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古人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是说事物变化。 今日上海人说:“三十年浦西、三十年浦东”。这是说上海发生的变化。三十年前的浦东是一张白纸.浦西是中国最繁华的地方。于是.有人喊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三十年后的今天,浦东、浦西比翼腾飞。浦东的发展更令世人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2.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这是上海过去长期流传的一句耐人寻味的话。确实,开放开发前的浦东,在各方面都很落后,和繁荣的浦西无法同日而语,特别是来往于浦江两岸的交通很不方便。但我却有着一番不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李善来 《现代领导》2014,(10):16-17
入夜,华灯初上。陆家嘴群楼璀璨,东方明珠灯光秀正在上演。在众多霓虹灯的映照下,黄浦江宛如彩带,蜿蜒流淌。短短20余年,浦东就颠覆了人们“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观念.尤其在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已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浦东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与村居党组织书记息息相关。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指出:“要科学设计,抓紧培养,为实现浦东新区二次创业和开发开放新跨越夯实基础,‘托好底’。”  相似文献   

4.
世博会主题馆是世博园区最重要的展馆——我们这次参观的生命阳光馆就藏身其中。 途经很多场馆.发现都设有残疾人专用入口.这省去了残疾人为了参观世博场馆要排长队的烦恼.让我们尽情无障碍感受世博。  相似文献   

5.
从闽东人闯浦东一开始。当时的宁德地区领导就重视引导闽东人闯浦东。1991年宁德地区领导将行署驻沪联络处办公地点从浦西搬至浦东。这是全国第二家。  相似文献   

6.
《上海机关动态》2010,(7):24-24
黄浦区作为世博会浦西阵地和上海的名片与窗口,区监察局以保障世博、服务世博为重点,立足“博中保障”,监督检查世博会期间全区城区运行保障工作和社会面防控工作,着眼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推进全区行政效能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图片报道     
6月10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专程到世博会浦西园区实地调研、了解世博会场馆的参观情况。  相似文献   

8.
黄影  杨雨文  王京 《台声》2005,(10):30-31
今日的浦东令世界称奇、让世人折服,短短15年的时间,浦东一改昔日的荒凉景象,以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身姿屹立在太平洋西岸,闪耀着绚丽夺目的光彩。中国看上海,上海看浦东,如今的浦东无疑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现代化建设的缩影。浦东,一片让世界津津乐道的热土。然而,15年前的浦东却并不为世人注目,一句在当时广为流传的话语“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就是最深刻的写照。难道太平洋西岸的明珠将就此淹没在一米多高的芦苇草之下吗?不,1990年4月18日,高瞻远瞩的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从这一天开始,浦东这颗东方明珠注…  相似文献   

9.
要办好世博会,需要物质和精神的巨大投入,更需要全民的积极参与。作为上海市民,我们中的许多人都不能亲手去建造宏伟的世博场馆,但大家可以从细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世博宣传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0.
世博碎片     
记不得是谁说过,有些事总是在时过境迁后让人追忆。这次到上海看世博会,我的感觉是"拼搏——世博!"、"累大于快乐!"看世博必须要有拼搏精神。到了世博现场,才知道中国人真的是很多很多,外国游客也不时穿梭其间,中国的国际号召力显而易见!热门场馆需排队三至五小时,才得以进去看二三十分钟。为了多看几个场馆,我是把吃饭的时间都用于了排队,身背干粮、水。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至今,每日入园参观的人数屡创新高,盛况空前。园区内的各个场馆主题鲜明、风格迥异,让人们流连忘返。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包括世博轴、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与演艺中心等诸多场馆的建设中,都曾经留下过宝山企业的身影。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扩张,上海的地域界限和文化格局已非复旧观,"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说法彻底过时了。  相似文献   

13.
《今日上海》2010,(3):48-48
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场馆”已竣工,预计5月份完成内装修,4月试运营。这个场馆坐落浦西南车站路中山南路,占地15公顷,2/3的建筑由老厂房改建而来。  相似文献   

14.
3月26日,距离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仅有36天之际,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再次举行世博专题报告会,500余名区、镇人大代表认真听取了世博场馆建设和布展准备情况。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梅要求全体代表,增强融入世博、参与世博、服务世博、奉献世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倍加珍惜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举办一届成功的世博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今日上海》2010,(12):2-2
与“九洲”、“四海”、“神州”一样,“震旦”也是中国的古称,有旭日东升之意。新世纪初。台商陈永泰先生来到浦东,瞧着浦西的万国建筑博览群说。都是外国人的招牌,我们要把华人的自创品牌直立在黄浦江边最好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6.
实现东西联动必须解决三大矛盾浦东新区综合规划土地局副局长万曾炜浦东的开发开放和浦西的振兴改造,这是上海在新旧世纪交替中面临的两项历史性的挑战工程。“东西联动”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浦东开发开放后,上海市确立的大上海发展的战略思想。浦东新区经济实力不足...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期间,预计将接待游客7000万人次。对于外国游客来说,除了参观世博园区的场馆和展品,入住“世博人家”无疑是亲近世博、体验上海人生活的独特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在上海浦东迎世博的日子里,有一吏特别的队伍。他们克服着困难,践行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他们是坚持了9年之久的浦东东明社区聋哑人文明劝导志愿者。每周一到周五,从早上七点半开始,在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凌兆新村公文终点站便能看到一队身穿红马夹、头戴小红帽、手佩绿袖章的老人。  相似文献   

19.
举世瞩目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日益临近,在倒计时还有90天的时候,我来到了世博会现场。总面积5.28平方公里的世博会场地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沿着黄浦江两岸布局,分为浦西园区和浦东园区。虽然是星期天,世博会事务协调局AB片区部的谢力军副部长却已早早在浦西园区入口处等我。在他的带领下,我们驱车进了园区。  相似文献   

20.
在世博会倒计时400天之际,上海市血液中心的离退休党员干部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组织生活,畅谈世博,许多七八十岁的老党员欣然到会。组织生活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主讲人利用电教设施,把世博会历史、中国与世博的渊源、上海世博的场馆建设展示得栩栩如生,又结合本单位特色,着重阐述上海世博会软件建设的要求和进展,并即席进行世博知识测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