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博弈论视角看拉美的"美元化"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弈论是研究经济主体之间交互决策的理论,是进行经济分析的前提之一。作者以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从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两个方面对拉美的美元化前景进行了分析。其结论是,拉丁美洲并不十分符合传统的最优货币区标准,因此,似乎不宜进行美元化。但是,下列因素为拉美的美元化提供了有力支持:资本的自由流动会加速拉美货币一体化的进程,较高的实际美元化程度降低了丧失独立的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成本,实行美元化还会使拉美获得公信度的额外收益。此外,最优货币区标准的内生性更为拉美的美元化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  相似文献   

2.
美元化的争论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但是美元化到底是福是祸,一直是众说纷纭。近些年来,出现了一股去美元化风潮,尤其是2007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美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更是推动了去美元化的进程。本文分析了拉美国家美元化的现状、原因及其影响,介绍了拉美国家近年来去美元化的表现,指出其影响因素包括经济规模及发展水平、币值和汇率的稳定性、本外币收益差异及制度性因素。最后提出了防范货币替代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自2005年马来西亚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东盟5国均转向浮动类型的汇率制度。各国货币延续之前缓慢升值态势直到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在应对危机以及危机前后本币持续升值的走势中,东盟5国汇率制度产生了新的特征,本文分析其利弊及对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货币美元化”设想在拉美日渐升温,由此衍生的种种议论引起广泛关注。拉美国家实施货币美元化程度不同,动机不一,对美元化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从严格意义上讲,美元化是指完全取消本国货币,以美元为流通货币,放弃本国货币和信贷政策。目前真正实现美元化的拉美国家只有厄瓜多尔、萨尔瓦多以及少数袖珍国家。如果将美元化理解为美元在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影响加大这一动态过程的话,拉美国家或多或少都有美元化的趋向。如阿根廷将本国货币兑换率与美元挂钩,但同时实施某种自己的信贷政策,保留本国货币以作流通和储蓄之用。古巴以及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大部分国家(英属维尔京群岛除外),则鼓励、容忍或引导美元大量流通,但也不放弃自己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对于完全美元化的主张,拉美国家大多持怀疑和批判态度,巴西、墨西哥、古巴等国政府则对美元化采取明确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自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与东欧转轨国家经济深受美元化问题之害,各国去美元化的努力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而遭受重大打击。本文首先从货币替代和资产替代两个层面衡量了转轨国家经济美元化的程度,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这些国家美元化的成因与影响、去美元化战略的提出以及具体对策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汇率制选择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东盟贸易的迅速发展和双边合作的进一步加强,汇率作为国内和国外经济联系的纽带,其汇率制度的选择以及实施什么样的汇率政策,已经成为中国东盟国家经济贸易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1994年的墨西哥货币危机和1998年的东南亚货币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几乎都直接体现在汇率水平的异动上,汇率水平的异动往往与汇率制度的变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中国东盟间的金融合作就必须要解决汇率问题,以加强政策的宏观协调。一、国际货币体系下汇率制度的演变汇率制度是对汇率变动的一种约束机制,可以是完全约束、部分约束,也可以是放弃约束…  相似文献   

7.
拉丁美洲的美元化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元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以美元部分或全部取代其法定货币的过程。 l999年阿根廷等国提出实行美元化的可行性 ,在拉美引发讨论美元化问题的热潮。美元化是一种有利有弊的货币制度安排。拉美国家实施美元化不能解决其目前的现实问题。拉美的美元化呈复杂的动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拉美国家的汇率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的定值基础、变动方法及管理规则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作为汇率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内容,汇率制度,无论对一国的国内经济发展,还是对国际货币体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将简要回顾拉美主要国家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9.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美元遭受信用危机,全球"去美元化"进程逐步展开,但随着2012年以来美国经济率先开始复苏,美元指数开始上涨,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发生分化,"去美元化"还可持续吗?本文从美元化的类型和衡量方法解读了美元化的概念,对美元化的本质进行了剖析,并梳理了学界对于美元化风险的争辩,认为焦点在于独立货币政策的缺失能否消除汇率波动、抑制通货膨胀。分析拉美国家在金融危机前后美元化程度的变化,可以认为拉关的美元化趋势没有逆转,金融危机没有削弱美元在拉美国家的市场需求,但强化了拉美国家政府的政治倾向;分析拉美国家通胀率、经常项目平衡与财政平衡、外汇储备、人均GDP等宏观经济指标的表现,发现美元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拉美国家抑制汇率波动和抑制通货膨胀,而"去美元化"只是当前全球美元化经济中的一个扰动,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0.
萨尔瓦多会成为拉美地区又一个以美元为货币单位的国家吗?这一国家保守派政府早就渴望更换货币。现任财政部长何塞·路易斯·特利格罗认为,美元化可以消除货币风险,促使利率下调,从而促使经济增长。反对派则认为,美元化只能使少数银行家受益,而制造商和出口商的利益却会受到损害。最近,厄瓜多尔因本国货币下跌而实行了美元化。与之相比,萨尔瓦多的经济状况好得多,因而更具备将美元作为本国货币的条件。萨尔瓦多保持固定汇率已长达10年,有足够的储备来替换本国货币。此外,它与美国的经济关系一直十分紧密,美国不仅吸纳了其60%的出口,而且居住…  相似文献   

11.
Editorial Policy     
《Negotiation Journal》2003,19(3):192-193
Negotiation Journal -  相似文献   

12.
Editorial Policy     
《Negotiation Journal》1997,13(4):312-313
Negotiation Journal -  相似文献   

13.
Editorial Policy     
《Negotiation Journal》1999,15(2):100-102

Editorial Commentary

Editorial Policy  相似文献   

14.
Editorial Policy     

Editorial Commentary

Editorial Policy  相似文献   

15.
Editorial Policy     
《现代国际关系(英文版)》2008,18(1):I0001-I0001
  相似文献   

16.
Editorial Policy     
《Negotiation Journal》2000,16(2):126-127
Negotiation Journal -  相似文献   

17.
Editorial Policy     
《现代国际关系(英文版)》2008,18(4):I0001-I0001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SSN1003-3408) is published bi-monthly by China Institutes of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ince 1990. The purpose of the journal is to provide to the foreign readers a comprehensive 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s studied by both the researchers of CICIR and those outside. It is designed to be a platform for the foreign readers to understand the strategic thinking of the Chinese scholars on various international issues as well as the analysis made by the Chinese scholars on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foreign policies. The journal is mainly policy analysis oriented, but also covers international relation theory studies.  相似文献   

18.
Editorial Policy     
《Negotiation Journal》1997,13(2):106-107
Negotiation Journal -  相似文献   

19.
Editorial Policy     
Negotiation Journal -  相似文献   

20.
Editorial Policy     
《现代国际关系(英文版)》2007,17(3):I0001-I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