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为了探究自我和谐和社交焦虑对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以310名浙江省内民办高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人际信任量表、社交焦虑量表进行抽样调查,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人际信任的影响不显著,但在社交焦虑方面显示差异显著;年级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影响不显著.但在人际信任、社交焦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自我和谐与人际信任呈显著负相关,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社交焦虑与人际信任呈显著负相关。笔者在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帮助民办高校大学生克服社交焦虑,提高人际信任水平的相关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李淑芳  刘慧瀛 《学理论》2014,(8):195-196
为了探讨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采用中文版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家庭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26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是否独生及性别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独生子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男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偏爱被试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胡月  何亚慧 《学理论》2014,(11):228-229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自尊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团体辅导的方法对大连理工大学的35名大学生进行干预,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研究的实验设计,使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和罗森博格自尊量表进行测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被试训练前后心理自评各项目、总分和自尊水平的得分差异。结果:团体辅导后,实验组被试的前后测差异显著,强迫和敌对水平明显降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提高,自尊水平显著提高;对照组心理健康状态前后测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团体辅导能够有效地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4.
运用横断历史的元分析方法,探究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变迁。分析了1991年至2015年期间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的74项研究报告,发现量表各因子的均值与年份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随年份显著提高;当年和5年前的居民消费水平、教育经费、就业人数与各因子的均值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这些社会指标可能是预测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的性别差异不显著;相比于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李巧莲  陈婷婷 《学理论》2012,(29):89-90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应对方式量表(CSQ)随机抽取15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以探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直接关系,为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结果发现:一是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和幻想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但一般效能感没有;一般效能感和应对方式在年级和专业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二是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解决问题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三是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一般自我效能对解决问题和自责应对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由此可知,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表现出差异性;并且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3,(35)
以新疆财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366名在校不同教学班级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民汉一体化教学班级与纯民族教学班级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生源差异,来自农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高于来自城镇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2)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考察不同性别、年级的学生在自我和谐各维度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再考察两者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SE)和人际信任量表(IS)对220名在校大学生人际信任和自我价值感的基本状况进行调查。得出结论:自我价值感的某些因素在性别和担任职务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个人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中的道德自我价值感(r1)和心理自我价值感(r2)与人际信任存在显著负相关。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和人际信任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逐渐引起社会各方面关注,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面的调查研究报告也较多,但所使用的调查研究工具大多为修订的国外量表,如SCL—90、UPI、卡特尔16PF等量表,这些量表由于都不是根据我国大学生实际编写的,在使用过程中有一个本土化的问题;并且其中大部分量表只是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某些方面进行衡定,偏重于病理方面等消极心理因素,对心理发展、精神状态等积极心理因素方面的作用较为忽视,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发展状况,我们用自制量表在大学生中进行调查,以期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一个较全面、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4,(34)
目的:研究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让父母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子女个体发展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量表中的家庭目前实际情况部分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对师范院校随机抽取的14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11.5for windows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论:家庭环境与自我效能感成正相关,家庭环境能够预测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