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选择什么样的技术创新模式,不仅事关企业,而且事关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不仅会受到来自企业内部因素的制约,而且也会受到自来企业外部各方面与技术创新目标不相适应的环境因素的限制。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种种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因素日益显现,限制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1.制度因素我国的中小企业成立时间短,其所有制形式大多属于非国有制经济的范畴。在非国有制企业的贷款申请、上市资格、市场竞争等方面不能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的待遇,未形成有利于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体系。从世界范围看,为了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鼓励中…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农业产业链”创新机制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农业产业链"是现代农业与互联网深度交汇、有机融合的一项系统化工程。"互联网+"为农业产业链创新提供了发展空间和动力机制,通过理念、制度和技术创新重构物质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推动农业产业链向共生、互利、共赢模式转变。为避免组织目标虚化和行为碎片化,应在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信息化建设、强化互联网思维等原则下,注重顶层设计、平台建设、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基础建设,重点发展"核心企业+全产业链增值"和"平台生态圈+中小企业集群"两种产业链模式。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中小企业”的发展致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中小企业"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制造与服务模式的互联网化、营销模式的互联网化、管理模式的互联网化和商业模式的互联网化。"互联网+中小企业"能够促进中小企业生产能力和内部分工结构更趋优化,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提升中小企业市场竞争优势,有效帮助中小企业拓展市场。"互联网+"面临的不确定性,互联网生态圈认识上的偏差以及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难题,使"互联网+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中小企业要以开放心态和互联网思维,发展平台经济,关注微创新,充分发挥新三板作用,以寻求新突破,并通过努力探索"互联网+中小企业"战略的落地实施方法、构建"互联网+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创新"互联网+"金融运行模式等措施,推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技术创新已成为我国各类企业普遍面的紧迫问题,而目前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就是资金缺乏,创新基金的设立楞可以解决科技形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推动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灵活方便,对市场需求反应快,创新周期短、成功率高等优势,但是,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着创新资源不足,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外部环境不够健全等困难与问题,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优势与困难的基础上,该如何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问题进行探讨 ,并在文末着重论述了促进其技术创新的对策 ,对发展我国中小企业 ,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求知》2011,(12):24-25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1.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引领和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体,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创造"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和技术核心竞争力,大型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虽然支撑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但大多为垄断行业,吸纳使用科技创新的应用技术远远多于其自身的技术创新,难以在科技创新上担当重任。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11)
作为欧洲的技术创新追赶国家,意大利实现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发展。二战后,中央政府非常重视本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和措施,大力提升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目前,意大利是世界上中小企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意大利国家创新体系。研究意大利政府的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政策、大学管理体制改革、知识产权制度调整,对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中小企业在湖南省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省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们在肯定中小企业成绩的同时,要注意到其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资源有限、缺乏可持续竞争力、融资困难等成为其发展的制约因素。能否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关系中小企业的生死存亡。"十二五"规划为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有效实现中小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结合湖南省实际情况,只有实现金融创新、技术创新、低碳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才有望走出一条具有湖南省中小企业特色的和谐发展新道路。  相似文献   

11.
邱园园 《学理论》2011,(22):87-88
投融资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要有强大的资本做后盾,否则企业只能是"无米之炊"。中小企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融资难问题极大地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发达国家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采取多种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融资方式。其中,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世界各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对我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切实重视和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是大企业发展的依托 ,是活跃市场的基本主体 ,是化解金融风险的凭借因素。发展中小企业要设立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 ,制定中小企业法律法规 ,建立和规范中小企业的行业协会组织 ,设立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专业机构和部门 ,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是一种很好的产业组织模式,是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基于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内在机理,政府必须从三个层面强化这种目标定位:第一,强化工业小区内企业的同质集聚,打造区位品牌,带动同产业的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第二,强化工业小区内企业之间上、下游产业的关联,拉动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第三,强化在县域工业小区内创新支撑体系的构建,发挥县域工业小区在县域中小企业集群中创新的核心作用,引导中小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主银行制能减少代理成本,降低交易费用,救助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和银行“双赢”的融资模式。主银行制要求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创新、商业银行制度创新、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国内外众多企业都将与我国中小企业形成激烈竞争,中小企业将处于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中.当前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提高以技术创新能力为主要标志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杜英特 《求知》2012,(3):31-32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拥有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和知识型员工,投入科技经费、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自有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先进知识,并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中小企业。它们具有处于产业链高端、发展速度快、创新活动能力强等特点。在"十一五"期间,河东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成为科学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  相似文献   

17.
发展实体经济是实现强国富民的根基,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脊梁"。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在制造业,核心是要坚持实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引领,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制造业发展的技术进步率和劳动生产率,通过制度创新提升制造业发展的资源配置效率。而坚持实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基础前提是要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切实增强制造业持续创新的人力资本,进而就必须建立一种有利于创新要素向生产性活动配置的即以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的社会报酬结构,让做制造业的人有钱赚、有前途,提升制造业的盈利能力及人力资本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企业技术创新的三种模式技术创新是现代工业化国家普遍推行的做法。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为目标,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与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推广应用整个过程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其主要包括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两个方面。从微观层次看,企业这种社会组织形式是技术创新行为的直接承担者和完成者,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技术创新依照技术获得的不同方式,可分为二次创新、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三种模式。1二次创新,也可称跟踪创新。是指企业直接引进购买国外或国内先进的核心技…  相似文献   

19.
发展实体经济是实现强国富民的根基,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脊梁"。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在制造业,核心是要坚持实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引领,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制造业发展的技术进步率和劳动生产率,通过制度创新提升制造业发展的资源配置效率。而坚持实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基础前提是要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切实增强制造业持续创新的人力资本,进而就必须建立一种有利于创新要素向生产性活动配置的即以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的社会报酬结构,让做制造业的人有钱赚、有前途,提升制造业的盈利能力及人力资本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下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机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是冯德连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作者系统研究了中小企业集群成长的机理、经济全球化与产业本地化的关系、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的轮式模型、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的信任机制、企业之间共生模式创新、中小企业集群与产业结构升级、中小企业集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创新、传统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等。第一,提出了经济全球化下中小企业集群创新机制的“轮式模型”。作者认为,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机制由主体机制、动力机制、客体机制等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