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喻国良 《湖湘论坛》2004,17(4):46-47
中国自古有“礼义之邦”的美誉。泱泱大国,德仪天下;谦谦君子,诚信待人。古人讲究“仁、义、礼、智、信”,把“信”作为“五达德”之一,强调“人无信不立”。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诚信作为道德的基础与根本,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毋庸讳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的确立具有更加重要的道德内涵和现实意义。诚信作为道德的基础与根本,无论是个人生活、社会关系,还是家庭、邻里、朋友、行业之间各种关系的处理,都是不可缺失的原则。但是,由于利益的驱动与引诱,作为道德基石的诚信在赤裸裸的金钱与利益冲击下,在一些地方或一些人身上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2.
浅谈高校的诚信教育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魏传光  葛畅 《理论月刊》2003,(2):118-119
诚信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包括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诚实是指真诚不伪,诚信不欺,真实不妄,精诚不懈。其强调的是真实。守信是指遵守自己的诺言,实践自己的诺言,言必信,行必果。目前我国出现了“信任危机”,大学生的诚信品德令人担忧,其原因既有市场的、社会的、也有高校自身的。必须认识到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大对诚信的宣传,把诚信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并建立完善的约束和惩罚机制,塑造大学生良好的诚信品质。  相似文献   

3.
杜平 《同舟共进》2010,(10):22-24
所谓“社会诚信”,其实是一种秩序,遵守秩序就是诚信的,不遵守就是不诚信的。大家普遍感觉我们社会出了诚信问题,我想有三点原因:  相似文献   

4.
笔者发现,一些民主生活会虽然强调一定要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但是也存在着不少人在进行批评的时候不是轻描淡写就是把批评变成了“希望”和变相的“表扬”的现象。一旦批评走了调,这批评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有人说,时下有些批评已成了“奉承式”和“阿谀式”,被批评者不仅不会“冒汗”和“幡然悔过”,相反却面对着批评而怡然自得。有些人之所以屡屡犯错误甚至走向腐败,当然是内因在起决定作用,但是长期听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批评而导致思想和行为失控,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倘若有人满耳听到的都是“您何必亲自……”“您也是…  相似文献   

5.
张鹏 《两岸关系》2012,(7):36-38,3
每一次基金会的人员到校访视,学校一律不得在校外接待基金会工作人员,不得送礼,也不得送鲜花、拉横幅等,要把爱完全的倾注在学生的身上。各校在工作上“诚信”也极其重要,任何的问题与困难都可以商量,唯有“诚信”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张君达  相似文献   

6.
王宝琴 《乡音》2012,(6):4-7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在中华大地传扬不息,而今这一美德却面临着极大挑战。君不见,在政务、商务、司法、教育、文化、体育等诸多社会领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诚信缺失问题,有些问题还很严重。面对社会上所充斥着的欺、诈、假种种乱象,坊间时有"还有什么是真的"无奈的喟叹。有鉴于此,党中央、国务院对诚信建设问题给予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诚信”需求的呼声越来越高,各行各业都投入很大的精力搞“诚信”工程,抓“诚信”建设。作为“诚信”的倡导者——各级政府,更是把“诚信”摆上十分重要的位置,努力打造开拓、务实、高效、廉洁的开明政府,成为群众拍手称快的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8.
当下我国社会诚信问题诱发的根源,不仅有道德,也有制度.不合理的制度以及制度不管用,都会诱发非诚信行为。制度作为一种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其规定合理与否至关重要。一旦制度规定不合理。就会“诱逼”虚假失信行为,产生大量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制度变通”现象,导致“集体性”非诚信行为泛滥。另外,制度失效也会诱发不诚信行为。制度尤其是法律制度对非诚信行为不能实现严惩,消解的是法律的权威和尊严,瓦解的是社会成员的法律信念和信仰:社会诚信建设,不仅仅是社会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9.
时下,全国上下都在迫切地呼唤“诚信”市场,然而“诚信”的市场绝非一夜之间就能拔地而起。它的建立,不仅要拥有“诚信”的个人、“诚信”的行业,而且要靠“诚信”政府的监管以及适于培育“诚信”素质的体制、机制和法制环境。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列为监督政府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边”。这用于领导机关查找和解决自身作风问题,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现在有些基层干部却把这作为“口头禅”,作为转变基层作风的“挡箭牌”。就太不应该了。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资兴市把构建新的社会阶层诚信文化作为全市诚信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一是指导新的社会阶层专业人士联谊会积极开展“诚信为人”主题活动,在社会上倡导践行诚信理念,革新社会风气。提升市民素质。二是加强工商联基层组织和行业商(协)会建设,通过商(协)会平台,突出行业自律,鼓励诚信经营。  相似文献   

12.
拍卖市场缺范呼唤社会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拍卖交易方式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不守信用就会失去市场。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借助行政权力介入拍卖行业与民争利,以“经营城市”名义拍卖各种公共资源;权利经济的横行和管理上的越位引发了政府的诚信危机。政府的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关键,拍卖市场缺范呼唤创建一个良好的信用体系,提供一个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重建社会的诚信体系和诚信道德,有赖于我们对诚信缺失原因的了解;因为只有明白了“为什么”,才有可能“有的放矢”,知道“怎么做”。  相似文献   

14.
陆传照 《前沿》2004,(8):177-179
诚信对于领导干部具有特殊的意义 ,领导干部诚信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增强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以及形成社会诚信示范群体的需要。当前领导干部中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诚信缺失问题 ,表现为取向上的主仆颠倒、政绩上的虚报浮夸以及工作人际上的虚伪失信。领导干部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前我们应加强领导干部诚信意识的培养 ,增强诚信规范的约束力 ,进一步深化干部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浅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建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丽萍 《前沿》2004,(9):119-121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信义之邦 ,自古推崇言而有信 ,“言必信 ,行必果”。然而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却出现了“诚信”危机 ,我们今天特别提出“诚信”建设问题 ,是适应入世之必须、整顿市场秩序之必然、公民道德建设之必要。基于此 ,要强力构建诚信社会 ,须遵循立法先行的原则 ;竭力重建诚实守信的伦理规范并发挥其示范激励作用 ;同时要与时俱进 ,以市场为主导 ,积极稳妥地解决“诚信”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不要窄化社会诚信目前,对于诚信与信用,存在概念使用的含混现象。尽管二者具有密切的关联性,但不能混用,尤其不能把诚信直接等同于信用。诚信与信用至少有三方面的区别:在概念的外延上,虽然诚信与信用都是指承诺与践约的伦理关系、规范要求和  相似文献   

17.
罗光宇 《传承》2012,(7):15-15
假烟假酒、财务造假、坑蒙拐骗、“地沟油”和“染色馒头”等各类诚信缺失现象的背后,无不闪现着民营企业的身影。推进民营企业的诚信建设,当前的切入点应是加强制度建设。当然,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的失信问题,有赖于全社会的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诚信观的内涵及其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诚信”是一个伦理学意义上的完整范畴 ;同时“诚”与“信”又是两个既相通又有所区别的相对独立的范畴。中国传统诚信观在传统社会中形成了某些带有时代烙印的特点 ,诚信适用范围是熟人社会、诚信关系大多具有单向的义务性、诚信作用的主要领域是政治、诚信的践履主要靠主体的道德自觉、履行诺言具有超越功利的道义性、诚信地位具有神圣性。这些特点为传统诚信观的现代转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快乐的上海“车夫”藏勤是一名普通的的士司机,如今却成了媒体追踪的热点人物。原因是他是一个善于“挑客、选客”的人,专爱挑老、弱、病、残、孕等乘客,给予热情周到的服务。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的哥欺诈外地乘客、私自调表、短途拒绝载客、路见危难加档开遛……我曾在“110”出警处实习,在辖区内调解过许多司乘纠纷,绝大部分原因都是车主不诚信经营。我想,像那些脑海里天天盘算着如何算计他人、服务意识差的“的哥”们,永远不会理解藏勤何以能成为一个“快乐车夫”的?  相似文献   

20.
一、政务诚信是企业、社会诚信的基石和表率 政府是国家信用的代表,没有诚信政府,就不会有诚信的社会。政务诚信乃治国理政之本,商务诚信、社会诚信惟政务诚信是瞻。政府遵守承诺,企业才会履行契约,民众才会“不令而行”;政务没有公信力,信用体系缺少支撑环境,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便举步维艰,民众、企业难免“虽令不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