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梁漱溟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 ,是为了解决他一生所关注的中国问题和人生问题而进行的实践。综观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 ,不难看出,他所倡导的乡村建设运动 ,实质上是一种知识分子寻求“第三条道路”即改良主义道路的运动。虽然他提出的乡村建设理论和种种主张最终都未能获得成功 ,但是他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这一命题的揭示 ,以及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的肯定 ,对于我们今天来说仍然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志玲 《小康》2023,(23):74-75
<正>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目标: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而在如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时,也重点阐述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一个最重要也是最难的目标任务——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而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所面临的第一大关隘,便是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的,那时候提出这个目标,还只是为大家鼓劲打气,因为那时尚处于扶贫攻坚的紧张阶段,  相似文献   

3.
韩小香 《前沿》2010,(14):131-134
知识分子问题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期党对知识分子开展了一场思想改造运动,这场思想改造运动基本上是成功的,但由于没有很好总结这一运动的经验和教训,致使后来党对知识分子的改造工作走上了曲折的道路。因此,客观评价这场思想改造运动,对党重新审视知识分子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制定新的知识分子政策、发挥知识分子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20年前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引发了我国本世纪继“五四”运动、延安整风运动之后第三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思想解放为我国全面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转折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我国经济学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政治环境。通过讨论确认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中国经济学界得以一次次  相似文献   

5.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美丽中国的起点和重点。而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而言,绝不仅是看得见青山绿水,更重要的是留得住乡愁,其中乡村文化是"根"与"魂"。然而,以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为表现形式的现代化发展,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也对乡村传统的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破坏,引起了乡村文化的撕裂和痛苦,乡村文化生态受到破坏,整体呈现出病态。因此,在现代与传统的文化价值冲突、碰撞过程中,要通过留住乡村文化的传承载体、重塑农民"以乡土为本"的价值观、以文化惯性保持乡村文化多样性、乡村文化与城市化双赢等方式,消弭城市社会与乡村社会的文化鸿沟,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将信息化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是现代化价值标准的一场深刻变革,可以为国家及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提供评价基准和量化依据,体现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的开放态度、统筹规划的科学发展观,必将成为中国现代化运动的思想发动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政府社会管理王彦坤伴随现代化建设进程和改革开放的深化,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一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即从产品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全面转型。面对这场史无前例的而全面...  相似文献   

8.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进步运动,也是一场追求民主、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在中国,20世纪以降一切具有现代化意义的新事物,都自“五四”始。  相似文献   

9.
锐词     
盛励 《群众》2019,(10)
<正>数字乡村指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这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5月份,中办国办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详细部署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  相似文献   

10.
张涛 《北京观察》2021,(9):22-23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通过近几年乡村振兴政策的不断完善、各地结合产业的创新发展以及当地干部群众的辛勤耕耘,全国上下都已经走出了具有区域特点、民族特色、产业匹配的乡村扶贫振兴之路,这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一脉相承的发展路径.乡村振兴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场决胜战.  相似文献   

11.
“草根工业”与中国乡村的现代化卢云昆岁末年初,读沈关宝先生的新著《一场悄悄的革命——苏南乡村的工业与社会》,我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苏南乡村的历史巨变之中,一股时代赋予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感铀然而生。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阿瑟·兰波有一句名言:“生活在别处”。后...  相似文献   

12.
在上个世纪上半叶由知识分子发起的中国乡村建设运动中,晏阳初和梁漱溟是两面大旗,同享大名。二人所代表的虽为乡村建设运动的不同派别,但究其实,都是致力于从解决农村、农民问题入手,以实现“本固邦宁”的目标。当年晏梁并称,后半生二人遭际却殊堪玩味:1949年后,梁氏在一场举世皆知的风波之后,再也没有机会走出书斋,离乡村越来越远,最后以新儒学的一代重镇终老;晏氏则矢志不移,将自己开创的平民教育事业移居海外,在世界范围内大获成功。  相似文献   

13.
金兴盛 《今日浙江》2012,(23):56-57
建设美丽乡村,是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推进"两富"现代化浙江建设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程。浙江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是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14.
《人民论坛》2012,(3):46-47
1.中国需要一场社会进步运动我认为,中国也需要一场社会变革,需要一场社会进步运动。社会进步运动的目标是什么?三句话:制约权力、驾驭资本、制止社会的溃败。这是中国现在要解决的很重要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建立一个有公平正义的社会,最主要要解决的几个  相似文献   

15.
钟钰 《人民论坛》2023,(21):54-58
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村整体数字化发展态势积极向上。但与城市相比,由于先天性资源禀赋差异,数字乡村建设也面临顶层设计需进一步深化、城乡“数字鸿沟”较大、农村数字经济潜能挖掘不足、乡村数字治理体系需要完善、农民数字化技能有待提升等薄弱点。对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数字乡村建设水平,推动乡村数字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赋能新时代乡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双双 《群众》2020,(11):31-3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正在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与当代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房广顺邓小平不仅是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也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不断发展的推动者。他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也提出了许多有重要价值的思想。比较突出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给...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与现实的留学浪潮”之二留学生与中国的现代化运动焦润明中国的现代化运动肇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这是一场顽强地追赶着世界现代化大潮、逐步地改变着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而留学生则是这场历史变革的主体,在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  相似文献   

19.
晏阳初创造的“平民教育——乡村科学化”模式、梁漱溟创造的“文化复兴——乡村学校化”模式和卢作孚创造的“实业民生——乡村现代化”模式,为民国时期的三大乡村建设模式。三位先生的生平及文化思想背景不同,其有关乡村建设的使命、步骤、内容及动力的基本理论和主张也各具特色。但他们的乡村建设思想都为解决当代中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国内国民生产总值、科技发展以及城乡结构调整为主要衡量标准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社会已经进入高速转型期。社会转型为乡村治理、农村早日实现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也带来一些问题: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是国家强势介入农村生活的表征,在农村的国家权力趋于密集化,这使村民自治身处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农民作为一个阶层与政府之间,以及作为个体在村级场域内均没有获得充分的利益表达机会;此外,过于非理性的现代化主义思想仍然存在,这不但是农村问题研究中的弊病,而且影响着农村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