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私营经济的剥削现象是在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讨论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科学分析现阶段剥削存在的必然性 ,正确认识剥削现象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对抗性与社会主义本质实现过程的历史相容性的辩证关系 ,全面把握当前私营经济的特点 ,对于我们制订正确的政策 ,推动私营经济的发展 ,以及做好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统战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如何历史地、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剥削现象 ?本文提出 :既要理性地看待剥削、具体地分析剥削 ,又要坦然地面对剥削、适度地鼓励剥削 ,同时还要不忘共产党人对理想目标的追求 ,积极创造条件 ,最终彻底地消灭剥削。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就意味着消灭剥削。这是毫无疑义的。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又允许少数剥削现象存在,这应当如何理解呢?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剥削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恒存在。剥削是一个历史范畴,它随着生产力的初步发展而产生,又将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灭亡。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从自然界获取的生活资料,只能勉强维持生命,没有任何剩余产品,因此不具备产生剥削的客观基础。当人类生产能力能够提供剩余产品从而产生私有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建立使剥削制度归于消灭,但社会主义现阶段劳动的特点及公有制占主体条件下私有制的存在又决定了剥削现象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必然导致非劳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但非劳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并不等于剥削。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现阶段剥削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存在依然具有一定的历史的正当性,允许其存在正是为了更好地消灭它,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5.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打破了社会形态由一种剥削代替另一种剥削的延续更替,建立了世界上首个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与格局。一百多年来,社会主义运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用血的教训,证实了背离马克思主义,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的悲惨结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中国奇迹”,充分印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纵览十月革命至今一百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历程,就是要总结经验教训,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沿着十月革命开辟的道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为世界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推进世界社会主义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剥削现象,但不存在剥削制度,也不会产生剥削阶级。允许剥削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时期有着剥削存在的客观基础 我们认为、我国现时期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剥削现象有着存在的客观基础,有些已成为客观现实。这种情况的存在,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可能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达到直接的完全的结合,生产过程没有条件在全国形成统一的有机体系,相当多数的劳动者没有可能和能力参与生产过程中的经营管理,这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剥削现象陈家义人类社会随着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出现而产生的剥削现象,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它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现象曾经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伯又是社会发展的阻力.是造成人类社会不平等的主要根源.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这是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杰出贡献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一般学说。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与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根本一致的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0.
庄三舵 《前沿》2005,3(3):6-9
剥削是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一种历史现象, 它的存在具有历史合理性和历史进步性。由于非劳动力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贡献, 其所有者占有相应的剩余价值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剥削, 或者只是“合理的剥削”。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既存在这种“合理的剥削”, 也存在“不合理的剥削”。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的“消灭剥削”, 应该是消灭这种“不合理的剥削”。当前, 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并消灭劳动者劳动条件恶劣、工资被克扣拖欠、养老保险未给办理, 以及劳动者“剩余价值分享权”被剥夺或部分剥夺的剥削形式。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和概括,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手段和目标的统一,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一个发展过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几者之间具有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心目中的社会主义,其要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义是国家领土完整、主权独立、国际地位平等的社会;第二,是社会主义应该是一个以公有制为唯一经济基础的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绝对公正的社会;第三,社会主义应该是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新型社会。核心是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公正社会。毛泽东在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本质是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过程中首先必须弄清楚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用“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五句话予以科学概括 ,这是一个有机整体。文章认为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一论述有三个方面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正确地处理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二、科学地处理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三、妥善地处理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剥削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文力 《理论月刊》2004,2(1):144-146
本文介绍了当前我国剥削理论的最新发展。主要围绕着在现阶段如何界定剥削的内涵、判别现阶段剥削的标准、现阶段存在剥削现象范围以及如何评价现阶段剥削等问题展开,并对我国现阶段剥削问题的讨论提出了作者的几点看法:剥削是经济范畴,对剥削范畴的扩大化是缺乏理论依据的;我国现阶段不存在阶级,这是分析剥削问题的制度前提;剥削依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历史范畴;社会主义可以主动调节和消除剥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2年前,当我们初步学习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的时候,一个重要论断震撼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心。这就是他在谈“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时候,作出了如下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五个方面具体阐释了社会主义的含义 :一、社会主义是人类各种优秀思想文明成果的汇合 ,是迄今为止人类智慧发展的最高成就 ;二、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化过程中的一种独立社会形态 ,是对以往社会形态的辩证否定 ;三、社会主义是广大劳动人民逐渐摆脱被奴役地位的政治方式 ,它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的自由和平等权利 ;四、社会主义实行混合所有制形式和市场经济体制 ,是一种能够最充分地体现资源共享、剥削减少的经济体系 ;五、社会主义是能够实现最高劳动效率的社会管理体制 ,它可以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人类的精神力资源。  相似文献   

17.
《公安研究》2010,(10):10-10
张二芳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社会主义体制的调整和创新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公正原则,社会主义公正原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它要求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消灭私有制、阶级、剥削、异化、奴役等一切不公正现象,追求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平等合作、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行按劳分配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切实保障人民权利的民主法制。  相似文献   

18.
胜栋 《前沿》2003,2(1):14-17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完成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两大任务.要完成两大任务,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基本制度和与之配套的具体体制.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和两大任务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的本质,也即社会主义的功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构成社会主义的特征.特征与本质、制度与功能的有机结合,才能完整、准确的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贫困与扶贫     
江泽民同志指出,打好扶贫攻坚战是由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一部分人富起来,一部分人长期贫穷,也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高度概括,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从发展与公平统一的高度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核心是发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核心是公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核心是发展与公平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的过程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理论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断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当前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加快西部开发,走共同富裕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