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和谐社会的第一个标志是,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在现代社会中,作为公民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平等的基本权利。基于这种平等的基本权利,任何阶层特别是具有较高社会位置的阶层都不应以任何理由人为地设置障碍,来排斥其他阶层的社会成员进入本阶层,以达到维护本阶层  相似文献   

2.
高玲 《廉政瞭望》2004,(12):30-30
中央党校教授吴忠民撰文说,和谐社会应当有三个标志:第一个标志是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来说,只要是具备了某种能力,就应当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思得到相应的社会位置。第二个标志是各个阶层应当得到有所差别的并且是恰如其分的回报。按照贡献进行分配的原则符合人的利益驱动的本性,能够充分激发社会各个阶层的潜能,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制度: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出这样一个奋斗目标,顺应民意,符合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判断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主要标志是:首先,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任何阶层特别是具有较高社会位置的阶层都不得人为设置障碍来排斥其他阶层的成员进入本阶层,建立良好的社会流动机制,为社会位置较低的弱势成员改善处境提供平等的机会,又为优秀者的胜出提供有效的途径。其次,按照人们对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贡献进行分配。各个阶层得到有所差别而且恰如其分的回报,充分激发各个阶层的潜能,…  相似文献   

4.
声音     
《党课》2014,(4):47-47
非洲各国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有实现发展的权利,也有实现发展的潜力。没有非洲的发展,就没有世界的繁荣。国际社会应该尽可能帮助非洲的发展。中国是对非提供援助最早的国家,也是合作成效最显著的国家,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 《新湘评论》2010,(15):62-63
随着历史上一定社会的生产和交换的方式和方法的产生,随着这一社会的历史前提的产生,同时也产生了产品分配的方式方法。在实行土地公有制的氏族公社或农村公社中(一切文明民族都是同这种公社一起或带着它的非常明显的残余进入历史的),相当平等地分配产品,完全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成员之间在分配方面发生了比较大的不平等,那么,这就已经是公社开始解体的标志了。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1,(2):45-46
任何政党都是一定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利益的代表者,其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实现特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政党的利益代表眭显示这个党“为了谁、相信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因此,  相似文献   

7.
记者:讲文明应该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为什么如今还在大力提倡呢?胡光伟:提倡讲文明树新风的道理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社会里,公民都应该是文明的。人类已经从野蛮社会进入文明社会,除了极少数地区,大多数地区都进入了文明社会。那文明社会就应该有文明的表现。但现在整个社会看起来,风气、文明程度应该来说都还很不符合文明社会这个要求。所以就要提出讲文明树新风。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中间阶层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在社会的价值取向上,中间阶层与社会主体部分有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在社会的结构构成上,中间阶层是构建和谐社会坚实的社会基础。政府应发挥中间阶层的作用,以保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农村社会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1、构建和谐社会的含义。现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就是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相处融洽、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和帮助,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社会。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论述,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使我国社会的每一个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和权利,一切都依法行事;就是使我们社会的发展充分体现出公平和正义的原则;就是使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就是使每个人的知识、劳动、创造和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就是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秩序良好;就是使人和自然的关系和谐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富足的生活与优美的环境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0.
余以为 《廉政瞭望》2012,(12):33-33
随着中国的快速转型,人们显得越来越躁动不安。缺少有效的文化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国缺少一种叫做“安静文化”的东西。任何一种文明中,都有使大多数社会成员安静下来的安静文化。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和印度文明都是如此。中国传统文明也如此,但进入近代之后,很快就失去了文化的安静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代际效应     
《党课》2011,(7):122-122
代际效应指前后两代人中后一代人受前一代的影响,并很难脱离上一代人的社会特征。比如,低收入阶层的儿女,在自己的一生中受到贫困和社会地位低下的父母的影响,在受教育、工作等方面得不到足够的与富裕阶层平等的待遇。  相似文献   

12.
罗尔斯差别原则最终表述为:第一个原则:每个人对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第二个原则: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1)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2)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第一个正义原则实际上是要求平等地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二个原则则认为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只要其结果能给每个人,尤其是那些最少受惠的社会成员带来补偿利益,它们就是正义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浙江三个城郊村为例,对城郊村社会成员的职业分化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郊村社会成员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职业分化,形成了8个阶层;城市化是城郊村职业分化的主要动力,城郊村社会成员职业的多元化和城郊村社会成员的非农化程度高是城郊型村庄职业分化的主要特点。本研究还从主、客观两个维度对城郊村各阶层地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阶层的社会地位具有较明显的差异,并且形成了“一致性上层”和“一致性下层”;客观阶层地位对主观阶层地位的认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则说明了经济收入以及相关的权力因素在阶层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城郊村社会成员职业分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若干问题提出了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杨崇 《奋斗》2008,(10):24-25
全体国民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接受认同和追求是一个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基本前提和标志。任何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系都是多元的和多样化的。怎样在诸多的价值观念和理念体系中构造核心价值体系,关键在于被大多数社会成员认可和认同。反之,只有被大多数社会成员接受和认可的价值体系,才能成为真正的核心价值体系。因此,全民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必要的和必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人生正能量     
燕秦 《湘潮》2013,(4):1-1
成功的人生,离不开不断地积累和有效地激发人生的正能量。有人说,农业社会靠体力,工业社会靠财力,信息社会靠智力。这是从不同社会对人生的基本要求而言的。其实,一个人的体力、财力、智力,在任何社会都是正能量,都应该不断地积累,有效地激发。  相似文献   

16.
住房、医疗、教育等基本需求品领域的过度市场化是造成当前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改革当前收入分配制度的关键在于通过政府提供机制化公共服务来降低社会基本需求成本,使最广大社会成员都能公平享有基本需求,进而通过公平享有平等的社会参与和自由阶层流动的机会来间接实现社会收入均等化.  相似文献   

17.
肖珩 《世纪桥》2014,(12):43-44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全球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之下,以往以民族国家或者宗教国家为主的国家内在凝聚结构已经发生变化,任何国家都需要内在的文化认同,需要国家与公民之间的相互构建。文化认同与社会保障可以看做是国家认同的精神方面与物质方面。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所判定的"风险社会"更是加剧了国家内部不同阶层的断裂,所以社会保障这种国民收入再分配制度对提升国家认同度的作用就变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这是进入新世纪后,以胡锦涛为首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以及我国社会发展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所谓和谐社会,是指一个社会的内部结构均衡稳定,社会运行安全有序,社会管理有效顺畅,社会成员安居乐业,和顺团结、积极向上,社会在前进中能够自动调节以应对环境变化,避免发生社会结构失衡,社会出现混乱、危机,社会成员和阶层、集团出现对抗、冲突等社会问题的一种社会良性运行整体…  相似文献   

19.
社会分层与社会秩序——对当代中国现实的考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着眼于社会分层结构方面的身份壁垒问题、贫富分化和中产阶级问题、地位不一致问题、阶层意识问题,以及社会分层机制方面的公正问题,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转型过程的社会分层状况对于社会秩序可能造成的影响,认为,目前我国社会中不同阶层人们之间的矛盾冲突不太可能酿成大规模、整体性的社会抗争运动,但是局部的、以具体问题和诉求为目标的社会抗争事件则将不断零星出现,一些社会成员个体性的社会越轨行为也将继续增长.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社会分层进入新常态,其特征是市场在分层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分层的调节作用得到规范,社会整体结构加快改善、多数阶层的社会地位在上升。社会分层新常态对政治稳定产生积极影响,社会紧张的缓解、中间阶层的壮大、利益的多元化,都促进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