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杨晓波 《理论月刊》2012,(10):77-80
上世纪末汉语诗界"字思维"大讨论中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将"字思维"等同于"字象",理解过于狭隘;二是割裂了"汉字思维"与"汉语思维";三是夸大了汉字表意性在诗歌中的作用。故本文认为"字思维"是一种以单音节汉字为基本单位,音、义、形三者在意合建构机制下相联系、相制约的诗性思维方式。该思维方式决定了汉语诗歌的形式、内容与风格。而这种"字思维"随着汉语的欧化与白化,在新诗中已逐渐消解。  相似文献   

2.
《天津政协公报》2011,(10):59-59
<正>"兮"字,在《楚辞》中很常见,普通话读如"希",是语气助词,同现代汉语中的"啊"。"兮"字是在战国时代民间普遍使用的口语,特别是楚国(今湖北一带)使用很广泛。一般地说,它在《楚辞》中作语气助词使用,以调整音节,舒缓语气,更好地表达感情。  相似文献   

3.
布依语数词"一"和"二",各地大都有两个读音,这两个读音出现的语言环境有很明确的分工;它们同量词组合时,出现的位置也不一样.我们对两个读音的来历、分工的缘由作了解释;并以其同量词组合时位置上的参差为观察点,再结合其他语言材料,认为两种语言间的语法渗透是一个逐步扩散的过程,扩散的基本单位是短语;语法扩散同词汇借用有密切的联系,但又不是绝对的;某些旧的语法结构模式,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同新的语法模式长期共存.  相似文献   

4.
"公"是汉语中最常用的字之一,在现代海语词典当中的第一个属意就是"共有的",第二是"共同的",和"私"相对,表明与他人有关联。"公"可以组成很多词汇,如公平公正、公关、公司、公务、公开、公海、公众……孙中山最为人熟知的一个理念叫"天下为公"。  相似文献   

5.
<左传>中,"刑"字主要在广义的"刑罚"意义上使用,"法"字主要在"法度"的意义上使用,二者无直接联系,"法"即"刑"之说不能成立,"法"与"刑"相通的基础是都与"法度","礼则"之意相关.<左传>中"法"字和"刑"字的使用情况反映出:"法"不是"刑",至少在战国初期以前,"法"是内含"正"义的,这种"正"指的是合于先王之道.  相似文献   

6.
《乡音》2007,(10)
在河北省行唐县,有个村庄叫"(更差)(更差)"。"(更差)(更差)"二字,读音cha ju(差举),是两个生僻字,专用于地名。这两个字在《辞源》、《辞海》和《汉语大词典》中查找不到。而在《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汉语大字典》、《中文大辞典》中收录了这两个字,均释为"地名,直隶行唐县北,今直隶行唐县东十五里,有(更差)(更差)村"。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汉语文学作品和现代汉语方言中以实例为语料,对饮食义动词"喝"的语义特征及其宾语语义类型进行了客观描写,认为饮食义动词"喝"的语义特征不仅包含词典的释义"把液体或流食咽下去"、"吸引液体或气体",还应包含"把固体或半固体可食物经过咀嚼后吞下去";因此,饮食义动词"喝"不仅可以带常规宾语,也可以带超常宾语;所带宾语语义类型可以是受事宾语、结果宾语、来源宾语、工具宾语和方式宾语,还可以是目标宾语、处所宾语和施事宾语。  相似文献   

8.
字义假借是弥补汉字语词记录需要不断扩大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基于汉字发展史的角度,分类举例分析楚竹书传承字、新出字和特见字的各类新见假借义,并对其特征进行量化考察.指出与其它性质新见字义相比,楚竹书新见假借义的使用和传承都较为稳定,且主要属于传承字,这从侧面反映了汉字表义体系历时发展的内在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三字习语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隐喻性习语又在三字习语中占绝对优势,隐喻性三字习语有部分隐喻和完全隐喻两种类型,而后者比前者的意义更难从字面上获取,因此辞书对隐喻性三字习语的解释最好采用溯源式或本义、喻义和喻底同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是各级干部正心修身的重要守则,也是干事创业的行动准则。我们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以"严"字当头转作风,以"实"字为先干事业,以"效"字为重求实绩。"严"字当头转作风,必须加强党性修养,补精神之"钙",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必须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  相似文献   

11.
田中元 《前沿》2012,(12):9-10
杜诗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臭"字的读音和意义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都把它读为chòu,但我认为这个声音不是杜诗的声音,是对作品原意的误读。应读xiù,作气味解。原因有以三:第一,从汉语的语音变化情况来看,读xiù更符合语言应用的现实状况。第二,从诗的意境来看,读xiù,当"气味"讲,更富有诗意,更有境界,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凸显审美空间,诱发人们的审美情趣。第三,如果读作chòu,解释为难闻的气味或腐烂变质之义,这首先不符合生活常理。  相似文献   

12.
试论音译词     
改革开放以后,大量源于音译词涌入汉语,成为汉语词汇中一种新现象。它们出现范围广,使用频率高,大多是首先进入强势方言区,开始只在特定的地域内使用,然后再向其他各地传播开来。音译词具有义类、词形多样、和汉语原有词语造成同音词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郭猛 《传承》2012,(12):72-73
互训是《说文》中重要的训诂方法,段玉裁以大徐本为底本,参照小徐本,从文字、音韵、训诂等不同方面对《说文》互训进行了精细的校勘和注解。以许慎原著和段注为底本来探究汉语互训字的变化,需要回归到义位的层面,结合书证考证其发展。义位的考查既可以探究先秦词汇的使用面貌和同义词自身的演变规律,又可以把握现代汉语部分双音节词的成词规律。大徐本和段注改字后形成的互训字,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凝结成96组双音词语。限于篇幅,随机选取"更/改,祭/祀,珍/宝"3组,依据书证对它们义位的发展与成词规律做历时的考查。  相似文献   

14.
<正>在现代汉语中,"咖"有两个读音:一为ga,比如"咖喱";二为ka,比如"咖啡"。这两种读法的"咖"都是音译用字,没有实际意义。然而近年来,"咖"字又添新义。例如:(1)冯小刚贺岁剧《私人订制》来袭,葛优王宝强大咖加盟。(《北京晚报》,2013年9月26日)(2)《亚当斯一家》内地首演,怪咖家族遇上麻瓜一家。(《深圳晚报》,2013年7月19日)这些标题中的"咖"都读作ka,  相似文献   

15.
闽南语“仔”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字,尤其“仔”字可以结合许多语词或短语,而形成多样化的搭配。中国文字,如果同一个字见于国语词典和闽南语词典中,其训义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差异,而“仔”字却是在“雅”、“俗”系统中明显分道扬镳;文章首先针对这一特色,粗略地呈现其样貌。其次,针对目前闽南语词典中“仔”字的编写顺序和训义加以探讨,指出值得斟酌之处,并依照个人看法,将它重新编排,同时让它的词性、训义、声调、用法都更臻精确。  相似文献   

16.
"粪"字词义的发生演变是个动态的过程。在"打扫"本义基础上向名词"垃圾"和动词"丢弃"两个方向引申,前者进一步引申为粪肥义。通过整理和分析该字在古文献中的应用,可以揭示它在不同时期的常用义项和通假字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6,(1)
正中华民族的语言丰富而多趣,在日常工作中,"讲究"与"将就"使用频率都比较高,它们读音相近,但意义大不一样。"讲究",表现为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将就",则表现为马虎了事、敷衍应付。作为党员干部对待工作和事业,应该多一点"讲究",少一点"将就"。所谓"讲究",就是要认真研究工作的内在规律,重视环节设计和细节把握,做到从难从严,努力使自己的工作不出现纰漏,不出现失误,不留下遗憾。对工作"讲究"而不"将就",体现的是一种认真负责  相似文献   

18.
武振玉  李铭娜 《求索》2012,(2):182-184
汉语"尤最"副词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来源于具有积极色彩义的词;二是来源于具有消极色彩义的词;三是来源于具有"超常"义的词和词组。这类副词从两个方面集中体现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特点:其一是采用具有鲜明色彩义的词语来表达程度高,包括具有积极色彩义和具有消极色彩义两个明显对立的色彩范畴(后者尤为突出)。因为在汉民族的观念中这样的词语色彩鲜明,所表达的语义强度突出,用来表示程度高,可以很好地增加对程度的强调。其二是汉语选择具有"超常"义的词和词组表示程度高,又是传统文化中"中庸"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黄弋桓 《求索》2012,(4):176-178
谓词性短语"不A不B"属于"标记性构式",其构式义为选择义。由于AB语义关系的不同,"不A不B"的构式义又有他选和折中选两种具体的表现,呈现出词汇义影响构式义的情况。而AB的多样性及体词性AB进入"不A不B",在构式义凸现的同时AB会受到这一构式的制约。构式、构式义和词汇义是一种互相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关于汉字的性质,基于不同的界定标准,学术界没有一致的看法.文字的形体与其所指称的语言单位音、意联系的层次性是界定文字性质的根本标准.形体与其所指称的语言单位意义直接发生联系的文字是表意字;形体与其所指称的语言单位读音直接发生联系的文字是表音字.汉字是表意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