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以来,山西省长治市从全市13个县(市、区)选择36个乡镇,深入开展了"推进农村服务社区化"的试点工作,然后逐步向全市推广。这项工作以转变乡镇工作职能、强化服务功能为主题,以改善民生、服务群众为宗旨,以构建和谐新农村、推进农村服务社区化为目标,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王辉  孙塔章  赵生军 《群众》2009,(8):21-21,31
税收服务发展,发展改善民生。税收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和市场利益分配的主要形式,在服务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基层地税部门,应主动围绕区域经济跨越发展大局,加强税收管理、规范执法行为、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为纳税人提供文明、优质、高效服务,保证税收执法公平、公正、公开,当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3.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当前,个别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基础较为薄弱,标准化建设实践难度较大,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进程受阻。为此,可强化人力、资金、监管等方面的保障工作,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创新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提升法律服务的群众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正塘桥有区人大代表11名,分别来自党政机关、集团公司、金融、教育、医疗、社会组织和民营企业,基本涵盖了塘桥社区各行业、各系统。塘桥社区人大代表联络室紧紧围绕"依法履职、表达民意、服务民生"的工作主线,注重功能拓展,延伸工作手臂,健全工作制度,丰富工作载体,搭建活动平台,强化代表依法履职,积极探索塘桥特色的人大工作。一、服务社区让代表发好声音1、推动民生改善。塘桥联络室建立了以民生为主的调研机制,并建立督促调研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和工作流程。根据代表的职业特点,设置与民生相关各领域问题,为社区推进民生问题改善提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依据。每年街道近3000万的实事项目经费预算、民生项目和实事工程都让人大代表与社区代表一道参与酝酿、审定、决策。推动"停车难、买菜难、就业  相似文献   

5.
<正>去冬今春,党中央、国务院就民生民政工作进行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到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从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到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都进行了悉心谋划和周密安排,一系列重要会议也已释放出明确信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更好统筹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作出强农惠农新部署、明确2017年再脱贫1000万人以上的新目标;中央财经领导  相似文献   

6.
肖飞 《公安学刊》2008,(1):15-18
民生就是公民的生存状况,就是群众的切身利益,就是让大多数人受益,就是国家最大的政治。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解决民生问题是公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公安机关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是人民警察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是公安工作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公安机关在解决民生、改善民生中应当选准位置、履行好职责。为此,一要转变作风,二要深化改革,三要强化服务,四要维护正义。  相似文献   

7.
干武东 《今日浙江》2015,(10):52-53
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村级组织有效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保障,也是改善农村民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当前,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大背景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已不单纯是一个经济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政治问题.只有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村党组织才能拥有更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发挥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相似文献   

8.
莱芜市把民生工作放在首位,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实现群众现实利益和根本利益的有机统一,在推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让发展更好地为改善民生服务  相似文献   

9.
吴桂英 《中国民政》2007,(12):37-38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构建新型社会福利体系是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标是坚持救助帮扶和福利服务、公共福利与社会化公益服务、重点服务和  相似文献   

10.
民生金融的本质精髓在于创新,创新是金融机构适应市场环境变化、追求经济利益和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内生要求。民生金融集中体现了金融的经济和社会属性,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持久的动力。因此,民生金融的发展,将有助于形成一个多样性的金融创新服务体系,成为我国改善民生、服务民生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