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沛 《学习导报》2010,(10):25-27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湖南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为背景,取“桃花源记”之意境,以未来思维,世界眼光,独创性地推出未来自然生态型的城市发展模式——“都市桃花源”主题概念。以湖南元素演绎未来自然、生态都市的构想,用人类的智慧和理性来实现人与自然、与城市完美融合、“天人合一”的东方和谐。  相似文献   

2.
刘春光 《新长征》2010,(6):F0004-F0004
上海世博会吉林馆以“创造绿色宜居城市,享受现代美好生活”为理念,契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选取吉林省独有的自然生态元素,师法自然,以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设计出独具特色的世博展馆艺术造型。  相似文献   

3.
《新湘评论》2009,(8):18-18
“3+5”城市群是指以长株潭3个城市为中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5个城市。以“3+5”城市群建设为主体形态,带动湖南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体系,这是湖南在发展布局上取得的重要认识成果。  相似文献   

4.
由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黄建国任编委会主任、省社科规划办精心策划组织的《湖南“三化”研究丛书》的出版,为关爱湖南的人们提供了认识湖南省情的向导,为探索湖南未来的人们提供了把握湖南发展大势的参谋,为研究湖南如何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作了有力的铺垫。丛书研究涵盖湖南经济发展重大主题。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是湖南实现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是湖南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的重大战略选择。推进湖南“三化”进程,是一…  相似文献   

5.
《当代党员》2010,(6):F0002-F0002
将主题定为“山地森林城市”的世博会重庆馆,力求通过演绎“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山即是城,城即是山”的城市发展模式和理念,反映重庆在城市变迁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科学发展观,也为国际社会探索未来城市发展方向提供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6.
郴州市是湖南一座风景优美的林中之城。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城市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近年来,郴州市市政系统各单位(自来水公司、市政公司、环卫处、园林处、城建监察大队、公共汽车公司),按照市政府的要求,紧紧围绕“创建卫生城市”这一主题,通力合作,真抓实干,从基础工作抓起,使郴州市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有了明显改观,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质量不断改善。1、广泛深入开展“创卫”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市民的“城市”意识和参与意识。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绿化美化程度,最终取决于广大市民的认识水平和文明…  相似文献   

7.
王文珍  陈宏 《新湘评论》2005,(10):40-40
在8月中旬由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军区政治部和中共常德市委、常德市人民政府联合召开的湖南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紧紧围绕“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题,结合湖南抗战的实际,进行了论文交流和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8.
作为未来拓展拉动内需的重要抓手,城镇化是中国新一轮改革的重要战略选择。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要走“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更是明确提出了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人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就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文化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9.
湖南,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我们深深地爱着这块土地,要建设好自己的家乡,首先要认识它,了解它,懂得它,“红色湖南——芙蓉国里尽朝晖”是我们今年策划组织四篇文章的头一篇,后面几篇分别是“古色湖南——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绿色湖南——漫江碧透 层林尽染”、“景色湖南——红霞万朵百重衣”,着意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生态几个方面介绍湖南的过去,今天和未来,给你描述一个和谐湖南和创新湖南。敬请读者留意关注——  相似文献   

10.
《新湘评论》2009,(9):52-52
科学发展观在湖南根深叶茂《新湘评论》第8期的“主题阅读”选取思想要点、观点精华和专家视点对《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与实践》一书做出了深刻、全面的解读,让人对此书心生向往。学习此书,感慨有三:一是“根深”。全书以科学发展观为原点,条分缕析、抽丝剥茧、追本溯源,为实践之“枝”找到了理论之“根”,使读者心清目明,让干部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1.
《学习导报》2009,(9):52-52
科学发展观在湖南根深叶茂《新湘评论》第8期的“主题阅读”选取思想要点、观点精华和专家视点对《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与实践》一书做出了深刻、全面的解读,让人对此书心生向往。学习此书,感慨有三:一是“根深”。全书以科学发展观为原点,条分缕析、抽丝剥茧、追本溯源,为实践之“枝”找到了理论之“根”,使读者心清目明,让干部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2.
易炼红 《新湘评论》2005,(10):34-35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点一线”优势地区优先发展的要求.积极融入“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致力于把岳阳建设成为“产业兴旺、城市秀美、文化繁荣、民生殷实、社会和谐、走势强劲”的强市。围绕实现这个强市目标,我们在全市组织实施民本岳阳“九项工程”.即以“务实岳阳”为主题的干部作风建设工程.以“诚信岳阳”为主题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程、以“活力岳阳”为主题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工程,以“置业岳阳”为主题的扩大招商引资工程,  相似文献   

13.
《学习导报》2012,(17):17-18
在2011年召开的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在提出“两个加快”、“两个率先”总任务的基础上,强调要加快推进以“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要内容的“四化两型”建设,并把它作为湖南未来五年发展的总战略。“四化两型”总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湖南的发展明确了主攻方向,开辟了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4.
邢铭 《党史纵横》2009,(8):62-62
抚顺市规划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坚持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中心,以全市第二个“环境年”建设为主题,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为重点,超前谋篇布局,着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空间环境,提高城市公共服务功能,促进城市人居环境改善,着力再造山水宜居新抚顺。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吹晌了“建设美丽中国”的集结号,标志着我国正阔步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两型梦”作为书写“中国梦”湖南篇章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可持续,生态环境更秀美,让人们生活更美好。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湖南以试验区为龙头。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谱写了科学发展、富民强省崭新篇章。“两型”,正以前所未有的蓬勃活力渗透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展示美好前景。本期我们策划的主题阅读“‘两型’让生活更美好”,从全方位、多角度再现五年砥砺奋进历程,传递高层决策部署,以更好凝聚各方智慧力量,同心托起“两型梦”,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湖南。  相似文献   

16.
今年时逢建党90周年,金塔县及早着手、积极安排,以“为党旗增辉、为发展添彩”为主题,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精心策划了“聚焦发展成果、推动跨越发展”主题宣传、“筑坚强堡垒、做时代先锋”先进典型宣传、“看成就、话未来”成果展示、“唱响赞歌、共促和谐”系列文化演出等十项宣传教育活动,以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和干事创业、奋发进取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2009年第8期的“主题阅读”栏目中《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与实践》系列文章,别开生面,分十个题目,选取思想要点、观点精华和专家解读,以通俗的表达方式完美展现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成果和实践成果。文章观点鲜明,不失为学习实践的生动教材,贴近群众的成功理论之作。  相似文献   

18.
信息改变世界,数字创造未来。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纵观全局,着眼长远,把信息化纳入“四化两型”整体战略,作出了建设“数字湖南”的重要决策。全省上下把握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快数字化建设,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发展,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信息技术创新步伐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效果显著。随着《数字湖南建设纲要》和《数字湖南规划》正式实施,加快建设数字湖南,成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湖南抢占新一轮发展先机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风格“同质化”的时代,开发和运用城市文化资源是城市从差异化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以“戈壁明珠”、“军垦名城”的美誉著称于世的石河子,如何发挥好军垦文化的价值和力量,提升军垦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论题。本文拟以石河子为例,结合石河子城市文化的建构,以点带面,就未来如何推进文化建设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丽娜  郭媛媛 《前线》2011,(11):33-34
为深化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理解,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清史室主办。前线杂志社协办的2011“人文北京与文化创新”主题论坛于近日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专家和学者围绕“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人文北京与文化创新能力建设”主题,对北京城市人文的变迁、当下与未来北京社会的文化建设、文化及文化创新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