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丁雯雯 《学理论》2013,(17):248-249
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力度,从政策上、制度上都进一步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教育问题。但是,如何融"经济上帮助学生、精神上鼓励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于一体,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有效改善资助育人体系教育效果弱化的问题,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课题。构建"济困—扶志—强能"三位一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对策:加大心理关注与精神帮扶;大力推进诚信、感恩、责任教育;搭建"自助"平台,提升"自助"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帮扶关系着一个学生乃至一个家庭命运,也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息息相关,建立高校家庭困难学生信息动态跟踪机制措施如下":四位一体"动态信息;三级动态信息跟踪;提供奖助学金贷款和勤工助学岗位等。  相似文献   

3.
范宇君 《学理论》2013,(18):80-81
失独家庭作为社会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各个层面的帮扶。为了使得这种帮扶达到更好的效果,对于其所处困境的分析以及帮助其逃离这种困境的解决办法是必要的。从社会、制度与经济、家庭与个人三个层面上对失独家庭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并在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互动型社会关系网络这一新的解决方法,以期对于失独家庭的帮扶起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4)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大学校园里的一个重要群体,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成为了学生工作的重点,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学生资助工作实际,从五个面对学生资助工作进行分析探讨,旨在更好地完成学生资助工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江苏省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逐年增多,上学难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江苏非常重视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在整合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建立了江苏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通过对现行江苏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对维护教育公平、社会公正,从而进一步完善江苏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明然 《学理论》2009,(8):174-175
目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已成为困扰高校资助工作的一道难题。因此,高校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从而使得有限的资助资源能够合理地分配是尤为必要的。高校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生源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监督与责任追究机制;采取申报制度;采用公开演讲、民主评议的方式;建立公示制度;建立诚信档案,加强信用法治观念教育;实行动态的认定与管理;遵循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大学生中因家庭经济困难、心理障碍、生理缺陷等原因使自己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上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从维护高校稳定出发,针对该群体的特殊性多方关注、进行帮扶.  相似文献   

8.
梁作甲 《学理论》2010,(26):209-210
当前,我国高校助学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当前的资助育人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标准存在分歧;重视物质帮困、忽视精神帮困;没有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精神等。在今后工作中,应"心理脱贫"与"经济脱贫"并重,把自强自立教育与勤工助学结合起来,大力推进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须要进一步努力,做好当前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5)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现状和资助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入手,提出解决目前困境的一些应对措施,希望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有序稳定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9)
在教工党支部中实施六个"1+1"工程,即一个教工党支部联系一个学生党支部、一个本科班级、一个学生社团、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名学习困难学生,制定一份党支部目标责任书。每个教工党支部结合岗位和个人实际,制定党支部目标责任书,明确支部工作目标和"1+1"帮扶对象,进而推动党支部建设的深入开展,更好地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增强教工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3)
公益事业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将大学生公益精神的培养渗透到学业困难大学生的帮扶中,对被帮扶和帮扶学生以及学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造成学生学业困难的具体原因,把学业困难学生划分为学业不佳和心理亚健康两种类型,针对性设置学业援助公益岗和心理助学公益岗,招募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助学岗位并完善岗位建设。既达到帮扶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公益精神。  相似文献   

12.
闻羽 《学理论》2013,(15):285-286
国家助学贷款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开展以来,近千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益于国家助学贷款而能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从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现状入手,主要探讨了新形势下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体系中的角色定位,并着重分析了高校所应承担的具体职责,从而进一步发挥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做好机关人员思想政治工作,浙江省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直机关工委”)实施“1加1”和“1解1”关爱行动。“1加1”行动:“六化”彰显暖心真情聚焦干部职工需求关切,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为机关人员多送一份温暖,不断增强其获得感、幸福感。“困难帮扶”精准化。建立完善困难家庭帮扶制度,及时掌握困难家庭情况,开展有针对性帮扶。设立省直机关党内关爱基金,做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设立专项帮扶资金,对患大病和家庭突遇重大变故的干部职工,简化申请流程手续,加大补助力度。各级党组织、工会组织和志愿服务队对困难家庭主动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相似文献   

14.
今天从教育部获悉,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保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9年义务教育,近日财政部和教育部决定,从2004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大幅度增加用于发放免费教科书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资金规模将由今年春季的3亿元增加到秋季的8.7亿元,免费教科书发放范围将扩大到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2400多万人,占中西部农村学生总数的22%。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7)
失去唯一的子女往往给独生子女家庭的生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而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城市居民的养老保障、经济补贴待遇要远远优于农村居民,因此,农村失独家庭的生存及保障问题显得愈加突出和严重。本文在社会调研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层面探讨了农村失独家庭在现行帮扶政策下的生存状态及其特殊弱势地位的原因,并基于其特殊性,从经济扶助、精神扶助、社交扶助、诉求表达扶助方面入手,进行了立体的差异化扶助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16.
祝洪涛  侯玉玲 《学理论》2013,(24):330-33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经成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求学群体,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不仅要落实国家经济经济资助政策,构建全方位的助学资助体系。更应该针对不同年级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实际需求,建立以梦想起航、人生导航、专业引航和扬帆远航为体系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体系,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5)
高校在国家助学金评定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证明材料可信度低;认定范畴笼统,缺乏量化数据;认定程序不合理,缺乏监督等等。对此,提出解决对策如下:规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贫困标准;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制定严格的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科学可行的认定程序;通过课堂教学及课外实践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认真贯彻好国家的政策,帮助家庭经济真正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06,(3)
1月11日的《今晚报》报道,李瑞环日前已将其去年出版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所得稿费捐赠给天津市经济困难学生。天津市教委将用此笔资金从今年开始连续3年在全市高校及高职中选拔10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予以资助。李瑞环捐资助学始于1996年。10年来他以“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名义对天津市 19所普通高校、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48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给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日渐突出,随之在高校中出现了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这个群体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个性差异等导致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以南京理工大学2010届未就业本科毕业生为调查样本,对高校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现状以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对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实施就业指导与帮扶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8)
"特殊群体"作为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跨越式的发展呈现逐年递增的状态,已经成为制约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以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个人访谈,从学校角度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家庭经济就业困难群体、少数民族就业困难群体、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与心理障碍就业困难群体给予相应的援助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