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1949年11月至1952年7月,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和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坐镇重庆,主持中共中央西南局工作。他创造性地贯彻中央的指示,卓有成效地领导了西南全区的政权建设、社会改造、经济恢复和党的建设,充分展现了高超的领导艺术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在此期间,邓小平曾有三十余次题词。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深刻思考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深切关注人民生活的同时,非常关注四川、关注重庆能否尽快致富奔小康的问题。他提出,要研究一下四川太大、人口太多、不便发展、不便管理的问题,要研究发挥重庆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的问题,并多次为重庆题词。题词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有历史的教训,有思想的光辉,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现笔者将多年积累汇集如下,以供读者鉴赏、学习、怀念。1950年1月15日,重庆各界人民在青年馆大礼堂沉痛哀悼在渣滓洞、白公馆等国民党监狱中遇难的杨虎城将军和三百多名烈士,以及在重庆解放前夕为护厂而殉难的烈士。百忙之中,邓小平与刘伯承、张际春、李达等亲往祭奠并送挽联。挽联写道:“为烈士复仇,彻底消灭反动派;争人民幸福,努力建设新国家。”邓小平一生中没有去过西藏,...  相似文献   

2.
胡芳玉烈士是1949年11月27日牺牲的。每逢这悲痛的日子,我都深切悼念那些在黎明前被杀害在重庆渣滓洞的烈士们。我亲爱的战友——芳玉牺牲时才23岁,她是党的好女儿,她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为了人民的自由解放,献出了壮丽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当代党员》2011,(7):31-32
1949年11月30日,五星红旗插上位于重庆市中心的“抗战胜利记功碑”(现解放碑)。 号称“大陆最后一战”的西南战役结束,重庆解放。  相似文献   

4.
<正>“二外公,‘一一·二七’烈士殉难日被写入重庆地方性法规了!”7月1日,在微信朋友圈看到《重庆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规定》正式实施的消息后,年过花甲的肖红将《规定》内容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在心底将消息遥寄给已经离世多年的二外公。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在即,国民党反动派却对囚禁在白公馆、渣滓洞等监狱的革命者进行了大规模屠杀。肖红的二外公谭沈明,  相似文献   

5.
接管重庆     
党妍 《红岩春秋》2010,(2):12-17
1949年11月30日,五星红旗从"抗战胜利记功碑"(现解放碑)升起,西南重镇重庆解放了。 1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并从这天开始,重庆人民对伪政权机构和官僚资本主义企事业单位、文化教育单位进行全面接管。  相似文献   

6.
1949年9月6日,杨虎城等被秘密杀害于“戴公馆”。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解政军立即组织人员清理大屠杀现场,收敛烈士遗体,但不见杨虎城和李绮云的尸体,杨虎城将军的下落成了一个谜。 一天,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走进公安部二科刘祥纶科长办公室反映:杨虎城将军在“戴公馆”被杀后,掩埋在“戴公馆”左侧的花坛内。  相似文献   

7.
唐灿 《红岩春秋》2023,(12):56-59
<正>1949年1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发起西南战役,解放重庆之战拉开帷幕。在进军大西南的钢铁洪流中,严大芳率领第95团,八天八夜强行军1600里,由全军殿后部队变为先头部队。其后,95团佯攻黄桷垭,智取海棠溪,为解放重庆立下了不朽功勋。进发1949年10月,受“大迂回、大包围”作战方针迷惑的蒋介石,错误判断解放军必从北面入川,先占成都,后攻重庆,于是从台湾飞抵重庆坐镇指挥,布置数道防线。  相似文献   

8.
胡丽 《红岩春秋》2023,(1):60-65
<正>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由此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此前,按照党中央及上级党组织“迎接解放,配合接管”的指示,川东地下党组织围绕重庆的解放及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城市展开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重庆较为完整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文献《如何迎接解放》,由川东特委于1949年11月印发,是重庆解放前夕“地下化的最后一次指示文件”。这份文献无落款,没有直接标明写作者、写作时间,然而,翻开这份泛黄的油印册子,思绪顿时被带回到那个风云诡谲、斗争尖锐的时刻。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中一些文章和题词在当年的发表,我曾经是亲历者。虽然过去五十多年了,仍历历在目。1949年11月30日,西南重镇重庆解放,12月初我随西南服务团进入重庆,  相似文献   

10.
《红岩春秋》2009,(6):36-36
1949年5月23日,中央军委发出指示,命令“二野应准备于两个月后以主力或以全军向西南进军,经营川、黔、康”,并成立了由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同志组成的中共中央西南局,统一领导川、滇、黔、康4省的各项工作。自11月始,重庆各地陆续解放。12月1日,解放军在重庆市举行人城式,受到人民热烈欢迎。重庆,由此开始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相似文献   

11.
李炼 《红岩春秋》2013,(1):46-52
1949年11月30日,西南重镇重庆解放。 熟悉中国历史的读者都知道,重庆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政治版图上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2.
1949年11月1日,人民解放军发动西南战役。二野三兵团主力和配属二野的四野一部,由湘西和鄂西直指川东,迅速解放了川东南和下川东广大地区,兵锋直指重庆。11月30日,清晨,蒋介石乘飞机逃离重庆。下午,川东地下党和重庆各界代表过江迎接解放军入城。傍晚,解放军先头部队从朝天门、储奇门等处进入市区,宣告重庆的解放。从此,西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重庆获得新生。纪念重庆解放57周年@艾新全  相似文献   

13.
1949年11月27日,亿万翻身解放了的人民群众还沉浸在新中国成立的万分喜悦中,重庆解放的炮声也已隐约可闻,盘踞在四川的国民党反动派准备南逃之前,对囚禁在歌乐山“中美合作所”的革命者进行了疯狂的屠杀。在300多个死难的烈士中,有一位年仅34岁的共产党员,他叫许晓轩。 1916年10月,许晓轩出生在江苏省江都县。父亲因生活艰辛忧愁苦闷而早死,母亲领着他和兄妹艰难度日。这些,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烙下了永不忘却的印记。 1935年,许晓轩到无锡一个民族资本家办的“公益铁工厂”当会计。当  相似文献   

14.
1949年,在解放南京、上海后,中央决策,命令刘邓大军入川解放重庆,解放西南。不久,中共中央西南局在湖南常德组成,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分任第一、第二、第三书记。那时,我是西南服务团新闻出版中队的一名普通战士,进军到湘西芦溪后,正在休整待命。一天.中队指导员雷勃同志召集大家传达上级命令:“准备出发,到重庆办报。”有同志问:“办什么报?”“新华日报!”场内立即沸腾起来。“新华日报是西南局的机关报,我们将在邓政委领导下工作。”同志们从心底发出欢呼声,充满着自豪感。1949年12月10日,《新华日报》在重庆创刊了,在办报的过程中,小  相似文献   

15.
1949年11月30日,西南重镇重庆获得解放。由于战争和国民党政府的恶意破坏,城市经济已陷于崩溃,工商界百业萧条,不少工厂关门,大批工人失业,人民生活困难。重庆解放后,广大工人情绪高涨,对共产党寄予很大期望,希望共产党带领他们去斗“资本家”,希望提高工资,减少工时。其时,有的工作干部缺乏管理城市工商经济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刘邓大军解放并接管了西南重镇重庆。进城后不久,一些同志开始滋长了居功享乐思想。  相似文献   

17.
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刘邓大军解放并接管了西南重镇重庆。位于中山四路36号的市委大院是当年中共中央西南局所在地,邓小平、刘伯承、贺龙都住在这里。  相似文献   

18.
黯然的逃离     
1949年,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席卷了中国,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从南京迁到广州,又从广州迁往重庆。11月30日重庆失守又迁往成都,国民党在大陆的立足之地只剩西南这一隅了。 而此时,成都以南,自贡、乐山已获解放,刘伯承率领的解放军第三兵团陈锡联部、第五兵团杨勇部已切断了国民  相似文献   

19.
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刘邓大军解放并接管了西南重镇——重庆。顿时,一股蓬勃向上的清新之风滋润山城,涤荡着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古老的重庆焕发了青春。  相似文献   

20.
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在即,国民党特务对关押在重庆歌乐山集中营及其他监狱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渣滓洞仅有15人逃险幸存,傅伯雍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