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芙 《德国研究》2001,16(4):15-15
德国著名国际问题评论家克劳斯 -迪特尔·弗朗肯贝格尔在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头版上谈了他对美国的看法 ,摘译如下 :如果说在世界政治中确实有人不守规矩的话 ,那么看样子美国人目前正在加紧这样做 ,而且它还尽可能表现得不守规矩。如果说对这个自封为“世界领导大国”有什么可指责之处的话 ,那就是它那自我孤立的单边主义行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尤其从“全球化挑战”的角度来审视 ,这种错误的行为就更不可取。的确 ,布什政府可以有充足的理由说他们按多边主义行事没有得到什么好处 ,尤其是当这种政策与他们追求的传统民族利益发…  相似文献   

2.
正《当代韩国》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93年,每年出版四期,每个季度末的25日出版。《当代韩国》一直致力于韩国及朝鲜半岛相关问题研究,现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赐稿。本刊采用匿名评审制度。本刊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稿件一经刊发,即付稿酬。  相似文献   

3.
正《当代韩国》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93年,每年出版四期,每个季度末的25日出版。《当代韩国》一直致力于韩国及朝鲜半岛相关问题研究,现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赐稿。本刊采用匿名评审制度。本刊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稿件一经刊发,即付稿酬。投稿时请注意学术规范及注释规范等问题。投稿事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韩国概览》简介郑成宏随着中韩关系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部全面、系统、准确地介绍韩国情况的读物。青岛大学太平洋研究中心组织了从事韩国问题研究的几十位学者,用三年时间共同编写了《韩国概览》一书。该书已由人民出版社于1997年出版发行。《韩国概览》一书通...  相似文献   

5.
本刊致力于弘扬学术创新精神,坚持学术自由和平等的方向,积极报道韩国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热情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们踊跃赐稿。本刊内容:主要刊登把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结合起来研究的成果,特别是对全球整体的变化与特点的分析,专题性问题的深度透视,宏观的、战略的  相似文献   

6.
韩国促进音乐业发展组织出版了一本音乐刊物《韩国音乐界》,向国外宣传韩国的流行音乐,该刊以4种文字出版,包括韩文、英文、日文和中文。 《韩国音乐界》由韩国文化观光部资助,是第一本向国际文化市场介绍韩国通俗文化的刊物,计划每半年出一期。创刊号上简要记述了2000年韩国流行音乐界的重要事件,包括金碟奖以及活跃的流行音乐歌手,还对2000年韩国人气最旺的歌星以及中国歌手孙悦和日本流行音乐歌星作了重点介绍。 《韩国音乐界》印制了2万份,每种语言5000份。韩文版主要发送给音乐制作人、广告文字撰稿人和在海外居…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生活在首尔的韩国青壮年中的意见领袖为对象,通过FGI方法调查了他们心目中的中国形象。研究结果表明,受访者对中国非常关注,但对中国的认识和情感都偏向负面。如,他们对社会主义制度持有偏见;认为虽然中国经济有巨大潜力,但发展水平仍很低;认为中国社会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贫富差距大、食品不安全、治安差、不注重环保、市民修养低等。受访者对中国崛起充满担忧,认为中国崛起后会成为霸权国而威胁韩国。在中韩关系方面,他们不认为中国是可信任的合作伙伴,虽然希望强化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但不愿承认韩国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韩国人对中国的上述认识中有一部分是刻板印象,其成因是社会制度差异以及诸多历史原因。他们对中国流露出不信任、自尊、自卑以及受害意识等复杂情感,也促成了其对中国的负面评价。  相似文献   

8.
文化交流的理想类型──兼谈韩国古文人心目中的屈原形象李炳汉1、韩中文化交流的渊源1-1司马迁《史记·朝鲜列传》:“燕人卫满避秦祸东奔,在朝鲜王俭奠都建国。”金富拭《三国史记·新罗本纪》:“始祖三十八年”(B.C.20)条:“中国之人苦秦乱东来者多,处...  相似文献   

9.
《当代韩国》2008,(1):F0003-F0003
  相似文献   

10.
得益于本国的高速发展和积极的对外传播,韩国的国家形象在近30年的时间里实现了质的飞跃:从一个经济落后、军人专制、南北对峙的形象,转变为以经济发达、政治民主、南北和解、活力动感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形象。韩国经验的启示在于:一,国家形象提升的基础是国力的提升,对外传播工作的实质是把这一情况适时准确地告知传播对象;二,国家形象的定位要与国家的发展战略方向一致,由适当的机构统筹协调国家形象建设工作,切实贯彻国家的发展战略和与此相辅相成的国家形象战略;三,对外传播要以传播对象为本,充分考虑外国人的真实感受,针对传播对象的特性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四,充分发挥跨国企业在国家形象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一)关于注释1.注释包含引文注释和释义注释,分别对正文中引用的文献来源及正文中的相关内容加以解释与扩展。2.直接引语须注明文献来源。无论理论、论断、观点或者思想性的注释,还是事实或者信息性的注释,均应优先援引权威来源。3.注明文献来源的注释应该能够回溯,即作者应保证注释信息清晰、准确。解释性或者补充性注释宜简洁明了。如非综述性的文字,不鼓励过于庞杂地堆砌文献来源。转引性的注释应该注明转引来源,不可将源自其他著作的文献直接列为第一手来源。  相似文献   

12.
正(一)关于注释1.注释包含引文注释和释义注释,分别对正文中引用的文献来源及正文中的相关内容加以解释与扩展。2.直接引语须注明文献来源。无论理论、论断、观点或者思想性的注释,还是事实或者信息性的注释,均应优先援引权威来源。3.注明文献来源的注释应该能够回溯,即作者应保证注释信息清晰、准确。解释性或者补充性注释宜简洁明了。如非综述性的文字,不鼓励过于庞杂地堆砌文献来源。转引性的注释应该注明转引来源,不可将源自其他著作的文献直接列为第一手来源。  相似文献   

13.
《韩国市场经济模式》简介郑成宏韩国在1996年加入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引起世人瞩目。众所周知,40多年前韩国是一个资源贫乏、基础薄弱、发展落后的农业国,但它在短短的30多年里在东亚崛起,开始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变。这不仅是令人沉思的问题,更是一...  相似文献   

14.
崔承现所著《韩国华侨史研究》一书于2 0 0 3年 8月由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著作是运用辩证的人类学和民族发展理论 ,以丰富的历史文献、统计报告和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 ,对韩国 (朝鲜 )华侨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书中指出了韩国华侨开始作为中韩传统宗藩关系下的“上国”国民 ,这种身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华侨华人存在不同之处。韩国华侨作为近代历史的产物 ,在形式与内容上相互矛盾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成为韩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韩国华侨在冷战时代被迫采取“一边倒”的意识形态认同 ,以独特的、“沉默”方…  相似文献   

15.
按西方学者看法,多元化定义是:1.为分配和分享政治权利的、特有的制度安排;2.这些安排在学说上加以保障;3.多元化存在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由各种适当独立和自治的社团组成。此外,各群体在形成社会约束性决定方面有一些发言权;通过群体相互调整过程彼此约  相似文献   

16.
美韩之间在粮食方面的博弈由来已久。美国出于自身利益在朝鲜战争结束后开展了对韩国的粮食援助,大量的美国粮食进入韩国,一方面为韩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建设做出了贡献,但另一方面也侵蚀了韩国的粮食主权,大大降低了韩国的粮食自给率,使得韩国的粮食消费大量依赖进口。为维护自身的粮食安全,韩国也进行了努力,与美国进行了博弈,特别是在主食大米方面。韩国的努力卓有成效,但在总体的粮食安全方面,韩国仍需要未雨绸缪,解决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对日本和平运动的相关报道为中心,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对日本和平运动从积极声援到实际支援,经文革前期批判日共宫本显治集团所领导的和平运动,支持日本人民的反美斗争,以及中日复交后近十年对日本和平运动的漠视,再到重新关注和研究日本和平运动的发展演变历程,总结了各个阶段中国人的日本和平运动观的特点,分析了目前日本和平运动未能引起中国人共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美国学者眼中的中国和平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飞 《美国研究》2005,19(4):132-141
2003年10月1日始至2004年3月31日,笔者走访了60位美国学者,同他们就中国和平崛起与中美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交流。①现将受访学者的主要观点加以综述,并对采访情况做简要介绍。一这次采访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美国学者对中美关系中长期走势的看法。有两个重要事件为背景:一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提出了“战略机遇期”这个概念;二是中国学界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概念,并引起中美两国战略界的极大关注。笔者曾参与中国战略界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课题研究,这促使本人对中国和平崛起与中美关系的相互联系和作用进行了一些思考。中国要实现崛起,只能以…  相似文献   

19.
贾颉 《法国研究》2013,(4):77-82
传统文学理论重视作者和文本本身,而忽略了读者这个群体。接受美学则开始重视读者这个概念,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文学审美维度。接受美学认为一部作品的价值更多地在于读者对文本的接受,同时提出一个重要的概念:期待视野。也正是由于这一观点的提出,长久以来被忽略的读者这一角色开始被理论家重视。本文尝试用接受美学理论分析旅法作家戴思杰的作品《巴尔扎克与小裁缝》这篇小说在中国和在法国的接受情况,接受差异,以及其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