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印度公共外交机构逐步建立并提出新公共外交政策,其重点之一就是将丰富的文化元素转化为外交资源,并以多种方式运用于公共外交之中,以期改善印度的国家形象。文化元素在印度公共外交中的影响愈益凸显,在公共外交的机构设置、公共外交的具体实践、运用传统媒介与新媒介进行文化传播等方面都有具体呈现。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印度公共外交的文化传播策略仍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印度运用文化元素的公共外交努力并没有完全转化为传播的实际收益,一是因为印度公共外交的文化驱动力主要来自外部,内部驱动力相对不足;二是因为印度公共外交的文化传播呈现分裂性特征,包括国家文化与地区文化的分裂、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分裂等。这些可能会成为影响印度公共外交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2.
过去一年多来,印度的大国外交十分活跃,并从中获得多方面的好处。但印度与各大国的关系中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与麻烦,从而对其大国外交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起一定的制约作用。中印关系稳步改善,但两国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影响着两国间的政治互信。  相似文献   

3.
印度外交:认识和局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更好地面对21世纪,更好地驾驭未来,在庆祝独立50周年前后,对于半个世纪印度外交方面的所作所为,印度的许多有识之士进行了反思。结果他们发现,印度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中犯下了一系列的错误,造成了与美、俄、中等大国的关系,不是别扭就是被利用,甚至“受骗上当”,而与南业某些邻国和亚非不结盟国家发展关系的结果,不是徒劳无功,就是在大是大非中鲜有成效。某些悲观的印度人认为,印度外交成功之处不多,其中最成功的,一是在于l965年和1972年决定与巴基斯坦进行战争,二是坚决拒签《核不扩散条约》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并随后进行核试验…  相似文献   

4.
印度进行公共外交主要是为了应对快速变化的全球环境、赢得公共外交竞赛的主动权、提升其在全球特别是南亚邻国中的形象以及获取国内民众对国家政策的支持。为此,印度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公共外交,并已取得了一些成效,文化影响不断扩大,国际形象获得一定改善,外国直接投资不断增加。但一些因素制约着印度公共外交取得更大成就,如缺少综合性的公共外交战略,贫穷与腐败问题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尤其是强奸案件频发,与南亚邻国的关系仍未有实质性改善等。  相似文献   

5.
印度展开务实、灵活的全方位外交,在保持与俄罗斯传统友好关系的同时,调整与美国的关系,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加强与欧盟的合作,与世界各主要力量的关系均取得了进展.加之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较快,军事实力有所增强,印度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刘思伟 《南亚研究季刊》2022,(3):16-34+156-157
过去10年,印度的能源外交经历了从“重视油气资源”到“推动以清洁能源为重点的多元议题齐头并进”的转型。在此进程中印度采取若干新策略,包括结网策略及善用国际议程设置功能策略等。这些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印度在全球能源合作网络中的中心性,增强印度的话语权,利用网络的连通效应和互惠效应拓展“朋友圈”以提升能源外交的效能,确保国内能源供给安全,以及促进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能源转型。此外,印度还希望借机获取更多额外非物质回报。在当前能源议题正嵌入“发展与安全”联结情境之下,印度能源外交新策略已取得一定成效。这些策略大概率会在印度能源外交的未来实践中进一步得到运用。印度能源外交新策略可能给中印在能源领域的互动关系带来复杂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7.
印度的地缘位置、历史文化和丰厚的人才优势,加上近些年不断上升的经济、军事实力,使其争取世界大国地位的信心明显增强。印度积极调整外交政策,展现全方位的、注重实用型的外交,加强同所有大国的外交关系,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8.
印度伟大作家泰戈尔的作品和思想是印度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印度国内外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泰戈尔纪念活动与学术研讨会,这是印度传播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印度传播包括泰戈尔在内的文化软实力既有其有利条件,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印度能源外交与中印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是全球主要的能源消费方和进口方,确保能源安全已成为其内外政策的重点。印度推行能源多元化战略,加大了在全球的能源竞争力度。而中印面临相似的能源安全问题。中印能源供应源逐渐交织,双方竞争态势增强。因此如何处理好与印度在全球的能源竞争与合作关系已成为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关键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印度2010年大国外交述评——以印美关系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印度近年来注重开展大国外交,尤其将对美关系和对华关系放在外交的重要位置。印度力图通过大国外交配合在全球层面的崛起,拓展自身的战略空间,营造有利的国际与周边环境;与此同时,崛起的印度也需要强化外交的独立自主。如何协调两者是印度外交需要面对的挑战。2010年,主要大国领导人相继访印,印度与大国的外交互动活跃,在影响国际机制、拓展经贸合作、强化反恐与地区安全、提升防务能力等方面取得诸多进展。印度推动大国外交,尤其是重视印美关系,为印度赢得不少战略筹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除了要塑造并依靠硬实力外,还要构建软实力.中国特色软实力的性质、内涵、特点、功能与西方认定的"软实力"不同,它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是中国开展人文外交的主要力量源泉.中国特色的人文外交既为中国人民服务,也为世界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3.
塔利班倒台后,印度通过软实力战略来恢复其在阿富汗的影响力。该战略实施的具体路径包括文化影响、民主援助和发展外交,其动因主要是为了防止塔利班与基地组织卷土重来,以及遏制巴基斯坦等。印度对阿软实力战略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到来自阿富汗宗教保守势力抵制、巴基斯坦反弹以及与美新战略冲突等因素制约,面临很大困境。在阿富汗政府启动与塔利班和解进程以及美国与北约可能撤军的前景下,印度可能会有限度地调整其既定战略。  相似文献   

14.
In the 60 years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country has pursued a peace-oriented foreign policy. After the end of the Beijing Olympics in October 2008,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began to take on a new look. The country now participates more actively in global and regional issues, forging multilateral and bilateral relationships, and entering into discussions on maritime rights and military strategy. It could be said that China is now showing more initiative, independence, confidence, transparency and a greate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with all partners. These changes are mainly due to China's increasing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its need to integrate into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in a peaceful and harmonious manner with benefits to all. China has redefined its identity and reassessed its interests. These changes are ongoing, and the nation's diplomacy is still not perfect, but the general direction has now been set.  相似文献   

15.
16.
新国际主义与中国软实力外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需要我们研究有中国特色的软实力概念.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对,不仅指制度力量与文化力量,还包括国际认同、话语实践以及外交艺术.它在国际关系方面实质上体现了国家在国际社会化、制度化与国际合作中的地位,在外交方面往往与国际主义路线有着密切的联系.国际主义曾经为20世纪中国的大国成长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在今后的和平与发展进程中仍然是软实力外交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正>Soft powerhas become a buzz word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recent years,and cultural soft power,as the core element of soft power,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in particular.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of China has been rising,while the improvement of corresponding soft power lagged behind the rise of hard power.For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ir interest,  相似文献   

18.
"巧实力"战略与奥巴马新外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巧实力"战略的内涵是,为了实现美国领导世界的目标,美国政府必须软硬兼施、文武并用."巧实力"战略的具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提供全球福利是关键;第二,美国应输出希望而不是恐惧;第三,巩固传统盟友,赢得新伙伴;第四,从国内改革做起."巧实力"战略是针对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正在下降、新的国际挑战不断出现、美国力量的优势和不足、一些新兴国家正在崛起的现实,在总结冷战经验基础上提出的.从奥巴马正式就职以来的美国外交政策宣示和已经采取的各种外交措施看,"巧实力"战略对奥巴马政府外交政策的影响非常显著.不过,奥巴马的"巧实力"外交目前尚未定型,今后如何发展仍有待观察. 国政府必须软硬兼施、文武并用."巧实力"战略的具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提供全球福利是关键;第二,美国应输出希望而不是恐惧;第三,巩固传统盟友,赢得新伙伴;第四,从国内改革做起."巧实力"战略是针对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正在下降、新的国际挑战不断出现、美国力量的优势和不足、一些新兴国家正在崛起的现实,在总结冷战经验基础上提出的.从奥巴马正式就职以来的美国外交政策宣示和已经采取的各种外交措施看,"巧实力"战略对奥巴马政府外交政策的影响非常显著.不过,奥巴马的 巧实力"外交目前尚未定型,今后如何发展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9.
Jade  Miller 《国际研究展望》2009,10(3):285-302
In today's globalized political economy, diplomacy between nation-states (state–state diplomacy) now exists alongside state–firm diplomacy, the negotiations betwee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MNCs) and the countries in which they do business. While the state must be committed to the interests of its MNCs in the interest of domestic state–firm diplomacy (maintaining a supportive business environment), it still has recourse to address failures in corporate diplomacy and to maintain the appearance of dominance on the world stage. This paper examined these strategies through a critical analysis of prepared testimony at the February 2006 congressional hearing regarding the controversial actions of four U.S. IT MNCs (Google, Microsoft, Yahoo, and Cisco) operating in China. I conclude that when the government is constrained from using its hard power on its MNCs, soft power becomes its most effective tool. Image, suggestion, and appearance—soft power—can be considered more important than legislation itself—hard power—and perhaps even the currency of current state–firm relations.  相似文献   

20.
硬外交、软着陆--试论中国外交新思维的形成与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可金 《国际观察》2005,76(5):23-30
全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对传统的现代外交精神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超越现代外交精神,规划全球化时代外交新思维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瞩目的一个潮流.置身于这一潮流中,中国外交也在发生深刻转变,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一系列新思维,比如双边外交中共同利益理念的增强、对多边外交的重视、加强公共外交、积极拓展虚拟外交等.本文认为,这些外交新思维适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中国外交的发展和和平发展的道路意义深远,应在外交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完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