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艾梅 《新疆人大》2009,(7):32-33
只为光明普照人间一位诗人说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追求光明是人类永不停歇的脚步,可是谁能想象呢,在高度文明的今天,却还有很多人生活在蜡烛和煤油灯的时代里!  相似文献   

2.
正如果不是停电,自己是绝不可能想起煤油灯的。确实,生活在大城市,整天为工作忙碌,被杂事缠身,谁会有空或者无聊地想起煤油灯呢?不过,城市生活也有意外,比如夏天用电高峰的时候,猛不丁就停了电,抬头四望,整个小区黑漆漆一片,如同突然掉进了深渊,让人有些惊慌失措,甚至有些惶恐。这种时候,自己会本能地想起儿时乡村用的煤油灯。笔者出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的川北农村,熟悉煤油灯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掌。那阵子,只有公社所在地的街上才有电灯,村子里是不通电的,家家户户都用煤油灯。有的煤油灯是买的,有的是自制  相似文献   

3.
人生与灯草     
一位朋友带着问题去拜访一位高僧:漫漫人生,为何常常显得这样平淡?高僧并未答话,而是从屋里端出来一盏煤油灯,嘱咐朋友把灯点亮。灯火如豆,但可以看到室内的一切。高僧告诉这位朋友可以把灯拨亮点儿,再拨亮点儿。但灯里的油很快熬干了。  相似文献   

4.
<正>我家老房子的一个空房间里,还放着30年前父亲用的一副老旧、破烂的马垛子。马垛子是外公用竹林里最好的青竹篾编的,父亲一直舍不得扔。1988年,我出生在贵州关岭岗乌镇上的一个小村庄里,照明还是父亲用墨水瓶改造的煤油灯,生火做饭全靠煤。我出生后,家里经济负担增大,石漠化严重的土地上,庄稼收成并不好,母亲每隔两三个月都得向外婆家去借几斗包谷。为了贴补家用,父亲卖掉了爷爷留下的屋基,买了一匹黄马,外公给父亲精心编制了一副马垛子后,父亲就开始了驮煤卖煤的营生。天还未亮的时候,父亲已经起床,给马喂水和青  相似文献   

5.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4,(14):22-24
面对被拆成一片废墟的村庄,姜涛将一份平度市东阁街道办事处的《答复意见书》拿给本社记者看.内容如下:“北姜家庄村是在集体土地上的村庄自主拆迁改造,尚未进入土地征收阶段,并不存在违法征地问题。街道只是协助指导开展工作,不存在违法参与该村旧村改造行为。”“拿到这份答复,我咋也想不通,你说我们村都被拆成这样了.居然还没有征地?如果不征地就这样乱拆,还不违法?怎么还不存在违法征地问题呢?街道还没参与,拆光了全村房子,都是村委会自作主张?村委会有这么大的胆子吗?村委会这么胡搞,政府会不管?”姜涛喃喃地问。  相似文献   

6.
生命里蛰伏着的那一抹很重要的意念,正被一分一秒地抽走,悄无声息地抽。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黄昏就已翻过了门前的山峦。有些山峰起雾了,而另一些山峰还在夕阳的金光里兀自绿着。离村庄二三里远的石庵,被千岁的银杏、水杉和一面开着紫花另一面开着凝脂般白花的打碗碗花环抱着。露水很重的清晨,樵夫的身影在密林中一闪而过。猫头鹰隐居山中,偶尔发出凄迷如梦的怪异之声,村人于是就会紧张起来,传说听到猫头鹰叫,周围就会死一个人的。  相似文献   

7.
那个时候,那些个夜晚,我就那样寂寥地站在窗前,看周围窗子里的灯火花朵一样在暮色四合的时候渐次漫开,就是在那样简简单单的情节里,我的村庄像一只小船顺水泊来。西园肥硕的红薯秧藤,前园平凡的土豆花,后园密密匝匝的枣树,以及秋后树尖上寂寥的红枣,以及石头的矮墙上由繁华而荒  相似文献   

8.
曹娟  ACE 《福建乡土》2006,(5):33-33
生命里蛰伏着的那一抹很重要的意念,正被一分一秒地抽走,悄无声息地抽。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黄昏就已翻过了门前的山峦。有些山峰起雾了,而另一些山峰还在夕阳的金光里兀自绿着。离村庄二三里远的石庵,被千岁的银杏、水杉和一面开着紫花另一面开着凝脂般白花的打碗碗花环抱  相似文献   

9.
越战期间,美国男子穆司提每晚都点着一根蜡烛,站在白宫前表达其反战立场、有一天晚上下起了雨,他还是手拿蜡烛站在那里、一个记者忍不住问他:“穆司提先生.你真以为你一个人拿着一根蜡烛站在这里.就能改变这个国家的政策吗?”穆司提回答:“不.我这样做不是想改变这个国家.而是不想让这个国家改变我。”  相似文献   

10.
阎崑 《台声》2002,(5):30-31
算起来那是1982年,台北县万里乡的一个小村庄发生了一件蹊跷事,村中妈祖庙里供奉的妈祖塑像不翼而飞,下落不明。这尊妈祖被村里人焚香祭拜了100多年,如今被人偷走了,这还了得!全村男女老少自发地四处寻找,但一连几天,毫无结果。  相似文献   

11.
近日,广西南宁市公安局心圩派出所缴获了3头涉嫌被盗的耕牛,可他们寻遍了附近的村庄都找不到失主,不得已只得将牛暂时关养在派出所的院子里。于是,这些天来,民警们上班时多了一份重要工  相似文献   

12.
2009年2月28日,是冰心奶奶十周年祭日。 每每叫“冰心奶奶”.我脑海里漾起的如沐春晖的温暖和老人那“满蕴温柔”的美丽,心就像要被融化了。  相似文献   

13.
一踏进这个长江南岸的村庄,就像进入了一个繁华城镇的一角。一条长4000米、宽20米的纵贯街心的柏油马路两边,是一排商店。商店后面,是一幢幢排列有序的村民住宅楼,一律红瓦白墙,不规则的多面体式的造型,使人联想起在欧洲常见的别墅群落。村庄的东北面,是16万平方米的工业区,一组组大墙围起的厂房,布局合理。村庄的东南面,是接待旅游者和本村富裕户住宿游乐的面积20公顷的度假村,面里设有宾馆、娱乐城、球场、旱冰场、游泳池和西班牙式的小别墅。其中有一座被称为村庄大都会的主楼高达16层。度假村不时进出豪华的汽车,走动着高鼻…  相似文献   

14.
郑海  孙瑞 《今日民族》2001,(10):21-27
曾经几次到过中甸,多数被辟为旅游景点的地方我都跑过了,但始终没有正经写过什么东西。心有所依手上却不敢动,毕竟没有认认真真去过一个藏民居住的村庄,对藏族村民的真实生活几乎没有面对面地观察和聆听。不久前,终于有了一个进藏民村庄做调查的机会。连续几天,我都和同事在那村子里转悠、走访,尽量与男女老少们交流,在本子上记录下种种数字,看他们如何早起晚归,如何种地放牧,如何收获,看他们如何串门子,如何在火塘边打酥油茶待客,如何在经堂里念经,听他们清亮如泉的笑声,当然,也力图感受他们在内心里正如何来面对变化纷呈…  相似文献   

15.
感悟师恩     
谢杰 《现代领导》2007,(2):42-42
18岁那年我从县师范毕业,分到渝陕鄂交界的大巴山深处一所偏僻的小学当教师。学校离县城160里,不通公路,进出大山全靠步行。没有电,点煤油灯照明。吃水要过两条沟去挑,烧柴要翻两座山去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老实说。差不多有一年时间。我总想不通。我在学校每学期都是“三好”生,作文多次获奖,还参加过地区的普通话比赛和演讲赛.各方面表现都不错。那段时间,我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工作得过且过。考学深造的梦想也渐渐潢了。  相似文献   

16.
在我少年时代,一曲《翻身农奴把歌唱》和一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不知不觉就把我的心带到了那片高原。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历的增多.放飞的心还总是在那片高原上。  相似文献   

17.
最后的铭刻     
包利民 《中国减灾》2011,(7X):42-42
<正>1998年夏末的时候,我正在松花江北的一个镇上当教师。小镇距江十多公里,中间是一大片草甸,散落着一些村庄,在离大堤不远处,有一所农业技校,孤孤零零地伴着大江和草地。忽然就涨起了史无前例的大水,沿江的一些村庄全被动员搬走了。那水一天比一天大,以惊人的速度上涨着,此时那所技校还没转移,当时正是暑假期间,校内还有一些留守的  相似文献   

18.
荒漠水源     
戈壁滩中有一块小小的绿洲,绿洲上坐落着一个小村庄,村庄里只有一口细细的泉水。自然,水在这里便珍贵如油。当地的人把泉水遮盖起来,唯恐被阳光照射蒸发掉,使用时更是极尽节省,珍惜每一滴水。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月22日,河北邯郸晚报刊登了一则贫困夫妻的动人故事,主人公是邯郸市丛台区永和里社区卖冰糖葫芦的夏广超。23日,永和里社区的居民们被一个热闹的景观震动了:这天下午1点多,人们竟不约而同地来到社区老住户夏广超的摊点买“夏记冰糖葫芦”。这么多人“一窝蜂“光顾,老夏和他坐在轮椅里的妻子忙得不亦乐乎也供应不上争购的人群。1元、10元、100元……有的买上一串.而有的还没买上就慷慨地丢下钱,拥挤的场面让在附近执勤的交警不得不过来维持秩序。居委会的干部来了,区委宣传部的领导来了,人们还看见扛着摄像机的电视台记者也来了。难怪还没看到报纸报道的社区居民疑惑不解:老夏的糖葫芦是”灵丹妙药”吗?什么原因让贫穷的夏广超“发财”到这个地步……  相似文献   

20.
渠边村日出     
东边沙渠后的天空泛白时,村子里有了些声音:开门声、说话声、铁器的碰磕声,一家一家的窗户开始亮了。   渠边村的黎明灰暗而寂寞。没一句牲畜的叫声。偶尔谁家发动拖拉机,突突的声音把空气震荡坏了,吸到肺里都能觉出不舒服。村里早就没有了驴。牛也剩下不多。羊还有一些。牲畜一少,就不敢大声鸣叫,生怕被发现,整天装哑巴,低着头,在人群里混日子。   这个村里的人或许不知道有一个人一直坐在村头等他们醒来。   等他们村里的太阳出来。   我很久没守望过一个地方的日出了。我知道每个地方、每个村庄的日出都不一样。尽管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