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工作恢复了正确的政策,并且根据新情况、新经验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同“八大”的时候比,现在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刻得多了,经验丰富得多了,贯彻执行正确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大大加强了。我们  相似文献   

2.
自从农村改革以来,由农民自己创造的“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样一种切合农村实际,三者利益兼顾的分配方式,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现已形成明确的量化指标被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由此而派生的“农民负担”问题,又被党和国家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从农民负担问题的提出到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落实,我们党经历了十余年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尤其是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以后,坚定不移地减轻农民负担、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已成为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李继政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为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重要政策。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这些政策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农村经济政策(特别是地方的一些政策)本身及其落实工作...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不断清除“左”的思想干扰,落实了党在农村中的各项经济政策,从而使社队工副业在调整中健康发展。最近我们调查了北京四季青人民公社工副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农民生活逐步改善。但是,进入90年代,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日益突出,不仅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局势的稳定。虽然党中央、国务院近几年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因此,只有把减轻农民负担问题作为“要不要农民、要不要农业、要不要农村安定、要不要群众观点”的政治问题来对待,切实采取各种有效办法,才能保证党的农业和农村政策的贯彻实施,才能继续保持农村的稳定,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正在发展,这充分证明我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颁布的一系列指导农业发展的方针、政策的正确。以各种联产承包制形式出现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已由所谓“三靠”穷辟地区推向全国,受到各地农村普遍的欢迎,它是我国农民在党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采取了许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不可否认,由于改革过程中经济利益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加之一些基层干部工作中的失误,广大农村确确实实存在着不稳定因素,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影响着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课》2007,(4):42-44
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三农”问题对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特殊重要性。正因为如此,我们党的领导者极其重视“三农”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能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政策,由此也诞生了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名词一“一号文件”。回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历次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的主要精神,我们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央在农村改革和发展方面的政策轨迹。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连续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和一系列规定,对于推动农业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辽宁省委、省政府从辽宁实际出发,着手解决农村问题,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落实党在农村的有关政策,农业农村改革初现成效。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农村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宁夏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绝大部分农户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逐步迈上小康新生活。但是近几年出现了农民收入增长趋缓现象。如何认识这个问题,对于我们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刘丹 《求实》2006,(Z3):261-262
一、高等教育区域化产生的历史背景(一)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央为调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使区域经济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特区经济、沿海地区经济、长三角地区经济等先后形成规模。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量事实证明,改革开放的十年,是农村经济发展最快、群众得到实惠最同,多农民积极性最高的十年。但是,也应该看到,这些年来,由于我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了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上,忽视了农村的政治思想工作,致使农村出现了一些消极现象:部分农民的国家观念、集体观念淡薄,有些地方封建迷信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滋生蔓延,等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小城镇,搞好小城镇建设。这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大力发展农村小城镇,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把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放在首要的战略位置来考虑,把发展小城镇视为推动社会经济平衡发展的杠杆,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逐步改革小城镇的户籍管理制度,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务工经商,发展第…  相似文献   

14.
在农村,常听到领导干部送资金、物资上门,部门送良种、技术上门的事,如今农民群众还有一盼,即盼政策“入家门”。笔者经常听村里人到政府、到“农负办”咨询第二轮土地延包和减轻农民负担等方面政策的情况。这说明这些年来农民的政策意识、法制意识在不断提高,同时也说明我们的政策宣传力度还很不够,存在着政策在基层被“截留”的现象。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但不少老百姓对此却知之甚少,原因在于一些乡村干部政策观念淡薄,工作上敷衍了事,上级文件发下来,往柜子里一放就算完事…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清除“左”的影响,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京郊山区的面貌有了新的变化,不少地方开始走上富裕之路。但是,同平原地区振翅腾飞、蒸蒸日上的经济形势相比,速度显得慢些,富裕的程度也低些,有的地方农民生活还比较困难。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商品经济还不发达。要改变山区的面貌,使山区经济尽快繁荣起来,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中国的农业问题、农村工作问题,由于其主体和主要对象是农民,归根到底是农民问题。正确解决当代农民问题,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工农联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重要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立足于当代中国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农民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从根本上纠正了长期存在的“左”的错误,激发了亿万农民新的创造活力,使我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转变。总结20年来我党成功解决农民问题的宝贵经验,主要是坚持了四条基本原则,即维护经济利益原  相似文献   

17.
《求实》1992,(12)
贵州省凯里市委党史研究室黄正彪来稿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定不移地与党内不正之风作斗争,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作了概括,自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围绕着拨乱反正进行了党风建设。全党开展了真理标准的讨论,全面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以前“左”的错误指导思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号召,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使党的政治路线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上,使党内生活逐步恢复正常。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鼓舞下,还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推进了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迅速发展,结束了闭关锁国的历史。在改革开放的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为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重要政策。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这些政策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农村经济政策本身和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据笔者调查,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经济政策缺乏约束性。政策虽然不像法律那样具有强制性,但必须具备应有的约束力,才能保证政策的贯彻落实;否则,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但目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农业生产责任制建立以来,农村变化怎么样,农民在想什么,需求什么?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调查了南昌县小兰公社小兰大队。从我们所见所闻,深感农村处处都在发生欣欣向荣的变化。 农民在“转业” 小兰大队是个人多田少劳力比较充足的市郊大队。过去,由于“左”的政策的束缚,单一经营的干扰,“大锅饭”的影响,这里的人们有艺不能用,有力无法使,家家种地,人人务农,“捆绑在一棵稻草上”,  相似文献   

20.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结束后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都及时制定并贯彻了一系列富民政策。比较起来,虽然这两个时期党的富民政策出台的时代背景不同,且具体内容、提法又有差异,但二者都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都产生了提高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效果。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