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天,是在《聂荣臻传》出版座谈会上,我见到了军事科学院战史部部长贺捷生。因为以前曾在电话里谈过,所以这次我就直截了当,说有人约我写一篇关于她的传记,已经拖了好长时间了。 这是她已经答应的事情。 我说我老找不到你。 她说会找到的。递给我一张她的名片,还专门写上了她家的电话。 在准备采访她之前,我读了一些有关她的材料。 1992年7月20日,由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批准贺捷生晋升为少将军衔。 贺捷生,在女将军中也是很有传奇的一位。她的奇不是奇在是中国十大元帅之一贺龙的大女儿,而  相似文献   

2.
1985年6月初,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在南充市召开邓小平思想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一位年近80岁的老大姐雷晓晖,她知道我当时是重庆市北碚区党史研究室主任,很亲切地与我交谈。她说,1936年她曾在北碚小学教书,认识卢作孚、卢子英、张博和等,对北碚很有感情。她的话引起我很大兴趣,我请她给我讲讲那些历史。以后我们谈了几次。我这才得知,原来她有过十分不平凡的经历。  相似文献   

3.
闲谈中,一位入党时间不长的青年朋友告诉我,她在一年中两上五台山,一次是开会顺便许了个愿,一次是专程去还愿。她还告诉我:她喜欢拜佛,也挺信的。看我一时没反应,她便问:你信吗?我说:“我从来不信神呀鬼的。当了这么多年党员,我是真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此言过后是片刻尴尬。我猜她当时一定会想:现在怎么还有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4.
正2008年,我移居瑞士。考虑到我所读的大学离住的地方比较远,我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小房间。房东克里斯蒂娜是一位独身老太太,退休前在一所中学当教师。瑞士的退休养老金是很丰厚的,足以让她在晚年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令我不解的是,她居然找了一份"工作"——照顾一位82岁高龄的老教授。我问她,是不是因为钱才去工作的?她的回答让我十分意外——"我去工作并不是为了钱,而是把我的时间存进‘时  相似文献   

5.
春天的小溪淙淙流着,红的桃花、白的李花,五彩缤纷地随波而来。一位老妪屈膝溪边在洗衣服。不经介绍,我是断然不敢认定她就是我回故乡要找的人。虽然我和她在同一个村庄一河之隔地生活了10几年,但我从未见过她,也从未动过见她一面的念头。当我从事党史工作后,从尘封的记忆深处拣回了她.“谢伯姆……”在陪同我前来的父亲的轻唤  相似文献   

6.
爱心的动力     
2001年8月的一天,我收到一封来自大巴山乡下的信,是一个叫翠花的姑娘写来的,她告诉我,她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特地向我报喜。我好一阵才回想起来,翠花是我曾经救助过的一位失学女孩。7年前,一位记者朋友动员我为“希望工程”献一份爱心,我爽快地拿出500元钱交给他,叫他帮我联系一下,找的孩子得聪明一点。不久,我就收到翠花写来的信,从信中我了解到她家里的境况。翠花是一个边远山区乡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她的父亲是一个木匠,4年前因暴病而死,第二年母亲带着她和弟弟改嫁。因不堪继父的虐待,一年后,她悄悄跑…  相似文献   

7.
在我退休前的几年里,认识了许多文艺界名家和政界要人。其中老舍夫人胡絮青便是其中的一位。蒙老人晚年厚爱,把我当成她的忘年挚交。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我每次赴京,总喜欢买上一束黄色康乃馨送到安定门外东河沿她的家中。而胡老对于我也总是有约必见。她老人家跟我谈得最多的  相似文献   

8.
思念母亲     
7月22日,是母亲的忌日。1988年的这一天,母亲因病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二十多年来,我从未停止过对她的思念。我常常触景生情,看到街上和她年龄相仿的老太太,总会与母亲联系起来。我想,如果妈还活着该多好。我思念母亲,同时怀有深深的愧疚,愧疚的是没能好好孝敬她。我是母亲最小的女儿,自然多了一份疼爱。结婚前,我和母亲睡在一个床上,记得每天晚上母亲上床后总会说:"唉,今天又累了一天。"那时我怎么就不会给她捶捶背揉揉肩,按摩一下劳累的双腿,再说几句让她高兴的话呢?1975年夏天,我高中毕业后自作主张报了名插队下乡。母亲知道后说啥也不让我去,她舍不得让从未离开过家的我到农村睡通铺,抡镐头,被风吹,被日晒。可  相似文献   

9.
雷茂盛 《党课》2010,(8):84-85
我曾经在姥姥家寄养过五年,被姥姥赶出家门的那个早晨,母亲正在奋力地挥动扫帚打扫院子,她不说话,也不回头看我,但我明显地感觉到她在哭泣。我喊了一声妈,她就遭了电击似的蹲在地上大哭起来。我知道,姥姥是不想供我读书才把我赶出门的,但妈妈不会,再穷她也不会让我辍学。  相似文献   

10.
2008年2月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恰逢此时,我看到一位刚参加工作的法学硕士在读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我问她为何要读这本书,她说,因为一位曾在中国读书的美国朋友与她通电话时,整段整句地引用  相似文献   

11.
她,曾经是一条遥远的河,在我的童心中流淌,我坐在长江岸边遥想她的模样。她,曾经是一条美丽的河,随着克里木的深情演绎在全世界流淌,我在河西走廊的某个军营里憧憬她的清波荡漾。  相似文献   

12.
念春的母亲叫春花。我和春花是在1976年认识的。我们在一个厂上班,她的成分不好,父亲曾在国民党政府里做事,解放后被镇压。因着这种关系,厂里的人都不敢和她太接近,她也不爱和人说话,从早到晚只顾闷着头做事。她的寝室和我的寝室隔不远,我经常到她的寝室里去看她,还把从家里带来的好吃的送给她。我只读过两年私塾,不认得多少字,她小的时候家庭条件比我好,认得的字也比我多,我每次去找她,都借口向她学认字。她教得很认真,一年下来,我已经能够看书读报。作为回报,我经常随她回家帮她做家务。她的家在湾址镇,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哥哥前几年倒插门做了别人家的上门女婿。她母亲有严重的风湿病,行动不方便,春花每隔一个星期回一趟家,帮母亲准备好下个星期的米、菜和柴禾,还要担水把水缸填满。我和春花好上后,担水、劈柴的事都由我来做。就这样,我们相互帮助着,彼此信赖着,爱情的种子开始在我们的心里悄悄萌芽。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我的朋友是位老师,在一个偏远的山区支教,在她给孩子们念这首诗的时候,教室里忽然传来了一阵轻微的啜泣声,她循声看去,只见一名女生泪流满面。女生站了起来,对她说,老师,我觉得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爸爸妈妈到城里打工去了,而我们一年也见不到他们一面。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她注意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一名在法院工作30年的女法官,因为要参加院里组织的"法官宣誓仪式"发言,委托我对她的发言稿进行校对。这名女法官,我是去年才认识的。她被省委表彰为一等功公务员。单位六百多人,仅她一人。读完她的发言稿后,我无比汗颜。女法官1985年参加工作,从打字员起步,从自学法律开始,历经办公室、执行庭、行政庭、刑庭、民二庭、立案庭等不同部门岗位,办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江淮》2005,(5)
我的良师益友光阴荏苒,日月如梳,《江淮》从创刊到现在已有一年多了,我也在她的陪伴下度过了一个充实而又丰富多彩的一年。我是一名退体教师,是一名老党员。我知道党报党刊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是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裁体,反映的是民心民声。对于《江淮》杂志,我是每期必读,因为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办出了具有安徽特色的党刊。  相似文献   

16.
炫公 《湘潮》2006,(11):7-9
我认识许多文艺界名家和政界要人,老舍夫人胡青便是其中的一位。至今我还收藏着胡青生前亲笔写给我的30多封书信。蒙老人晚年厚爱,把我当成她的忘年挚交。在胡青生命的最后几年,我每次赴京,总喜欢买上一束黄色康乃馨送到安定门外东河沿她的家中。她老人家跟我谈得最多的就是周恩来对老舍的关爱和他们之间的交往,而且总是强调说,周恩来对舍予的关怀,“是我终生难忘的一件大事。”交往始于抗战之初对于老舍的人生转折来说,1938年和1949年周恩来两次有关老舍的举措是两个关键。“七七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  相似文献   

17.
家有贤媳     
在四师六十七团三连,只要一提起高燕,无论老人还是年轻人,没有不说她好的.婆婆王秀英说:"我这个儿媳妇就跟我的亲闺女一样." 冯新平的母亲王秀莲是一位不爱多说话但明白事理的"五七"家属工,她的丈夫在2008年因病医治无效,当年9月16日不幸去世.现在她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一提起儿媳高燕,王秀英的脸上就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她总是见人就说:"这哪是我的儿媳妇,根本就是我的丫头,甚至比我的丫头还要亲呢."  相似文献   

18.
九年前,她是一名春风得意的服装老板,而他是一名普通的守卫高原的士兵,当年她义无反顾地嫁给了他。九年后,她不幸身患绝症,负债累累的他对她说,只要我没有倒下,你就是我永不断裂的脊梁……  相似文献   

19.
转差是一项艰苦、细致、耐心的工作。在我8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我认为,一个后进生的转化要经过醒悟、转变、反复,最后趋于稳定几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方能获取成功。 一、热爱——促其醒悟的灵方 罗某,是全校学生中操行和学业十分后进的学生,初四进入我班,全班同学对于接纳她很有想法。我觉得,如果给她一个“四(1)班欢迎我,孙老师欢迎我”这样一种心理安慰,可能是她转化  相似文献   

20.
1988年《党史博采》试刊号,刊出了我的一篇拙文,从此,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的“学术命运”同《党史博采》连接起来。倏忽十载,我同全省党史工作者一样,在这块园地上耕耘、收获,执着地关心她、爱护她、学习她。 《党史博采》的“重头戏”是汇集研究成果。各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在贵刊基本上都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