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滋病的问题,早已超越医学范畴,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医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都在对艾滋病问题开展研究,然而在法律学术研究及其司法实践上,却还十分薄弱与落后。面对来势凶猛的艾滋病及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违法犯罪活动的态势,针对法律上的“空档”、认识上的“错档”、打击处理上的“软档”,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协调上的“断档”等问题,必须用端正认识、完善法律、加强协作和增强打击力度等刚柔相济的对策性措施来迎接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违法犯罪活动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AIDS)的传播是一个与社会性别密切相关的问题。本文基于广东“社会性别与艾滋病”的调查,从社会性别和性文化的独特视角,分析研究妇女易感艾滋病的社会文化原因。指出防范艾滋病向妇女群体蔓延是当前阻断艾滋病向一般人群快速传播,提高防治工作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当你用Internet搜索有关AIDS的信息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条一定是“绝症”、“传染性”等。这也正是为什么至今为止人们对艾滋病仍旧毛骨悚然的原因。既然是“绝症”,那么时下捍卫生命的主要手段就当然是预防其传播。稍有常识的民众会十分清楚地说出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性、血液、母婴。因此,从医学上“对症下药”的原理,我们可以简单的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切断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我们被传染的几率就小。以巴西为例,加强对血液制品的监控,防止输血造成艾滋病传播,使艾滋病在巴西得到有效控制。但问题是这种控制措施中存在一个…  相似文献   

4.
因艾滋病具有高致死率、多传染途径及不可治愈的特征,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病态性歧视已然形成了“社会墙”。这堵墙不仅阻隔了艾滋病感染者同其他社会成员的正常交往,也严重限制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因此增加社会参与、规范媒体报道,转变社会观念、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及帮助艾滋病感染者转变观念都是破除艾滋病歧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7月11日,盛况空前的第1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与此同时,来自泰国和其他国家的数百名示威者在会场外游行,高呼“治疗600万人的百亿美元在哪里?”并在西方八国集团首脑的大幅画像上贴上大字标语,指责他们是“通缉犯”、“艾滋病的帮凶”。据悉,示威者意在批评当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不足,尤其是对发达国家在艾滋病援助方面开出“空头支票”的做法甚为不满。自1981年艾滋病被发现以来,人类与艾滋病已进行了20多年的艰苦斗争,然而,艾滋病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急剧扩散,肆虐全球。目前全球艾滋病的感染人数已从2001年的3500万增加…  相似文献   

6.
路易 《人权》2006,(2):41-43
1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57号国务院令,公布《艾滋病防治条例》(下称《条例》),自3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64条,分“总则”、“宣传教育”、“预防与控制”、“治疗与救助”、“保障措施”、“法律责任”和“附则”7章。《条例》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防治艾滋病的责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权利和义务,标志着我国艾滋病防治步入法制轨道。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艾滋病性病组组长魏瓦特认为,《条例》的出台,表明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艾滋病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了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重大承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代表雷若舟认为,《条例》是中国政府“防艾”整体战略的重要部分,表明政府将把艾滋病防治作为更重要的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8,(5):40-41
8月3日~8日,第17届世界艾滋病大会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全球立即行动”。世界艾滋病大会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有关艾滋病问题的会议,由国际艾滋病学会组织召开。  相似文献   

8.
她是中国首位国家卫生组织设立的“健康与人权”奖的获得者,她是最早揭开河南“艾滋病村”之谜并勇敢地说出真话的“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 十三年来她一直为中国艾滋病人奔走呼吁,被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称誉为“独自在中国农村从事艾滋病预防宣传的女性活动家”。晚年她却远赴重洋,住进了纽约附近的一家临时寓所里。  相似文献   

9.
2009年12月1日是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强调“权益,责任,落实”。今年的主题旨在强调世界各国领导人有责任履行为防治艾滋病作出的承诺,并且号召公众积极参与抗击艾滋病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图片库     
《中国妇运》2005,(6):39-39
为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常州市妇联和卫生局共同启动防治艾滋病“123”教育培训项目,并进行了首期“巾帼红丝带”骨干培训。该项目的目标是:用一年左右的时间,采取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对全市街道(社区)、乡(镇)、村妇女骨干、巾帼志愿者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培训,培养1干名富有爱心、责任感、热心公益的培训“巾帼红丝带”骨干,成为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带头人。在2万户家庭开展“读《莫愁》,共抗艾滋”知识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11.
面对艾滋病     
寺人 《中国保安》2004,(22):26-29
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在北京的地铁里很容易就可以看到著名演员濮存昕和徐帆做的艾滋病宣传公益广告。“如果我得了艾滋病,我肯定不会告诉任何人,然后自己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安度自己的余生。”一位刚刚有了孩子的母亲在面对艾滋病问题时对记者说道,“我一定不会再把它传染给我的孩子。”面对艾滋病,更多的人表现出恐惧与不知,如何面对艾滋病,如何正确地认识它,这个已经离我们不再遥远的词语。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在80年代初降临人世以来,其阴影一直笼罩全球,面对这种令人类恐慌的疾病,我们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是“开展青少年艾滋病宣传教育”。通过教育,使他们认识和正确地面对艾滋病及其患者,从而使青少年预防艾滋病这道防线更加巩固。  相似文献   

13.
1981年,一个妖魔的足迹出现在美洲大陆,5名病人染上莫名其妙的肺炎及卡波齐氏肉瘤,最终均因免疫力极度丧失而痛苦地死去。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对此研究后惊呼:“一种新的疾病在地球上出现!”这个“病民”便是艾滋病。艾滋“病魔”专门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而且非常“灵活善战”。目前研制出的药物,用在艾滋病人身上,两周后就不再有疗效。病人一旦发病,便会在不长的时间内死亡,所以艾滋病又被称为21世纪的“世纪之疫”。近日,笔者采访了部分全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问题专家。专家告诫我们:人人都需要了解艾滋病病毒(HIV)和艾滋病,…  相似文献   

14.
一个本来性情温和的年轻人,不幸“下身”有了“难言之隐”,可6年未能“一洗了之”,误认为患上艾滋病。夫妻间不能“性”福,亲人嫌弃惟恐躲避不及。自认为到了人生的倒记时,于是,万念俱灰蜕变成一个疯狂报复单身女性的恶魔。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我国女性的多伴侣性行为变迁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的多伴侣性行为是中国“性革命”的主导方面与艾滋病性传播的新起点.基于2000年与2006年两次全国成年人口随机抽样调查的数据,在描述其间的巨大增长后,本文使用对数回归统计分析,揭示了女性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涉性娱乐、居住地级别、“时代年龄”与职业分布对其是否有过多伴侣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闻集萃     
1. 胡锦涛看望艾滋病患者11月30日,在第17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北京佑安医院,看望正在这里住院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慰问工作在艾滋病防治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和志愿者。胡锦涛强调,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传染病。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筹协调,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依靠全社会力量战胜病魔。2. 大连客轮失火人员获救11月16日下午1点30分,大连航运集团的“辽海”号客货滚装船…  相似文献   

17.
蒙培元 《人权》2003,(5):40-42
在非典流行期间,中央电视台采访了美国科学家何大一先生。何先生在研制艾滋病药物方面有重要贡献。当主持人问何先生对发现艾滋病病毒有何感想时,他说出了两个很重要的字:“敬畏”。这真是有些出乎意料之外。这究竟是什么意思?“敬畏”什么?  相似文献   

18.
褚坚 《前进论坛》2008,(11):35-36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人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  相似文献   

19.
中国艾滋病社会政策的推进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艾滋病社会政策的推进与改革正在经历最关键的时刻。国际社会的经验表明,艾滋病政策推进及改革对解决或缓解艾滋病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必须改变将艾滋病易感人群陷于危险境地之中的文化、价值和做法。在经历了从对抗到协作,从道德至上到多元理性,从“以病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之后,中国艾滋病社会政策正走向理性。但是,要真正达成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目标,还必须从制度层面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时事资料手册》2008,(1):89-89
“世界艾滋病日”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在这一天举办各种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发布的2007年度世界艾滋病报告显示,全球目前有3300多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