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数字天下     
建筑节能市场前景广阔作为世界最大的建筑市场,目前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30%。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有望实现节约1.1亿吨标准煤的目标,约占全社会节能总量的20%。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近  相似文献   

2.
江亿 《北京观察》2011,(5):20-23
目前仅10亿总人口的发达国家使用了全球总能源的18%作为建筑的日常运行能耗,而57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其建筑运行能耗尚不到全球总能耗的13%。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不能依赖于简单的引进和复制发达国家的高技术。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项基础产业,同时也是能耗最大的产业之一,以房地产业中规模最大的住宅建设为例:据统计,目前住宅建筑用钢量已占全国用钢总量的20%,住宅水泥消耗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17.6%;尽管我国2/3的城市缺水,但住宅建筑耗水量还是占到了全国耗水总量的32%。在建筑用地方面,1998年全国人均建筑用地为52.9平方米,到了2002年即上升为82.3平方米,短短五年间,增幅高达近50%。如果综合考虑住宅使用中的耗能和建材耗能,则住宅总能耗已占全国能耗的37%;面对经济发展中巨大的资源、环境、能源压力,传统的住宅建设方式急需加以提高和完…  相似文献   

4.
我国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率居高不下,这使我国建筑节能的任务迫在眉睫。在中国43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中,99%是高能耗建筑,这些超过400亿平方米的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更为严峻的是,我国每年新建房屋20亿平方米,但95%却是高能耗建筑,这已成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
陈中 《当代建设》2003,(2):49-50
我国是能耗大国,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由于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生产方式等方面的限制,我国建筑能耗一直偏高。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居住建筑每年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量为发达国家的两到三倍。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房屋的建设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城市建筑采暖每年约排放二氧化碳1.9亿吨。二氧化碳和烟尘约300万吨。不仅严重破坏生态系统环境,还对大气层产生“温室效应”造成两极融缩。洪水泛滥,干旱频繁,土地沙化,物种灭绝等灾难性后果。因此发展节能建筑势在必行。一、建筑节能的研究课题建筑节能是指节约采暖供…  相似文献   

6.
《创造》2012,(4):25-25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又是一个建筑大国,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建设事业迅猛发展,房屋建造规模越来越大,建筑能耗在能源总消耗量中占的比例逐年上升到现在的28%以上。按照国际经验和我国目前建筑用能水平发展预测,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将达到35%左右,超越工业用能,成为用能的第一领域。  相似文献   

7.
数字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惠及1.2亿人新一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要启动。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此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专家组成员杨宜勇透露:“从目前的方案来看,这次改革将覆盖1.2亿人。根据发改委的资料,其中包括5000万离退休人员,3000万事业单位人员,3000万低保和优抚对象,600多万公务员及部分和军队有关的人员。”我国城乡建筑95%左右是高耗能建筑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建设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现有城乡建筑面积400多亿平方米,95%左右都是高耗能建筑。仇保兴还介绍,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已占到全社会终端能耗的27.5%,单位…  相似文献   

8.
信息广场     
《半月谈》2004,(22):87-88
中国建筑能耗总量占能源总消费量的27.45%//我国杂交粳稻育种获得突破//中国银行将取消行政级别和任命制//我国考研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近期电价不会大幅上调  相似文献   

9.
江亿 《北京观察》2012,(11):32-33
正问题与分析本市冬季建筑采暖能耗约占建筑运行总能耗的55%,并且是最具节能潜力的建筑用能类别。目前每年冬季本市采暖用天然气量已超过30亿立方米,已成为本市沉重的财政负担,也是形成我国每年冬季天然气供应严重不足的原因之一。通过"供热改革"改善末端调节效果,避免室内过热,可以使建筑采暖能耗在目前的基础上降低15%~30%;通过"热改"还可以使实现了节能改造的用户从节能上得到实惠,从而使被动的进行节能改造变为主动。全面实现"热改",使本市建筑采暖用能降低20%,既可以缓解冬季天然气供应量的不足,又有利于减少天然气造成的氮氧化合物的排放,这是形成PM2.5的原因之一,同时还有助于减轻"煤改气形成的财政压力。  相似文献   

10.
根据建设部和国家建材局的统计。目前,建筑耗能已占到一次能源消耗的27%左右。我国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总面积大约为150亿平方米。再加上每年10亿平方米以上的增量。到2020年。建筑能耗可能在目前基础上翻一番。建筑能耗已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今年节能降耗形势比往年更加严峻。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本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仅下降2.89%,是十一五以来上半年度能耗下降幅度最小的一年。9月起,围绕建筑、交通节能,公  相似文献   

12.
十年来,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6.6%以上,2019年达到7.16%,为十年来最高点,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继续增强.同时,研究表明: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例超过1/3,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的资源、能源消耗必将持续增加.建筑业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劳动密集等传统发展模...  相似文献   

13.
在能源日趋短缺的情况下,作为能耗高的建筑产业,建筑节能迫在眉睫。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充分认识其必要性,采取措施,减少建筑能耗,降低污染,并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和谐的建筑空间。建筑节能由建筑规划、设计、构造、材料、使用几方面构成,只有综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利用能源,减少能耗。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目前我省建筑能耗已接近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今后这个比例还将不断提高,建筑能耗将成为全社会能耗的最大领域。我省建筑节能任重道远,直接关系到我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刘蓓华  刘爱东 《求索》2011,(2):88-89,219
我国包括非商品能源在内的建筑总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构建产业化低碳发展模式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论文通过编制建筑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比照清单,验证其脱钩关系。实证表明:建筑产业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具有耦合特性,建筑节能技术创新是非连续性的,低碳化产业发展受政策影响深刻。政府应大力扶持产业化低碳发展,鼓励建筑节能与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国家首次公布了2005年分地区单位GDP能耗和2006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公报。2005年全国平均每万元GDP能耗为1.22吨标准煤,其中广东最低,为0.79吨,宁夏最高,为4.14吨。本来,今年单位GDP能耗要求降低4%,可上半年反而升了0.8%。当前我国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靠高投资、新开工项目来拉动的。而我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其次,一些地区对节能降耗认识不足,盲…  相似文献   

17.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建筑能耗不断增长的形势下,对建筑节能政策调整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分析梳理已有建筑节能政策及其历史变迁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完善政策并发挥其功能。  相似文献   

18.
<正> 2004年整个炎热的夏季,杭州市政府不得不采取 E 级应急用电方案。供电不足在一段时期内将严重制约杭州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需求。同时,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在继续增长。节能建筑因步步紧逼的“电荒”而更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节能建筑的现状节能建筑是指满足行业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的建筑,通过提高建筑围护结构(通常指外墙、屋  相似文献   

19.
今年节能降耗形势比往年更加严峻。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本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仅下降2.89%,是“十一五”以来上半年度能耗下降幅度最小的一年。9月起,围绕建筑、交通节能,公共机构和生活节能等六个节约能源法的修改重点,市人大党委会节能执法检查全面展开,将支持和推动有关部门,使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20.
《天津人大》2012,(6):38-39
天津地处中纬度沿海地区,四季分明,夏热冬冷。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建筑能耗总量逐年攀升,占全社会能耗比重近30%。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建筑能效,不但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而且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2012年5月9日,市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天津市建筑节约能源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9章59条,包括总则、一般规定、新建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既有建筑节能、建筑用能系统运行节能、监督管理和罚则等方面内容,为本市建筑节能工作提供法制促进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