贪财、贪权、贪色以外,还喜欢贪荣誉。  相似文献   

5.
前些年流行这样一段顺口溜:“大贪”作报告,“中贪”听报告,“小贪”戴手铐。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和力度不够。随着这项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力度的加强,不少“大贪”、“中贪”纷纷落网,戴上了手铐,送到了他们该去的地方,个别的甚至被依法处以极刑,得到了可悲的下场。尤其是原北京市副市长王宝森因罪行败露畏罪自杀  相似文献   

6.
李巍 《党建》2010,(9):26-26
近年来,纪检监察部门查处的一些贪官都戴着各种“红帽子”:“十佳公仆”、“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等。他们既贪钱、又贪誉,既受贿、又受名,既要物质的、又要精神的。笔者认为,要深入进行反腐败斗争,尤其要警惕这类贪官。  相似文献   

7.
《晋书·吴隐之传》记载吴隐之饮贪泉而不贪的故事,对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干部的廉政建设很有启示意义。   东晋时,地处岭南的广州,北部为群山所环抱,南部连带着大海。这里出产各种珍品和异物,派往这里的历任刺史都被这里的珍奇异宝所诱惑。他们聚敛财物中饱私囊,东晋政府对此事大为头痛,人人都认为官吏腐败是珍品的吸引所致。东晋为了铲除这种积弊,隆安年间派吴隐之任广州刺史兼龙骧将军。吴隐之,濮阳鄄城人 (今山东 ),在当时以清廉著称于世。   在广州有个叫龙门的地方,有一条泉水名为“贪泉”,传说人喝了贪泉里的水,…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肇庆市委原副书记、市委政法委原书记黄平方深请“官商绑交”之道,用手里的权换商人手里的钱,而且嗜赌如命,被称为“四贪干部”——“贪官”、“贪权”、“贪钱”、“贪赌”。  相似文献   

9.
据报载,海南省某单位最近组织领导干部到监狱里参观,让官员们亲身“体验”一下贪官们在囹圄中生活。据说,官员们看了之后触动很大,回去后纷纷表示要洁身自好,不敢再腐败。说实话,我对这一招的效果乐观不起来。想一想这几年,每年被判刑的贪官多达万人以上,处死刑的也有数百人,连胡长清、成克杰这样的高官都给毙了,但一些贪官们该贪照贪,该捞照捞,指望官员们到监狱里走一趟就不敢再贪,也实在小看贪官们的胆量了。贪官凭什么胆子忒大,难道他们真的不知道腐败的严重后果?非也,他们胆大妄为的根子在于我们监督上的疲软和执纪上的松弛。贪官们腐败…  相似文献   

10.
《先锋队》2005,(8)
早 有 媒 体 刊 发 一 篇 名 为 《贪 官 现 形 的 十 大 “偶 然 ”现 象 》的 文 章 ,文 中 指 出 有 很 多 贪 官 现 形 ,不 是 被 反 腐败 部 门 主 动 查 出 来 的 , 而 是 意 外 的 偶 然 因 素 使 其 “露馅 ”:有 贼 “偷 ”出 来 的 ,有 火 “烧 ”出 来 的 ,还 有 黑 社 会“绑 ”出 来 的 等 。 笔 者 观 察 近 年 “出 水 ”的 贪 官 ,又 有 了新 的 十 大 “景 观 ”: “笑 ”出 来 的 湖 北 省 巴 东 县 原 国 土 资 源 局 矿 产 管 理 股 原 股 长 彭侠 ,大 肆 贪 污 索 贿 ,一 年 半 时 间 就 疯 狂 敛 财 54万…  相似文献   

11.
<正>晋朝时有一位著名的廉吏吴隐之,人品极佳,得到人们的一致推崇。有一年,他被任命去广州做刺史。赴任途中,有一天,在广州城西北的石门过夜。石门有一条泉,叫作“贪泉”。傍晚,他带领妻子和随从去游览“贪泉”。当地老百姓告诉他,“贪泉”水是喝不得的,喝了它就会丧失廉洁之性,变得贪婪无厌,故而得名。吴隐之并不相信传言,来到贪泉边,对随从们说:“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说毕,拿起勺子盛了些水,酌而饮之。在吴隐之看来,就算贪泉之  相似文献   

12.
沁彬 《先锋队》2011,(4):62-62
“贪”在词典里足个贬义词,指“对某种事物的欲望老不满足”,它与生活中贪婪、贪心、贪财、贪色、贪得无厌、贪赃枉法等不好的事情都密不可分。从健康角度看,“贪”也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多位权威专家指出,“贪”就意味着过度,贪吃、贪睡、贪杯、贪玩,甚至贪看、贪动等生活习惯,都对健康有着意想不到的危害。常青道“知足常乐”,要想留住健康,就要远离“贫”字。  相似文献   

13.
贪泉与廉泉     
据《晋书·吴隐之传》载:距离广州20里的石门有一眼泉叫贪泉。相传喝了贪泉的水便会产生贪得无厌的欲望,使人贪赃枉法。饮贪泉的官员也多以贪名昭著,贪泉便随之“声名显赫”,在百姓中广为流传。贪官们不从自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1,(13):75-76
当前,有一种很隐蔽但并不少见的腐败类型——“蚁贪”。主人公大都是处于权力末端的“小人物”,职务不高,他们凭借“蚂蚁搬家式”的隐蔽作案手段,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里,一点一滴地多次实施贪污贿赂,直至案发。“蚁贪”贪出惊天大案浙江省天台县教育局教研室原主任陈义栋、原副主任钱祖伟堪称创造了中国“最小”的贪腐记录:在职期间与印刷厂厂长约定,印制该县中小学试卷,每张试卷提取1.2分的的“好处费”。  相似文献   

15.
戒贪三策     
《醒世恒言》载:“薜录事(官名)于高烧昏迷中化为鲤鱼,跃入湖中,恰遇渔夫垂钓。明知饵在钩上,吞之必祸身,但禁不住香饵扑鼻,张口咬之,终被钓去。”作者点评曰:“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这则“人变鱼被钓”的故事,真是入木三分,颇值得回味。纵观近几年反腐败斗争中纷纷落马的贪官污吏,大多是“识得破”却“忍不过”而吞下“利钩”祸害国家、殃及自身的。利诱面前“识得破”,缘何又“忍不过”,而终遭“被钓”之厄运呢?其原因只在一个“贪”字。先哲有言:“祸莫大于贪。”贪则智昏,不计后果;贪则心狂,胆大妄为;贪则“高烧发昏”,难以分祸福。殊不知,“自作孽,不可活”,自投罗网,想回头也来不及了。要“识得破”又“忍得过”,现  相似文献   

16.
在政法系统,雄踞一方的肇庆市委原副书记、市政法委原书记黄平方深谙“官商绑交”之道,且嗜赌如命,被称为“四贪干部”:“贪官”、“贪权”、“贪钱”、“贪赌”。不久前黄平方被揭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入狱13年。  相似文献   

17.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一批又一批的贪官被揭露出来。人们从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即大多数贪官的背后都有一个“贪夫人”。她们当中,有的默许贪夫多捞快捞;有的怂恿贪夫能捞则捞;还有的与贪夫配合“默契”,我收钱你办事;个别的甚至打着贪夫的招牌,抛头露面...  相似文献   

18.
近日媒体报道,利用手中处理山林纠纷的权力,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林业局调处办主任农建春公然向村民多次索贿达20余万元。此人以种种借口索要钱物时,每一次讨价还价的谈话都被村民们录了下来,在总共8张录音光盘中,他说得最多的就是:“你不给钱,是搞不定的。”农某在边远山区的县林业局下边当一个主任,脸虽厚,心虽黑,多次索贿的“战果”也仅仅是20余万元,其“贪绩”实在无法与一些重量级贪官们相提并论。究其原因,绝非他的“主观努力”不够,而是所处地域太穷了,所居官位太低了。相信以他无孔不入的敲诈意识,多少不论的敛财手段,锲而不舍的索…  相似文献   

19.
苏轼:腐败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根除之日,当夕是何年。但愿官自律,夫妻共婵娟。李煜:春花秋月流泪了,腐败知多少。昨夜反腐吹劲风,故已不堪回首牢狱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主人改。问君悔泪几多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捕未判时分,最难将息。三番五次串供,怎敌它反腐风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曹雪芹:满纸忏悔言,一把辛酸泪,都慕贪官好,谁知其中味。辛弃疾:少年不识“贪”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尝“贪”味强出头。如今识尽“贪”滋味,欲“缩”还休。欲“缩”还休,却恨贪水覆去难…  相似文献   

20.
心正身自正     
据史书记载,东晋末年,凡到广州任职的官员均会变成贪官,其“原因”就是饮用了距城20里外的“贪泉”之水。吴隐之也来广州做官,他“慕名”来参观“贪泉”,看到贪泉不过只是一洼泉水,便对家人们说:“到广州地区的官员为什么会贪得无厌,原因我找到了,并不是这贪泉之水。”他特意舀水而饮,并赋诗一首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以后的事实证明,吴隐之并未因饮用“贪泉”之水而变贫,相反,他却是更加清廉。由此可见,人的贫与廉,关键不在外因,而是在于其自身,在于其“心志”,心正身自正。 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