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干部"带病提拔",就是指干部在进入新的岗位或提拔到更高一级职务前,本身就存在着一定问题(如政治、经济、作风等方面),在没有得到纠正和处理的情况下,继续得到使用甚至提拔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2.
发展干部岗位职务培训,是干部教育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干部"四化"程度的重要措施.上海市干部教育工作根据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培训发展的形势,从去年起开始干部岗位职务培训的试点.今年,将在全市逐步推开.根据试点情况,本文想就干部岗位职务培训的内涵、地位和开展这项工作应注意的几个环节,结合上海的实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所谓郎官,是指古代负责皇宫勤杂事务一种地位很低的小官.据说有一天,汉武帝微服私访,来到郎署(郎官办公的地方)偶遇一郎官,他发现这位郎官不仅须发皆白,而且衣服也破旧不堪.汉武帝便觉得他的年龄、气质和他的职务有些不相称,于是便问他: "你叫什么名字?从什么时候开始做郎官的?"只见这位郎官从容不迫地回答道: "小人姓颜名驷.江都人氏,在文帝的时候就开始做郎官了."  相似文献   

4.
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异化"的原因及其整治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异化"是现阶段中国社会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本文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探究了现象的原因,论证了领导干部选择职务消费"异化"行为是一个对其行为的成本-收益的分析、比较的过程,是一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异化"行为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所预期的"异化"行为所带来的理性约束成本过小.本文从界定产权角度提出了整治路径--实现职务消费的薪酬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可操作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空降"干部(即从上级机关下派干部到下级担任领导职务的)作为一种干部交流方式,在培养锻炼干部、改善领导班子结构、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防范用人不正之风等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但由此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是:有的地方"空降"干部过度,相对挤压干部晋升空间,严重挫伤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基层干部队伍活力不足;少数"空降"干部"镀金"思想严重,急功近利,导致短期行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影响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其危害不容小觑.对此,笔者就消弭"空降"干部负面影响,谈几点粗浅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所谓“天花板”干部,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是指那些因为受干部选拔任用的年龄限制,职务再无晋升空间的干部。干部队伍中出现“天花板”干部现象,无疑有悖于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不利于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是对党的执政资源的极大浪费。“天花板”干部现状如何、  相似文献   

7.
一、建立和实行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的重大意义 所谓任期,是指担任某一领导职务的法定期限。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就是从制度上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规定一定的职务任期,任期届满,按一定程序自然解除领导职务,由任免机关根据其任职表现重新予以任用(包括连任)、党政领导干部的身份常任而职务不再常任是任期制的最大特点。领导职务任期届满,干部与原任免机关的任用关系不终止,干部身份不改变,由任免机关重新予以任用。其结果使领导职务仅仅成为一定时期内为实现某一工作目标和任务并相应赋予一定责、权、利的职务岗位,而不再是一种长…  相似文献   

8.
正年轻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基层不断磨练,才能壮筋骨、长才干。但现实中,少数年轻干部怕吃苦,不愿到基层。基层挂职也只是为了混经历、镀金身,穿一身所谓"基层锻炼"的光鲜衣裳。所以,有的挂职干部"两头晃",有的甚至"两头都不晃",成为上级机关和基层的"悬浮干部"。挂职干部"悬浮"危害严重。"悬浮"干部要么不到基层去,成为"空挂";要么到了基层,白天怕太阳晒,晚上怕蚊子咬,出门怕鞋  相似文献   

9.
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把我党历来坚持的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选拔干部标准和原则,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路线,对干部素质的新要求结合起来,并使之具体化,提出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强调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结构和个人素质,要符合"四化"的要求,要从符合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的人员中去发现人才、选用干部,同时最近又提出了选拔和考核干部要建立以实绩原则为标准的制度.  相似文献   

10.
韦玲云 《理论探讨》2006,2(5):127-13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干部职务晋升机制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但是从实践来看,干部职务晋升中还存在种种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不正之风,主要原因在于干部管理体制自身的缺陷、干部职务晋升缺乏民主监督、考察失真及用人责任追究制度的缺失。优化干部职务晋升机制应在“扩大民主、加强监督、完善考核、用人失责追究”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1.
论建立健全领导职务正当晋升的信用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干部工作的实践来看 ,无论是用人不正之风和买官卖官等腐败行为 ,还是所谓“5 9岁现象”、“39岁现象”及迷信风水官运、热衷于钻研《厚黑学》的升官之道等恶劣风气 ,其有一个共同特征 ,即领导职务正当晋升的信用缺失 ,干部群体对职务的正当晋升信心不足。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思路为 :摈弃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下陈腐的信用观念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相应的契约型信用关系 ;切实扩大领导职务晋升的民主基础 ,消除领导者个人的专断用人权 ;削减职务特权 ,弱化牟利的不良动机对领导职务晋升信用的侵蚀 ;建立具有“自动纠错”功能的责任追究制 ,增强干部群体职务正当晋升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确立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更加突出了加强中青年干部党性锻炼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明了中青年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时代内容;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就要把中青年干部的党性锻炼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加强中青年干部的党性锻炼,是当前党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充分提高认识,增强自觉性,把这一课题解决好.  相似文献   

13.
十年动乱期间,不少单位的领导班子里常常有一些特殊的分工:除了抓日常工作以外,还有专门负责参加"学习"的(那时搞评法反儒、批林批孔、评《水浒》,学习任务特多),叫"学习干部",还有专门负责参加劳动的(那时,干部星期四要参加劳动),叫"劳动干部".好在机构臃肿,称呼上也随便,统称为"负责人"即可,于是,对付种种形式主义也算是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4.
干部政绩,有“显”“潜”之分, 显绩是立竿见影的业绩,而 潜绩是短期内看不到的,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达到的目标。当前,在提倡要用实绩考评干部的同时,无意中也导致了一些干部的“政绩观”发生了扭曲,他们热衷于“显绩”,搞所谓跟上形势的“脸面工程”。这  相似文献   

15.
劳骥 《瞭望》2005,(Z1)
过去有句俗话叫:"别拿村干部不当干部"。那时是说,国家干部都是吃商品粮、拿工资的,而村干部吃农业粮、记工分,至多给点"定补"。村干部当时在人们的心目中,不能等同于真正的干部。他们的身份、地位都没有什么优越性和特殊性可言。 但是,如今再说"别拿村干部不当干部"这句话,其中的含义却大不相同了。"老少边穷"的村不说,有些富裕村、大中小城市近郊的村,村干部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干部队伍中存在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就是一些干部存有一种“攀比提拔”心态。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进退留转,老跟提拔快的人比,一看到周围有人提拔了,而自己职务上没有变动,心情就不平  相似文献   

17.
干部的实绩是干部德才素质的集中表现和综合反映,是使用干部的基本依据,"注重实绩"已是选拔任用干部的一条重要原则.如何科学有效地搞好干部的实绩考核.不仅对于选准用好干部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引导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职务晋升难、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低是摆在县域公务员面前的现实问题。为此,中央颁布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为县域公务员拓宽职级晋升通道,至此,县域公务员存在职务晋升、级别晋升和职级晋升三种形式。职务分为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它们都由职位所决定;级别居于次要地位,并从属于职务,一般意义上的晋升是指职务晋升。但从实践来看,在县乡基层,职务晋升的制度安排往往会发生异化,出现法律之外的许多形式:职务层级细化,"排位"晋升,职务的"明升暗降",以及"股级干部"的长期存在等。作为新制度,县域公务员职级晋升正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许多理论与实践上的争议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讨解决。  相似文献   

19.
干部职务正常晋升机制,是指在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前提下,实现干部职务正常晋升的各项制度相互作用、运转科学、管用有效的流程和方式。但从目前情况看,干部职务正常晋升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干部职务晋升的非正常机制却在或明或暗地发挥作用,致使跑官、要官、买官之风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一些政治素质差、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利用种种不正当手段顺利达到晋升目的,而那些政治素质好、勤政为民、不事张扬的  相似文献   

20.
能不能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充分尊重民意,直接影响选人用人的质量,影响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影响干部工作的科学发展,影响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只有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真正让民意在干部任用中行使"表决权",才能确保干部工作质量,实现选贤任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