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全民关注外交,不同形式地参与外交。外交已不仅是政府之间的事,公共外交应运而生,内容广泛,其间,不同文明之间的文化交流成为人与人心灵和情感的桥梁;成为国与国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纽带,对中国整体形象的传播,发挥着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亚洲区域缺少涵盖整个亚洲地区的集体安全体系是导致这个区域时常出现不安全状态的根本原因,特别是中国逐渐崛起,美国日渐衰弱,成为(或被认为)亚洲区域的不安全因素。要实现亚洲的长久和平,亚洲需要一个包括中国、美国和众多亚洲中小国家在内的多边集体安全体系,而不是如目前东盟或东盟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安全对话这种次区域合作机制,也不是某些人的所谓中美G2机制.更不是冷战产物美日、美韩式的安全同盟。这个体系必须是包括安全、经贸、政治和外交等多方面有利于所有成员国的体系.其中虽难免存在大国主导权之争,但这种竞争不仅要受到大国之间互相制约,同时要受到众多中小国家的集体制约。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东盟刑事司法协助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东盟不断加强政治与安全合作,包括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极大提高了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地位。中国作为东盟的近邻,双方在文化、历史、地理、民族和经济贸易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东盟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也日益增多,相关的刑事法律问题包括刑事犯罪活动也日益凸显,反映在司法层面上的合作要求也日益加剧,使刑事司法协助成为经济发展与地区稳定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4.
国家利益是制约影响一个国家对外政策以及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9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日趋加深,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主要大国对于国家利益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其表现是:1.冷战后国家安全利益的重点由政治军事安全向经济安全转变;2.国家政治利益的实现由直接的意识形态较量向竞争综合国力的优势转变;3.国家主权作为国家的根本利益由不可分割、不可转让向在自愿基础上的部分共享、部分让渡转变;4.追求国家利益的手段由主要依靠军事实力向依靠经济科技实力转变;5.对于国家利益的追求由重视既得利益向重视未来利益转变。充分认识上述变化,对于我们正确地把握国际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符合我国国家利益的对外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克什米尔问题错综复杂,是当今世界最容易引发地区冲突、影响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国际热点问题之一。“很少有双边冲突像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克什米尔争端那样难以解决。”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不断加深,地区合作成为各国谋求发展的主要行动取向。印巴作为南亚地区的两个大国,为争夺克什米尔的归属,长期保持战略对抗态势,这越来越不符合其各自的现实和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6.
人的安全是人的发展之重要条件,它包括经济安全、食品安全、健康安全、环境安全、人身安全、社区安全和政治安全等七个方面的内容。目前的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人的不安全性,具体表现在全球性生产、人口迁徙、生产的新模式、传统领土安全与人的安全之间的资源竞争、相互依赖与领土主权原则之间的冲突,对人的安全带来了负面影响。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难以单独有效地应对人的安全的难题,在人的安全治理上不仅需要国家的治理结构,还需要一个以人的发展为原则的全球治理结构。面对人的安全,全球治理结构应该具有以下特征:以合作姿态来帮助相关国家解决人的安全问题,而不是作为超国家主体干预发展中国家;它是一种经济、社会的全面治理结构,而不是一种单纯的安全结构;治理的原则应该是以人为本。但是,目前由于全球治理中的“民主赤字”使得在全球范围内的治理效果不彰。要改善人的安全的治理结构必须首先在世界范围内减少“民主赤字”。  相似文献   

7.
<正> 一、前言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圈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包括日本在内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其相互依赖关系越来越密切。这种相互依赖关系主要通过国与国之间的双边贸易,资金的流动来实现。引人注目的是这种相互依赖关系已发展到一个国家的经济  相似文献   

8.
在东亚地区,安全与经济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区域内各国致力于国内经济建设的发展战略、持续的经济增长、以及各国间不断加深的经济联系与相互依存,一直是东亚地区得以保持稳定和安全的一个主要支柱。从这个意义上说,已持续一年多的亚洲经济危机因其对东亚经济格局和发...  相似文献   

9.
围绕金砖国家合作,不少人持有"褪色论"或"金砖分化"的悲观态度,主要论据是金砖国家之间并不存在很强的禀赋互补性,因而难以促成合作。然而,从合作理论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治理实践出发,金砖国家合作都是可行的。从理论维度出发,合作包括交换型合作与协作型合作。交换型合作认为,禀赋的互补性缺失,合作就难以形成。这也是当前学界对于金砖合作的争论焦点。然而,合作还包括协作型合作,达成共同利益,并不依赖禀赋的互补性就能塑造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再回到金砖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问题领域内合作实践的维度,随着安全的内涵、议程和治理路径发生转变,国与国之间的共同利益越来越多。因为全球化时代安全议程空前复杂、具有非传统性,进而超越了一国之能力予以治理。具体到金砖合作的治理实践之中,塑造后天共同利益的操作路径包括:塑造"行动焦点"、把饼做大;培育信任、塑造伙伴关系等。此外,金砖国家合作强调包容性规范,持开放的姿态,重视与其他平台以及世界各国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孙霞 《国际资料信息》2006,15(7):10-14,34
东北亚在地理范围上包括中国的东北部、蒙古、朝鲜、韩国、日本以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同时,由于美国对东北亚地区安全的渗透和美国与该地区安全利益的相互依存关系,美国也应该被包括在东北亚地区安全的范畴内。东北亚地区存在着各种严重的安全问题,包括几个有核打击能力大国的军事力量形成的军事安全威胁,领土争端和分裂所形成的政治安全,能源短缺、经贸争端形成的经济安全等问题。目前,东北亚地区安全的具体表现为:围绕一个核心的安全问题———朝鲜核问题,在四个大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之间产生安全互动。一、东北亚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11.
留学生教育合作对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国际高等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已十分明显、意识形态及文化多元化格局已初步形成的今天,国与国之间良好的留学生教育合作将不仅意味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协作关系的建立,同时也意味着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平等、更便利、更有效,十分有利于国际教育市场的争夺,因而也正在成为各国教育国际化的一个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2.
欧盟安全政策包括内外两个方面,内部安全政策涉及到欧洲国家之间的行为,而外部的安全政策是指欧盟对其它国家和地区所采取的政策。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改革在美国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于是西方国家把其当作发展经济的“药方”向发展中国家推销,拉美国家成了新自由主义的“试验田”。新自由主义的改革使拉美国家迎来了短暂的经济繁荣,但数年之后它们纷纷爆发了金融危机。本文认为,新自由主义在使拉美国家的经济体制不断走向市场化和自由化的同时,也为拉美国家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非传统安全问题。非传统安全是近些年来逐渐在国际政治学界和国际实践中广为使用的一个概念。它主要包括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方面。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风险也随之加大。在经济安全方面,国际行为体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施加干预和影响的工具。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1982年墨西哥爆发的债务危机加以干涉。社会安全包括政局动荡、犯罪、人权、道德、人民健康等问题。在社会安全方面,在西方国家的干预下,拉美国家进行了经济自由化改革,其结果是,失业人数大增,价格剧烈波动,劳动者实际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作者认为,拉美国家受新自由主义危害的惨痛教训给中国的启示是,中国的改革不能照搬新自由主义模式,应处理好经济自由与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之间的关系,以防范非传统安全的隐患。  相似文献   

14.
泛北部湾合作与区域安全:关注南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主流国际关系学理论以及实际的对外政策制定中,国家安全总是关键的考量之一。区域安全和国际经济合作,看似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然而它们之间关系密不可分。一般而言,虽然安全问题不是形成区域经济合作的唯一变量,但区域安全与稳定、领土主权问题的合理解决总是有益于区域间的国家发展更密切的经济关系。另一方面,正如“相互依存”理论所认为,  相似文献   

15.
归泳涛 《东北亚论坛》2023,(2):49-64+127
在对华“脱钩”政策难以奏效的情况下,美国开始推进“集体韧性”战略,即纠集所谓的志同道合国家构筑排除中国的技术联盟和供应链联盟。日本在这一新的联盟网络中处于关键地位。美日两国在出口管制、外资审查、半导体制造、移动通信网络和数字贸易规则等一系列经济安全政策领域启动了双边及多边合作,迈出了走向经济安全同盟的步伐。但美国的政策服务于本国优先的国内政治和遏制中国的地缘战略,与日本等盟友的立场存在分歧。日本则试图在美国与中国之间、在安全与经济之间保持平衡。面对经济安全政策、经济民族主义和经济全球化这三股相互竞争的潮流,美日两国都提升了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有可能形成“联手制华”的格局。对此,中国应坚持竞争与合作并重的战略方向,在加强自身竞争力和韧性的同时,深化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6.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并未重创中国经济,反而加快了中国的崛起速度。一方面,中国正在迅速拉开与诸强之间的实力差距;另一方面,中国正在有效缩小与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之间的实力差距。中国的持续快速崛起使中国面临一个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和周边安全环境,各类安全问题不断发生,安全压力不断增加。中国对各类国际安全问题采取何种态度与政策,主要取决这些问题本身的性质。如果用重要性与紧迫性两个变量来对中国的安全问题进行分类,那么中国的安全问题就可以被分为高重要性和高紧迫性、高重要性和低紧迫性、低重要性和高紧迫性、低重要性和低紧迫性等四个类别。未来中国外交需要在韬晦和有为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点,在国际安全事务中发挥与自身实力地位相称的作用。中国应逐步调整对外政策原则,并提出有利于国际稳定的政策主张,包括在安全事务上突出“有所作为”;以“责权力相一致”为国际安全制度改革的总体原则,以提高效率为改革方向;提倡内外合作缓解动荡。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以及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诞生,意味着中国外交调整的“机会之窗”已经打开。中国外交应当与时俱进,在国际安全领域贡献更多的“公共品”,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非传统安全合作是国际关系领域的新焦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关系学者开始关注日益凸显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包括恐怖主义、金融危机、跨国有组织犯罪、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移民难民、复合性自然灾害、自然资源枯竭或跨界资源冲突等。非传统安全挑战严重威胁着区域安全,东亚和南亚地区也不例外。审视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地缘相连的竞争大国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印双边非传统安全合作,从传统安全角度看,长期以来存在的领土争议是阻碍中印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从非传统安全角度看,中印之间的合作交流却超过以往。中印之间存在的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之间的关联,经济安全、能源安全、民族分裂主义与恐怖主义、水资源安全、流行性疾病、海洋安全、生态安全等领域是双方能够实现合作的非传统安全优先领域,而"和合主义"理念范式与"多元共赢"合作模式为中印之间的非传统安全合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从而展示出中印共同携手发展的可能与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东亚地区国际格局的分析与考察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着眼于综合安全,包括政治、经济、安全等各个领域,主要涉及传统安全以及非传统安全两个方面。二是在东亚地区国际安全问题错综复杂、一时难以解决的情况下,有必要加强地区内各国的对话,至少需要就某些政策原则和行为规则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作为建立地区多边安全协调机制的必要前提和思想资源。三是东亚地区国际安全问题对中国的影响至关重要,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应成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战后的东亚经济发展,不仅国与国之间存在较大的贫富差距,而且许多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现象也十分严重。东亚经济发展在地域空间上均衡格局的形成,需要依靠东亚区域内市场的力量和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政府的力量推进地区化进程,使东亚成为一个内部联系和交流日益频繁的有机整体,才能最终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朝核六方会谈:从应对危机到东北亚安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自2003年8月启动以来,共召开了六次会议,终于使朝核危机的解决获得重大进展,也使六方会谈各国在围绕朝核问题展开对话的进程中加深相互了解、增进信任。然而,朝鲜半岛安全政治局面的最终形成还要靠整个东北亚安全机制的建立,六方会谈可能成为这种安全机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