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玲 《岭南学刊》2011,(3):38-42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广州市农村地区公共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出来。从协作型治理视角出发,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与农民、农村社区之间多元互动的供给机制是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我国的公共服务一直由事业单位承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事业单位的数量和人员规模在不断扩大,国家财政对事业单位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尽管如此,事业单位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仍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需求,供与需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将事业单位改革推到了社会改革的前沿,成为当前改革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3.
政府职能转变是当前我国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中公共服务是政府大力提升的内容之一。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公共服务体制具有无限政府,供给的低水平、广覆盖,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效率低下等特点;供给与需求中的供方逻辑;政府间关系主要表现为中央集权。了解过去的公共服务体制无疑对今后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服务整体性治理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逢春 《求索》2014,(12):117-122
整体性治理源于新公共管理的式微与信息技术的勃兴。该理论循由“重新整合”到“整体性治理”的逻辑进路,主要关注治理目标、完整性过程、基于责任感的整合、制度化与信息共享。整体性治理通过组织建构层面的层级整合、从结果到结果的过程探求、责任感与制度化的工具契合、信息技术的深层应用,诠释了“逆碎片化”的“整体性主张”,为解决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单一、、治理主体“各自为政”与治理机制“碎片化”的现实困囿提供了理论参考。藉此构建农村公共服务整体性治理框架,期待政府、市场与社会治理主体形成舍力,加快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乡镇社会治理结构中,代表公民精神需求的象征空间以及与政府管理行为相关的制度性空间存在不足与缺失,需要通过协调所在乡镇的公民与政府相关力量来解决,即政府的角色应转变为构思和建构一些明显具有完善社会公信力、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而公民力量的强化可以通过民主对话与参与生产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刘博 《理论月刊》2015,(3):137-141
上海在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构建的探索上走在全国的前列.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构建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模式基本情况的分析,梳理当前中国语境下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构建的机科、路径与规范,深入挖掘其现实推广价值和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雨婷 《思想战线》2011,(Z1):292-294
公共服务从产生开始,就始终是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尤其是农村公共服务,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研究是当前农村问题研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讨的重点,通过对众多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对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理论进行了综述。从农村公共服务的性质类别、三级行政架构和现实农村公共服务政府供给模式三个方面对国内的最新研究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王永生 《新东方》2000,(3):47-49
政府职能转变是当前我国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中公共服务是政府大力提升的内容之一。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公共服务体制具有无限政府,供给的低水平、广覆盖,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效率低下等特点;供给与需求中的供方逻辑;政府间关系主要表现为中央集权。了解过去的公共服务体制无疑对今后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城市社区治理视为一个场域,研究如何对城市化带来的流动人口进行有效的社区治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极大地阻断流动人口与其户籍地有关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支持的同时,在流入地的社区生活层面,又未能形成吸纳流动人口、鼓励其社会参与的开放机制和环境,削弱了本已稀薄的社会资本,使"弱社会"更弱。要实现合作共赢的治理目标,离不开一个具备深厚社会资本存量的社会,故而,流动人口社区治理问题的关键在于培育社会资本,改变社区"弱社会"的状态。基于对流动人口社区治理场域中政党、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这五大主体的场域位置和关系构型的分析,本文探讨了中国城市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并据此得出结论:以国家和社会的双向互动为基础,改变"强政府,弱社会"的基层格局,重塑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结构,才能有效地实现社区的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公共服务治理革新的同时,也出现诸多不容忽视的风险挑战。在应用范围上,人工智能于社会治安、交通基建、市场监管、反腐倡廉、应急管理、医疗保障、文化教育、能源管理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提高了公共服务决策能力、公共服务组织的管理效能、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公共服务组织与服务对象互动,以及强化了公共服务组织的内外部监督。但人工智能嵌入公共服务治理也面临着数据质量不足、技能人才短缺、统筹规划抵牾、数字鸿沟庞大、解释问责模糊、伦理冲突激化、安全隐私脆弱、就业收入分化等风险挑战。于公共服务治理场域中克服这些困境与问题,是发展具有创新性、可靠性、安全性的人工智能嵌入模式的必由之路。在收益与风险间寻求平衡,可以有效促进以证据为主导和以数据为支撑的公共服务治理路径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以科层制为依托的行政一元化治理模式存在组织形态与思维方式上的局限性,而其伴生的信息劣势和权能短板也导致了治理空白、反应迟缓和治理偏差,这使其在面对转型社会的治理难题时陷入困境。在"一线"构建政府治理场域为变化社会提供了"在场化"的治理方案:科层内部的干部动员机制和科层动员机制实现了信息资源与权能资源在治理"一线"与决策层之间的有效对接与传输,进而使得一线行政主体和上级行政主体分别实现了实质性与虚体性的"在场";而政府推进的社会动员则实现了社会、市场领域的多元行动者由"自在"向"自为"的角色转化,并获得了"在场"的治理主体地位。由此,在治理"一线"形成的以广义政府为权威核心,多元治理主体有机协同的治理场域格局,不仅在工具理性层面矫治了一元治理和科层治理的弊端,弥补了治理目标与治理手段之间的裂隙,也产生了国家与社会相互支持的嵌入式治理的溢出效应,从而以"增能"与"减阻"两个向度强化了变化社会中的政府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传统观点认为,地方经济或财政实力决定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但是,我们认为公民参与、社会组织、信息沟通、电子政务技术等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更具影响力。在公共治理理论框架下,本文分析了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综合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吴平  蒋飞海 《人民论坛》2012,(20):18-19
随着社会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需求,特别是公共服务需求随之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及管理工作的地位日益凸显,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共同体,构成公共服务供给及组织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基于成都市典型乡镇、街办的调研,探讨新形势下社会公共服务的多元化供给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小明 《人民论坛》2022,(22):69-73
城市风险的“超辖区化”特征导致我国属地管理为主的风险防控模式可能陷入失灵困境,建立城市跨域风险协同治理是回应这一挑战的必然选择。为此,需要完善关于城市跨域风险协同治理的顶层设计,探索“综合协调、协同共治、属地管理”的治理体制,设立“综合性协调机构”为主导的组织体系,理顺各类机构的职能关系,构建“发生地为主、波及地为辅”的责任框架。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构建完善的协同机制、沟通机制、评估机制、利益机制和信任机制,以促进城市跨域风险协同治理更加规范、持久地运转。  相似文献   

15.
正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中,政府和治理定义的演化变迁显示出服务性的共同趋势。政府治理的含义也因此由原来的统治、控制和管理发展为以公共服务为核心内容的公共权力分配、公共资源协调、公共事务管理的总和;合法型、透明型、责任型、法治型、回应型的服务型政府治理,即"善治"型政府为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公共服务的有效  相似文献   

16.
叶继红 《学习与实践》2021,(12):132-140
网络化治理的兴起是为了有效应对日益纷繁复杂的社会治理形势,农转居社区作为一个转型中的空间场域,交织着诸多的矛盾与问题,内在地要求更能应对复杂环境的网络化治理模式.网络化的作用机制表现为,通过对结构进行改造使结构具有弹性与开放性,通过对制度进行重塑使制度具有韧性与回应性,同时网络因充当了结构与制度的中介而对制度的绩效产生...  相似文献   

17.
县城是新时代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因地制宜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在于提升县城公共服务能力。适应县城城镇化趋势和要求,应强化县城公共服务供给,增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县城偏好,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县城公共服务,提升县城公共服务的县域辐射能力,意味着政府要承担更多责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形成政府与社会互动合作机制,推进数字赋能,是适应县城城镇化趋势的公共服务供给强化之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嵌入下公共服务供给中农民合作行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先文 《求索》2010,(7):53-55
公共服务的性质决定了其合作提供的困境。我国农村社会资本雄厚,可促进公共服务的农民合作供给。文章对我国农村社区社会资本进行了测量,用博弈模型分析了社会资本嵌入下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农民合作行为选择及其机制,提出了培育农村社区社会资本、促进农民合作供给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社会管理工作变得日益复杂。当前深圳社会治理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应探索研究社会网络化治理的一般运行机理和方法,研究解决深圳如何有效应对信息化时代下的新挑战,进一步提升其公共管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国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服务供给是现代政府的首要职责,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要旨在于通过体制创新提升和优化公共服务的质量。尽管国情不同,但公共服务供给有其自身的共通性规律。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考察,探究其中反映时代要求的共性特征和基本趋势,可以为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提供可资借鉴的有益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