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17—18世纪英国经验论哲学家们而言,有两个大的理论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一个是关于实体到底是什么以及实体是否存在的问题,另一个则是事物属性的划分及其各自的主客观性的归属问题。对这两大问题的思考几乎贯穿于17—18世纪英国经验哲学发展的始终。然而在这两个问题的背后,始终有一个幕后的推手在推动着它们的发展,这就是经验论基本原则的不断深化和彻底化发展。因此,实体、偶性,再加上经验论基本原则恰好构成了17-18世纪英国经验论哲学发展的三条主线。  相似文献   

2.
洛克反省学说的性质,一直是哲学史界感兴趣的问题。本文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反省学说的性质,而在于反省学说在其认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洛克关于反省的规定 洛克是经验论的集大成者。他论证了由培根提出的、经霍布斯系统化了的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原则。在《人类理解论》中,他详尽地论述了观念的起源、知识的可靠性以及人类认识的范围,从而成为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主要代表。  相似文献   

3.
皮亚杰所说的传统认识论是指经验论和先验论这两大认识论流派。皮亚杰曾经受过经验论与先验论的深刻影响,他接受了二者的一些观点,同时也觉察到它们都有一些难以克服的根本缺陷,认为它们都不能圆满地回答认识论问题。于是,他以儿童心理学和生物学的成果为主要根据,对经验论与先验论进行了辩证的综合。在继承二者的基础上,也在批判二者的过程中,提出了发生认识论。  相似文献   

4.
经验主义的后现代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镇寰 《思想战线》2007,33(3):131-135
经验主义的怀疑主义特点决定了其反科学实在论的基本倾向,随着逻辑实证主义的衰落,经验主义这种认知世界的基本哲学维度受到人们的普遍怀疑。在后来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中,范.弗拉森提出建构经验论的新思路,围绕着“经验适当性”的概念展开与科学实在论的较量,试图借此拯救经验论哲学,促成了经验主义的后现代走向。  相似文献   

5.
政府危机管理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3年的SARS事件,在中国引发了一场政府危机管理的学术探讨,国际上对危机管理有四种观点:制度论、公共关系论、经验论、全面整合论;中国政府危机管理应选择综合论。  相似文献   

6.
从康德到黑格尔,是一次理性革命的胜利进军。在建立人类理性权威,摧毁封建神学的过程中,两位先哲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并不失色。以往,关于黑格尔的论述较充分,而对康德则多有漠视与偏颇。其实,作为近代辩证法的奠基人,康德的学说同样是一座装满宝石的大厦,有待我们深入探取。(一)现象与本体,知性与理性,是康德哲学中的主要矛盾线索,也是他的“本体不可知论”的根据所在。欧洲在近代,产生过英国经验论和大陆理性论两大哲学派别,他们在反对经院哲学时曾是战友,但又各执一端,并不彻底。经验论在贝克莱那里变成极端的唯我论,理性  相似文献   

7.
祝杨军 《前沿》2012,(17):56-58,95
休谟哲学中认识论的内在逻辑是从对基本概念进行分析开始的,而后转向对唯理论和经验论进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传统认识论基础——因果关系的批判,最后走向了温和的怀疑论.本文对其整个认识论逻辑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批判性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关于认识主体的研究,已为近年来哲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本文着重对唯物主义主体观的演进,作一些历史的考察。一、“白板”、“看客”论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系列中,最早形成关于主体认识的是唯物主义经验论。在近代思想史上,唯物主义经验论一诞生就面临着两个艰巨的思想任务:一个是反对宗教神学,再一个是为正在兴起的经验科学提供哲学论证。宗教神学把精神的“生产权”交给了上帝,认为上帝是一切的主体,人的智慧、思想只不过是上帝启示的结果。伴随生产和实验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自然科学,却得出了与宗教神学完全相悖的结论。哥白尼积三十年天文观测之经  相似文献   

9.
舒远招  贺跃 《湖湘论坛》2011,(5):103-107
作为唯理论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勒内·笛卡尔虽然主张天赋观念论,但在他的唯理论思想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论因素:第一,在论识的起源上,他不仅主张天赋观念论,也主张有一些观念(感觉)来源地外物的刺激;第二,在阐述其主要哲学原理“我思,故我在”时,他把内在的感觉和想像都当作了“我思”的一部分,认为“我思”包含了“我感觉”和“我想像”;第三,在论证物质实体的存在时,他充分肯定了感觉的想像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显然感觉的想像在笛卡尔哲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在考察西方唯物主义经验论思想的发展时,应把他的思想也当作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对于因果必然性中的原因概念,与唯理论者所主张的形式因不同,休谟在《人性论》中贯彻动力因原则,将经验论的立场彻底化。基于这个原则,休谟构建自己的经验主义认识论和情感主义伦理学。这诚然有效清除了认识中的谬误,但同时也对人的尊严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11.
王贝 《求索》2010,(6):114-115,170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主要表现为"真理符合论"与"构建经验论"之争、"非奇迹论证"与"悲观归纳论证"之争两方面。本文主张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走出两者的争论乃是可行之策,其自觉能动性、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特征能够弥补两者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12.
价值澄清理论与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娜 《前沿》2006,(11):146-148
价值澄清理论是以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社会现实为背景提出的,它以杜威的经验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存在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对价值观教育的一些范畴和关系重新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了价值澄清的四要素、三阶段七步骤和策略等内容。批判地吸收和借鉴价值澄清理论对于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红柳 《前沿》2013,(6):39-40
思维的客观性问题是近代哲学的核心问题。相对于康德的知识整体论立场,康德之前的唯理论与经验论对思维客观性的论证实质上是原子论的,而黑格尔的辩证法消解了思维的客观性问题;马克思以实践作为检验认识客观性的标准,与康德的知识整体论具有内在的亲和性;现代哲学对思维客观性问题的探讨,依然没有超越康德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析杜威实用主义的突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的实用主义很重视行动,其经验论和认识论都是建立在行动基础上的。重视行动必然重视变化。杜威认为变化代表了进步,应该好好加以利用而不是盲目排斥它;杜威的实用主义还把其真理标准建立在效用原则基础上,指出真理之为真理,主要是看它是否对大家或公众而言有效用,以及看它是否能指导我们对付未来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雷勇 《前沿》2008,(9):26-29
费尔巴哈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不仅重塑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而且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本主义哲学。它超越了近代西方哲学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对立。它从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拯救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人本主义传统,对宗教的批判显示出其独特的个性。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尤其是他的人的本质理论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6.
朱民强 《人民论坛》2013,(12):207-209
毛泽东哲学思想具有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中国风格”,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深厚的民族根基和主要来源之一,毛泽东哲学与传统哲学是一脉相承的,其中政治哲学思想、伦理本位主义以及“体用不二”的思想风格都体现了传统哲学的特点,并且毛泽东哲学思想继承和发扬了民本思想与“躬行践履”的经验论传统.  相似文献   

17.
论康德先验论中的革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哲学超出前人学说之上的哲学创见便是他的先验论。康德先验论是在欧洲唯理论和经验论哲学基础之上产生出来的一种具有哲学革命意义的“批判哲学”。强调主体的认识形式、结构、自身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由阐述先验逻辑而将辩证法引入认识论领域,揭示认识的普遍必然性同人的社会性的关系,是康德先验论中的革命因素。  相似文献   

18.
邸凯辉  ;刘叶涛 《求索》2008,(5):115-117
蒯因从其整体主义知识观和经验论的立场出发,提出了本体论承诺学,其中包括两个著名的标准:一是本体论承诺的识别标准,即“存在就是成为约束变项的值”;二是认可标准,“没有同一性就没有实体”。本文通过详细诠释这两条标准,并沿着本体论承诺学说的识别、认可的脉络来细致建构本体论承诺学说框架和挖掘其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道德的理想本质与现实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道德的本质应该把握两个维度:道德的理想本质与现实本质。道德就其理想本质来说,是一种服从和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力量和精神追求;而就其现实本质来说,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两者的辩证统一为我们思考道德问题上的人性论与社会论、理性论与经验论、绝对论与相对论、德性论与规范论、义务论与功利论等一系列重要关系提供了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20.
在康德的建构主义认识论中,由于知性源始的客体化活动对时空的规定作用,时空成为人类用来间接地与物自身产生关联的一种认识手段而具有曲行性特征,康德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展开对时空的两个先天性论证的。忽视时空的这一特征,认为作为纯粹直观的时空是人直接认识事物的标志,从心理学、逻辑学、经验论和实在论等角度对先天性论证进行解读,将无法把握康德认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