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多元化与否决政治的盛行,西方政党政治的民主悖论、统合断裂与体制失灵日益显著。西方政党体制与超政党体制可从四个层面比较:从利益代表来看,超政党体制下执政党超越各利益集团单一利益诉求,代表国家根本利益。从利益表达来看,西方政党体制主要体现为代议民主、多党竞争、票决民主;超政党体制下民主性主要通过纵向民主、协商民主、群众路线实现。从利益整合功能来看,超政党体制由于利益代表超然性,更能对各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有效整合,形成社会包容性共识。从执政绩效功能来看,相对于西方政党体制的"否决政治",超政党体制能将各阶层多元化利益诉求凝聚于国家统一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李永玲 《青年论坛》2002,(6):126-128
中国超大规模社会的现代化对政党制度有着特殊性需求。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在中国政坛上出现过民国初年的多党制、国民党的一党独裁制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等多种政党制度的探索形式。最终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理性选择 ,因为只有这种政党制度具备了契合中国现代化特殊需要的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吴晓红 《前沿》2008,(4):62-64
西方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并为之服务的;西方国家政党之间以竞争和相互倾轧为主。我国是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西方国家执政党与在野党轮流执政。我国是共产党执政,多党参政。我国政党制度具有利益整合,资源兼容;凝聚民意,稳定政局;民主监督,互利双赢的优势。充分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和作用,完善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党制度方面的课程是各社会主义学院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此提出了一些思考 :一、必须全面考察我国政党制度的演变过程 ;二、一党领导、多党合作制是一体与多元的科学整合 ;三、衡量政党制度是否优越只能以是否符合本国国情的标准 ;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重在创新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我国的政党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两党”、“多党”竞争不同,呈现为“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格局。共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多党合作制的政治基础。多党合作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政党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农林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制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我国基本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由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决定的,具有客观必然性。一、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我国政党制度具有与西方国家政...  相似文献   

7.
观点     
《群众》2017,(16):6-6
张维为:“中国之治”凸显制度优势在全球化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为什么西方出现了混乱停滞,而中国实现了稳定发展?诸多原因中,中国的制度优势尤为值得关注。政治制度上,中国有一个代表人民整体利益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战略规划与执行能力、社会整合能力、改革创新能力最强的政党。经济制度上,新自由主义政策导致西方国家陷入危机,而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有机结合、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模式。社会治理模式方面,中国建立了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形成以党政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究竟应当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还是搞西方式多党制,这是我们同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之间严重斗争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结合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所谓政党,是集中代表一定阶级利益和  相似文献   

9.
刘蓉宝 《求索》2008,(12):216-218
中国政党制度,经历了多党制、两党制、一党制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模式的实践。民国初年多党制实践以失败告终,证明西方的政党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历史证明,两党制在中国行不通;国民党一党独裁的破产,证明一党制违背民主政治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近代中国政治的发展呼唤适应中国国情的新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选择,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这一制度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政党信任是由政党和社会民众两大主体在结构性互动中生成的价值关系,是社会上多数民众对政党政治的合法性、政党制度的合理性和政党组织及其成员所体现出来的能力、素质、品性等的认同和信心.政党信任具有强化政治合法性、维持社会稳定和推动政策执行等重要功能.在当代中国,政党信任的建构必须紧紧抓住制度这一载体,通过制度创新、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2.
吴伯奎 《前沿》2013,(2):158-160
近代特殊国情催生了中国的政党.为了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我国政党制历经竞争型政党政治和垄断型政党政治的先后试错,最终确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并彰显了自身独特的制度优势,显示了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政党通过自上而下的政治传播和价值引导,能够发挥政治社会化功能,获得政党成员乃至全体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进而完成社会整合。政党是社会整合的主角,而政党制度在政党整合的基础上可以平衡党际关系,决定社会整合的不同结构形态。研究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社会整合,自然应着眼于政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从剖析多党合作制度下的社会整合同心圆柱结构人手,以意识形态整合、利益整合、组织整合三维度寻找提升政党制度社会整合效能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选择何种类型的政党制度,是该国各政党在政治斗争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所决定的。社会主义的多党合作制度只能在无产阶级取得全国政权、共产党执政以后形成和确立,而非无产阶级政党对社会主义的认同程度、对共产党的态度则是这种政党制度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一、建立社会主义多党合作制要求民主革命时用的非无产阶级民主政党适应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政党制度,必须符合把社会的整体需要作为价值目标的原则,也就是说,要能体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以最大多数人获得民主、平等、公正等权利为标准而构…  相似文献   

15.
董力 《求索》2007,(9):81-82
政党制度是民主宪政发展的产物,促进了民主宪政的发展,由于其是解决民主宪政中不同群体间利益冲突的重要途径,一个国家政党制度适合与否直接关系到该国的民主宪政状况。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我国政党、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主要内容,阐明了我国选择现有政党制度的原因以及我国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根植于中国社会特有的文化背景下,生长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之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法治国家的政治保证,任何个人和组织奢谈多党执政、轮流执政均是有悖于历史和现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目标。多党合作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多党合作制的发展和完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王天玺 《创造》2014,(1):56-61
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汇聚了中国所有政党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在社会基础、组织构成上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能够把不同的社会关系元素纳入到现有的政治体制中。中国多党合作制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多党合作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汇聚了中国所有政党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在社会基础、组织构成上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能够把不同的社会关系元素纳入到现有的政治体制中。多党合作的政治结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它同"全国人民代表  相似文献   

18.
政党制度问题是当今世界两种政治势力,即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斗争的焦点之一。通过分析比较,弄清我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同西方多党制的根本对立,有利于我们从思想理论上筑起抵御和平演变的长城,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19.
彭军 《公民导刊》2009,(2):30-31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开启了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征程。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彰显出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性优势。与其他政治制度相比,为什么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这样的优势呢?从政党制度方面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对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整合功能形成严重挑战.中国政党制度发挥社会整合功能、应对社会阶层分化的对策措施包括:发挥中国政党制度的利益整合功能、组织整合功能和意识形态整合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