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四川沃野千里,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历史悠久,被誉为天府之国.然而,天府之国却是一个灾难频发的地方.在四川数千年文明史上,巨大的灾难发生过无数次.但是,无论多大的灾难,都吓不倒、压不垮英雄的四川人民.四川在一次次灾难中重新崛起,天府之国美誉长存.  相似文献   

2.
正追随工业化的脚步,追赶工业文明的浪潮,创造天府之国工业文明的新辉煌,这是近代以来四川人的不懈追求,是当代四川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回望四川迈向工业文明的历史足迹,可以给我们许多重要的启示。人民政权的建立:开启四川迈向工业文明的航程独领风骚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道路极其艰难。自然,处于国  相似文献   

3.
“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邓小平同志这一精辟论述,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分析省情 寻找腾飞的必由之路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然而真正称得上“天府之国”的仅仅是成都平原,  相似文献   

4.
1996年,周华和丈夫从"天府之国"四川,来到农一师八团机耕队,承包了棉花71亩,年收入虽有1万元左右,但是家里有两个孩子,一家4口人,日子仍过得很艰难。她和丈夫左思右想,决定实行多种经营,发展养猪。万事开头难,要发展,一是缺资金,二是没技术。没有资金,她依靠自己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四川人民心中的丰碑姜忠小平同志谦逊地说,他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四川人民却要自豪地对他老人家说,您是四川人民的骄傲,任凭时光流逝,生离死别,都割不断小平同志与巴蜀大地的血肉联系。一、割不断的乡情四川是我国西南的内陆大省,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远在...  相似文献   

6.
四川沃野千里,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历史悠久,被誉为天府之国.然而,天府之国却是一个灾难频发的地方.在四川数千年文明史上,巨大的灾难发生过无数次.  相似文献   

7.
刚满三十岁的李维莲是二师三十三团七连的一名农业职工兼连队女工主任。今年她种植的260亩棉花和30亩枣园,通过精心管理和水肥运筹,长势喜人。李维莲这位来自"天府之国",从小就养成吃苦耐劳、敢说敢干的"辣妹子",2009年毅然把30亩中低产棉田改种成了红枣直播园。为使新种植的红枣出个好苗,她特地雇了十几个人,把整个地里的棉杆、杂  相似文献   

8.
<正>现年41岁的邹珍蓉是农一师十团灌溉科的一位职工,她怀着对农场的一片热爱之情,勤奋学习科技知识,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邹珍蓉是一位来自天府之国的川妹子,1994年随丈夫来到十团灌溉科,她的家住在干渠闸点,有一  相似文献   

9.
正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孕育出了四川"天府之国"的美誉。激荡千年的历史,书写在了纸面之上,印刻在了丰沃的土地之中,浸润到了川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品一杯盖碗茶,一片树叶的背后是茶马古道上的往来不绝;喝一壶烈酒,唇齿之间是百年窖藏的浓厚醇香;触一块方砖,指尖轻抚的是古城墙世代守护的承诺……岁月之间,我们穿过历史看四川。  相似文献   

10.
<正>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发生作用。内生是指由事物内部作用演化而产生新的属性或新的优势。四川古称"四塞之国",素有"西部天眼"、生命盆地、天府之国之称,内生特征十分鲜明。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特殊的盆地环境孕育了厚重的巴蜀文化,演绎了跌宕的历史篇章,创造了瞩目的发展成就。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  相似文献   

11.
四川素称“天府之国”,大自然和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山川秀丽的自然美境和钟灵毓秀的人文景观。四川现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6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7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2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1个,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大省。  相似文献   

12.
走进蜀中大地,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气息扑面而来处处是融入世界经济大潮的红火景象: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150多家落户四川,这些企业,已在成都、眉山、德阳、绵阳和乐山等市州“遍地开花”,变“天府之国”为“天府之域”。四川已成为外来投资者投资西部的首选之地。  相似文献   

13.
秦汉以前,因四川地处西南,四周被大山环抱,算是地荒人稀、民风顽蛮不化之地.从汉朝开始,四川日渐物丰民富,成为群贤汇聚、英才辈出、文化发达、人杰地灵的天府之国.究其原因,得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其中之一.其卓越的功臣,自当首推汉朝的文翁太守.  相似文献   

14.
杨桂英是农一师一团十九连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植棉女工,年仅39岁,多年来一直在生产一线从事棉花种植工作。仅2000-2004年,杨桂英累计总产籽棉55.3万公斤,平均亩产籽棉391.6公斤,实现总产值231万元,累计向国家上缴利润36.2万元。1986年,杨桂英从天府之国四川来到了盛产棉花、水稻的农一师一团,在十九连开始了她的团场职工生活。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她十几年如一日,一直在大田一线承包土地。她努力钻研种棉技术,硬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和对植棉工作的执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她先后获  相似文献   

15.
一提起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红花街道双桥新村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陈文美的名字,社区居民没有不知道的。“她是我们的好书记、好主任。”“她最关心我们老年人的事,我们有事都喜欢和她说说。”居民们都这样亲切地称呼她、评价她。“我就是来吃苦的”今年50出头的陈文美,  相似文献   

16.
<正>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央洞察全球发展格局新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怎样依托基础和优势,讲好四川故事、找准四川定位、推动四川发展,真正打造"一带一路"内陆核心腹地,建成内陆开放战略高地,是我们要思考和回答好的课题。——王东明  相似文献   

17.
正说起"好山好水好风光"的四川,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拥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平原,然而我省还有一些山高水远的贫困之地。那儿生态资源极其丰富,可当地群众还没找到致富秘籍,全省还有380多万贫困人口亟待脱贫。那么,如何助推他们脱贫奔康?答案是——生态旅游扶贫,不仅让贫困群众吃上生态旅游饭,更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为验证这一答案,记者来到九寨沟县漳扎镇郎寨村,探寻这条独特的致  相似文献   

18.
蒋艳 《红岩春秋》2014,(7):26-28
正从明末天启元年(1621年)永宁土司奢崇明父子之乱开始,截至康熙十九年(1680年)"三藩之乱"被平定,前后60年,四川境内的兵灾战乱一直持续不断。在长期战争、灾荒、瘟疫的交相摧残下,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到了清初,已成为全国遭受战争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经过这次浩劫之后,清初统计人口,情况严重到令人吃惊:全川仅有五六十万人,甚至有的县仅有两三百人。康熙年间发布了《招民填川诏》,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康熙  相似文献   

19.
吴慧君,今年28岁,来自“天府之国”四川。1999年到农二师二十九团三连承包土地,一晃7年过去了,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承包的158亩棉花连续两年成为连队的高产田,2004年总产籽棉79224公斤,单产达到501公斤,纯收入9万多元。2004年,她被二十九团授予最佳植棉能手称号,被农二师评为群众性丰产攻关棉花高产达标个人。  相似文献   

20.
《湘潮》2017,(5)
正陈琮英是新中国开国元勋任弼时的妻子。任弼时被我们党誉为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作为任弼时妻子的陈琮英,就像是忠实陪伴在骆驼身边的驼铃,她数十年如一日,先是用当女工换来的收入接济任弼时读书,任弼时参加革命后,她又默默无闻地担负起服务工作,照顾好他的生活,担任他的机要秘书。她用自己一生的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红色湘女的传奇之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