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燕秦 《湘潮》2013,(10):1-1
一叶障目,也作一叶蔽目,比喻被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识到问题的根本和全部。 生活的真实是,一叶是"障"不到目的。如果一个人的眼睛为一叶所障,眼睛的主人可以用手拨开叶子,或者干脆把障目的叶子给摘掉。如果一时拨不开、摘不下,换个地方、换个角度,这片叶子也就"障"不住了。  相似文献   

2.
《大清稗史》载:大学士刘墉因在朝堂上直言进谏,惹得龙颜大怒。乾隆帝当堂做了两张“纸阄”——名日“生死阄”:纸阄上分别写着“生”和“死”两字.刘墉抽到“生阄”便可活命,抽到“死阄”便被处斩。其实这两张“纸阄”写的都是“死”字,因此无论抽到哪张,都难逃一死。刘墉上前抽出一张“纸阄”,看也没看,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14日的《新华每日电讯》上报道了一则趣闻,不可不读。报道披露,某市一家酒店的后厨提示板上,张贴着一张“中餐厅常客个人喜好清单”,其中包括“副市长某某”、“区委书记某某”以及国税局局长等人的名字,并标明每个人喜喝的啤酒、喜吃的菜名以及经常用餐的包房、结账折扣等详细情况。看了这则报道,瓜田先生忍不住要说些什么。瓜田先生以为,如果这张清单上所列的人都是些掏自家腰包消费的普通人,那绝对能说明这家酒店的服务是到位的,也是极具个性化的。人们进了饭店,为的不就是满足口腹之欲吗?如果有人像你肚子里的蛔虫一样,把你的那…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句老话叫“医不自治,鉴不自照”,是说每个人在对待自己时很难做到准确公正;西方也有句老话说“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是说每个人看别人往往看得清楚,看自己就不容易了。其实,上面两句简言之,就是我们常说的另一句老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相似文献   

5.
大凡去达州市中心医院诊过病的人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这里不仅环境优雅、医疗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服务质量亦堪称一流。医护人员那一张张和蔼可亲的笑脸,那一句句暖如春风的话语,都化作了一股无形的巨大魔力,深深地感动着你,牢牢地吸引着你……无怪乎,近年来社会对达州市中心医院的满意度达到了98%以上!这是怎样的一种信任,这是怎样一份沉甸甸的褒奖!它是全院医务工作者超常付出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微光     
皓终于有了一丝变化。事情的转折源自长期冷淡孤立他之后一次“虚情假意”的表扬。那天上课,皓扬起他那张一贯皱着眉、撅着嘴的脸,举手报告:“老师,我不舒服。”痛苦状十足。我厌烦地看了他一眼:“哦,那好啊,反正你也不喜欢学习,打电话让家长来把你接走吧!”  相似文献   

7.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封建落后的功利读书观。历史已进入了崭新的21世纪,殊不知,如今一些人尤其是少数领导干部苦求一纸闪光的学位,甚至不择手段地利用官位捞取学位。此种怪现象正应了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的一段妙论: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我们不反对领导干部通过勤奋学习追求高学历,这是干部“专业化”、“知识化”的客观需要。但也应该看到,在今天这样一个尚未完全市场化和法制化社会里,有些官员追求高学位的背后,却充满了铜臭、阴暗和腐败。  相似文献   

8.
1、站在你面前,我觉得就象站在秋天园子里的一株大树前:累累的果实挂满弯弯的枝头,那每一只果实以至每一片叶子都跳动着饱满动人的光彩,以奉献的姿态倾向大地。 2、李成栋,也许你还不知,你的名字,蕴藏在故乡延绵起伏的大青山里,蕴藏在一望无垠的麦田里,蕴藏在故乡人每每谈起你感动不已的心窝里。 我们去大阳村看望你时,正值伏天,一场大雨刚刚下过。在吉普车上,土默特左旗把什乡的一位干部指着一大片山上冲下来的厚厚的淤泥对我们说:“李书记要是看到这些淤泥肯定可高兴了。” “为什么?”我不懂淤泥和李书记有何关系。 “他这两年为大阳开垦…  相似文献   

9.
几乎所有认识我的人,甚至还有一些不认识我的人在知道我要下基层从政后,都问我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在毕业办理户口手续时,一个素不相识的办事员就这样问我:“你家在孝感?”我说:“不在”。“那你爱人在孝感吗?”“不在。”“那你为什么到孝感去,是犯了什么错误在学校呆不下去了,还是学校故意坑你?”我说:“都不是,是我自己申请去  相似文献   

10.
邯钢是全国学习的好典范。邯钢可学的经验很多,但什么是最重要的?这使我想起了邯钢人的一句老话。作为一家年创利税10多亿元的功勋企业,邯钢的办公楼至今仍是50年代建成的旧营房,总经理依然在12平方米的陋室里办公。当不少人问及邯钢人为什么不建一栋象样的办公楼时,邯钢人总是重复那句“再好的办公室也不出钢”的老话。邯钢的经验寻根可以追溯至50年代。好一句重复的老话,老话“老”说,却包涵着无穷的活力与新意,邯钢人老这样说,也老这样干,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和党的艰苦奋斗精神的具体实践和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1.
说男道女     
《党课》2006,(10):11-12
贾宝玉先生有一句名言,曰:“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这话,宝哥哥还真没说错。其实,“男人是泥、女人是水”的观点古已有之,故贾宝玉也算是言之有据。传说当初女娲造人,方法就是用一根藤条击打水面,溅起的泥水落在地上,就成了人;但泥和水不可能一体化,人便有了男女之别。女娲本是女儿身,根据“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之定律判断,你说她能让那肮脏的“泥”做她的同性化身吗?  相似文献   

12.
生日     
我的生日是每年的2月9日,但我从来不觉得这一天有什么特别。生来命贱,很少做生,所以生日意识一向淡然,很少记起过。 在一个盼望有信的日子,突然收到一张贺年卡似的东西,在浓烈而狂热的封面图案中,开了一扇窗口,里面是贺词:“遥远地祝福你生日快乐!”伴随着那充满温馨的生日祝福的旋律,看着那娟秀、熟悉而又陌生的笔迹落款为“叶子”的贺卡时,心里着实很感动,一时竟  相似文献   

13.
每每过年前,总要收到厚厚一摞贺年(有奖)明信片。说是有奖,可我从没领过奖,生怕剪刀剪附页时剪掉了那深深的情谊! 真的,可别小瞧这一张张从四面八方飞来的纸片,且不谈那些“载着千般情万般爱”的动人词语,起码说明人家有心想着你,这种被人想的感觉不是用钱买得来的,因而我格外珍惜它,并将之分年装订成册收藏。  相似文献   

14.
寻找家园     
奔波了多年,你是否感到有些累?于是,你便渴望一片宁静的家园。 俗务缠身的日子在每一天清晨吵醒你,便会渴望重返生活的简单。 权力、金钱、真情……那么多的东西等着你,你若迷失了方向,就再也找不回那曾经属于你的好心情。 人生一世,忽明忽暗,有时真弄不懂“终老蓬户”与“豪门一生”之间的区别。有时便真想小宅郊野,清清静  相似文献   

15.
当你流连忘返于五彩缤纷的世界,吟诵着“火树银花不夜天,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美妙词章时,你可曾讴歌黑色?诓歌那黑不溜秋的矿工? 我们要献给你的,正是一曲黑色礼赞。在湘中那广袤的土地上,有一片黑色的土地——涟邵煤田;在这块煤田上崛起的涟邵矿务局——一个拥有5万职工、20万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型煤炭企业,它不仅输送出制造光和热的煤,而且,也时时以她那迷人的魅力塑造着当代矿工的崇高形象。非洲大地上那神采飞扬的中国专家是涟邵矿工自强自立精神的缩影  相似文献   

16.
赤子     
无论凤冠霞帔的“武则天”怎样地在荧屏上飞扬跋扈,你也会一眼认出那就是刘晓庆。然而你知道谁是使刘晓庆一炮打响而走红影坛的幕后导演吗?  相似文献   

17.
亲爱的读者,你可知道林彪炮制的“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是在哪个地方出笼的?什么时候最先见之于哪个报刊?在它公开见报之前,是谁第一个对这句话提出了质疑? 本文,就是那“第一个质疑者”披露的27年前的军报内部消息……  相似文献   

18.
问:现在流传一种说法:“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你同意吗? 答: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我认为还要加上一句:“精神不是万能的,没有精神也是万万不能的!” 问:我们当中相当一部分人靠党的政策、靠自己的劳动和经营致富了,但社会上却有很多人骂我们。你如何看待? 答:人们大可不必见“富人”便骂,只骂那些为富不  相似文献   

19.
《湘潮》1991,(11)
1938年10月,徐海东在延安出席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会议休息时,毛泽东和大家一块在院中散步闲谈,毛泽东说:“中国有三部小说:《三国》、《水浒》、《红楼梦》,不看完这三本书,不算中国人。海东同志?你可看过这三本书?”海东老实回答:“没看过《红楼梦》。“毛泽东笑着说:“那算是半个中国人!”这是一句玩笑  相似文献   

20.
“老大不管用了,老九捧上了天”,这是近来听到的牢骚。一些人有这样那样的牢骚,是难免的。但论起是非来,这种牢骚终竟不大对头。不对何在?一曰于事实不符,二曰于理不合,三曰于情不通。论事实,“老大”是否不管用了呢?当然不是。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其领导地位载之宪法,于法有据。宪法的规定并非一纸虚文,而是每时每刻实践着的事实。“老大不管用了”,真不知从何说起。当然,牢骚也并非毫无因由。在改革当中,有一些不熟悉业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