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觉醒是研究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一个重要话题,清代女作家吴藻在这一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吴藻的词曲创作充分表现了对传统女性角色的背离和超越性别局限的个性解放意识.  相似文献   

2.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现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觉醒的开始,女性意识觉醒又是以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得到呈现的,一是面向男女公共空间的社会化视角,二是面向女性自我空间的个人化视角.这两个层面性别意识的表现都是女性主体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共同体概念是马克思宏大叙事下不可或缺的重要范畴,也是理解马克思"人类意识"价值旨趣的重要工具。通过梳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脉络,辨析不同种类共同体环境下人的发展与自由程度,从觉醒自我意识到认清"虚假共同体",从转向人类解放到揭示"抽象共同体",从建立"真正的共同体"到回顾"自然共同体",都体现出马克思对于人类命运的价值关怀。  相似文献   

4.
当历史的脚步跨入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 ,中国文学塑造出更加丰富的女性形象 ,掀起女性文学的高潮。审视新时期文学中女性形象 ,其进步意义体现在 ,新时期文学中的女性主要表现为美丽的、血肉丰满的、瑕瑜互见的真实女人形象。女性意识的觉醒 ,要求文学塑造出反映女性审美理想的女性形象 ,冲出传统的桎梏。  相似文献   

5.
每一个时代的文学都离不开对女性的描写.对女性的描写映照出那个时代的文明进程,体现着那时代的价值观念.新时期的女性文学以它独特的魅力;形成了“五四”以来最引人注目的高潮.女性从寻找自我世界到寻找男性世界再到寻找整个世界的过程,交织着对自我的关注与确认、对男性的依赖与挑战、对整个世界的探试与参与的复杂矛盾.对这种复杂矛盾的动态演变的探寻,则忠实地记录了当代女性人生历程的变化.一、寻找女性的自我世界随着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出现,女性意识重又复苏.女性意识生机的获得,是在“五·四”时期女性文学历史积淀下起步的.它已无需过多地从物质经济入手揭示女性的觉醒,而是直接偏重于精神领域,这就使新时期女性文学在恢复“五四”精神的同时又超越了历史.女性意识的恢复和超越,表现在女性寻找自我世界.这种寻找.就是由对自身命运的关注到对自我的确认.  相似文献   

6.
从冰心开始,"五四"女性作家笔下的爱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冰心所表现的是广义的带有抽象色彩的爱,包括母爱、自然之爱、儿童之爱,她希望通过爱来改变世界;冯沅君笔下的爱则是一种矛盾冲突,集中表现为对母亲的爱与情人的爱的两难选择;而到了丁玲,爱则还原为两性之间的爱,而这种爱又失去了早期女性文学中作为信仰的这种神圣意义,而变得真实,而且也表现了对爱的质疑.从爱的话语的演变可以清晰地看到"五四"女性作家女性意识的逐渐觉醒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唐宋词在整体上具有女性化的审美特征。具体表现在意象、艺术手法以及词的内容上。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婉约、柔美、清丽、典雅风格。宋词女性化倾向的形成有着深层的社会、文化、艺术和心理方面的原因。宋词普遍地表现出同情女性、理解女性,对女性予以独立人格、主体价值的关怀。通过这些人们能够感到女性意识的张扬、人性的觉醒。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以各种报刊杂志为阵地大力宣传的近代文学革新运动,其终极目的是为了"新民"、"救国",而并非为文学而文学。它是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自下而上地实现其政治理念的一种重要手段,带有深深的政治上的无奈--选择上的不得已和政治上的"低作为"。但是,它却促成了近代文学的超越,其理论和实践,在内容和形式上促进了文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转型时期价值观(哲学)研究状况的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学界关于价值观(哲学)的研究、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大体走过了从"主义"之争到"问题"意识的觉醒再到各种"学说"呈现的历史,表现出注重把价值观(哲学)研究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注重对改革开放实践中提出的价值问题的研究以及注意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资源等特色;应针对以往价值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满足社会实践的迫切需要和推进价值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出发,建构、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价值体系的基本原则、框架和内容.  相似文献   

10.
陈染的小说摆脱了宏大的国家与民族叙事,仅从女性个人经验出发,摹写当代女性的生命体验和生存困境,追问自身的存在和现代性焦虑.她的写作展现了当代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发展,她个人化的女性叙事为中国女性文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叙事空间,在1990年代的中国文坛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十七年"时期的文学给人的印象是英雄的文本、革命的文本、无性的文本,所以作为文学一翼的女性文学始终没有被另提别论,以至有人认为"十七年"不存在女性意义上的文学.通过戒除时"女性文学"作过于狭隘的理解,充分考虑"十七年"女性文学特定的历史和现实语境,我们方可发现,"十七年"女性文学一定程度上仍然在对社会生活和女性生活的文学表现中,或隐或显地融入了女性的性别意识和审美经验.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正视它所内蕴的女性主体意识明显缺失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1956年到1957年,中国文坛上出现了"百花文学",对当时"风格一律"的一体化文学创作规范进行了挑战,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由于政治环境的不稳定,"百花文学"无论是在创作主题的拓展方面还是艺术形式的表现方面都存在着局限.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社会公民组织壮大,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中国全能主义的社会管理模式日益凸现出局限。而与公民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联系的治理理论引进,无疑预示着我国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前期文学研究会的文学观念通常被简单地概括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其实该会作家无论是在文学本体论、文学功用观,还是在创作上都表现出了诸多鲜明的差异.在"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的两个最重要的鼓吹者茅盾和郑振铎那里,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作家从觉醒的那一刻起,就旗帜鲜明地反叛男权意识阴影笼罩下的女性形象传统,锐意于建立女性自己的话语,颠覆男性话语霸权。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在承袭与反叛的双重变奏中却形成了“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局面,即它一方面呐喊出了女权主义的声音,一方面又陷入崇尚女性霸权、躯体写作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大学中文专业基础课"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中的精神追求与方法特征。文章强调挖掘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所蕴涵着的丰富精神内涵、突出它与源远流长的世界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之间的深度关联,并阐述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和情感体验在文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反对平面化单一性的知识介绍。  相似文献   

17.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和中国作家林白的作品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对女性心理、欲望与命运的解读上,他们笔下的女性也一直被认为是有着女性意识觉醒表现的群体之一,但实际上,这些女性的所谓自我意识并非从根本上萌发,她们的自我意识在本质上或依附他人或被动接受,充其量是一种疑似觉醒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培养女性的积极主体意识,是国家实现现代化,促进社会和谐,构建融洽、和谐两性关系以及个人在现代社会生存的必需.女性主体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主客观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调整教育制度,正确认识和引导女性主体意识觉醒过程中的困惑与迷失,以期推动女性从个体意识的觉醒到群体意识的自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公民个人权利意识不断觉醒。人们文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主体意识的觉醒与独立使多元化的价值理念外化为价值观念的冲突,其直接表现就是权利冲突的加剧。但由于我国权利体系本身存在的客观缺陷,使得其无法对民众日益高涨的权利诉求给予有效的回应,因此急需对我国的权利体系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一届政府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表现出了新的施政理念:一是从事业型政府转向人性型政府;二是从全能型政府转向有限型政府;三是从管制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四是从高成本政府转向高效率政府;五是从权力政府转向责任政府;六是从集权政府转向分权政府;七是从人治政府转向法治政府;八是从经验型政府转向科学型政府。这些变化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政治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